APP下载

“全民刷屏”的背后

2017-05-22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周刊全民年度

2016年11月21日,由商务印书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人民网等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在北京启动。另外,网友关注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也即将开始评选……

《新周刊》在杭州举办了“知道分子”座谈会,执行总编向大家征集2016年的年度汉字,有人提了“涨”,有人提了“限”,都和房地产有关,“我说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有个突出的新现象,就是全民都在刷屏。大人就不用说了,开会在刷、乘车在刷、朋友见面、家庭聚餐都在刷,一个人的时候在刷,一堆人的时候也在刷……”

文化语言也好,社会语言也好,实际上是代表我们生活的一种特征,不仅构成了一种语境,也是一种生活环境、文化环境。这种语言不仅表现为我们的一种流行文化,也代表了我们的一种时代生活。年度流行语或年度汉字,可以说记录了社会万象、世事民情、时代点滴。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每一个网民的网络行为,每一个社会事件或网络事件的曝出,每一个社会的焦点热点话题的争议和传播,都与“刷”密切相连,“刷”字最吸睛,最传神,最有典型性,真像《新周刊》所说的——“全民都在刷屏”。

走在地铁里、大街上,到处是“低头一族”、“刷屏一族”,这些匆忙赶路的人,他们一般都在低头看手机。有人一边坐地铁一边看手机,坐过好几站后,发现方向坐反了;有人在拥挤的车厢里,死活要拧着胳膊,从包里掏出手机,拧巴着送到自己视线范围内,看个视频;有人约了朋友一起小聚,或是聚会开始前,或是聚会进行中,纷纷掏出手机埋头缄默“刷屏”……

2015年沈阳举行“辽宁好人”年度盛典,一个个先进人物的事迹展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了关于“辽宁好人”正能量的热议,以及随之而来的网友刷屏点赞;“一碗面,可以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条朋友圈信息,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的生命,鄂尔多斯小城的人们一大早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这个父亲的面馆,有吃面的,有干活的,有把钱放桌上就闪的……2016年10月份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首播,在有的地方掀起观看热潮,“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的忏悔就是我们的警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稍微放松思想警惕可能就会犯错误,反腐永远在路上”,一夜之间各种评论刷屏朋友圈……

网络“刷屏”、微信圈“刷屏”,可以最高效率、最快速度、最大范围地传播富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新闻事件。借助互聯网的传播力量,通过个人的传递“刷屏”,保持着对社会事务的关心,对现实生活的广泛介入态度,弘扬和彰显了社会意识、担当精神和责任追求,这是目前社会最需要、最可贵、最值得鼓励的精神正能量。

一条信息的“刷屏”率越高,就可代表它被社会和大众关注、知晓的程度越高。但如今网络世界的日益商业化和市场化,“刷屏”已成为商业利益链上的一环,也越来越扭曲为一种博取最大利益的炒作功能。有的通过制造所谓的“开撕”对象来吸引“刷屏”;有的依靠“恶炒”的方式来博得“刷屏”:有的通过编造所谓“话题”来引发大众的“刷屏”;有的利用网民网上求财的心理制造“刷屏”;有的为牟利花钱雇佣他人“刷屏”……

我们掌握着许多技术、工具和表达手段,但是否一定会传播最好的文化和思想?技术,从来不是和道德、伦理和人性无关的。“刷屏”如被正确利用,便会成为传播真实、健康和有益信息的巨大力量。反之,如果“刷屏”被错误地使用,受人操纵,就会成为愚弄受众,欺骗社会的工具。

猜你喜欢

新周刊全民年度
3月历史大事记
年度仿古大戏
百度年度热搜榜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新周刊》的编辑特色与问题浅析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新周刊》的封面专题特点研究
2010年度表情
把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等
《新周刊》、新浪网万人大调查爱越来越少,怕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