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和县玉米生产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2017-05-22孙丽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夏玉米影响因素生产

孙丽红

摘要 本文从土质、温度、光照、机械化程度、水利设施、思想观念等6个方面介绍了制约太和县玉米产量提高的因子,从密度、选种、施肥、抗旱、病虫害防治、收获期等6个方面分析了玉米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以期为种植户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生产;影响因素;问题;安徽太和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053-01

1 影响太和县玉米产量的因子

1.1 土质差,土层瘠薄

全县土壤主要为砂姜黑土。砂姜黑土色黑,但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瘠,质地黏重,结构发育差,湿闭,干、坚硬,耕性严重不良,有“僵土”之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下,耕层以下有机质含量小于1%。由此看出,制约太和县玉米产量的首要因素就是土壤。改造砂姜黑土,可促使玉米产量大面积提高。例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全国劳模徐淙祥,通过挖沟排水、降低水位,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增施化肥、提高生物返还量,深耕深松、加深耕层,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质,改善结构等技术措施,使自己流转的27 hm2砂姜黑土地变为旱涝保收良田。2014年徐淙祥种植的夏玉米平均产量突破10 500 kg/hm2,2015年最高产量达15 748.5 kg/hm2,刷新安徽省夏玉米高产纪录。2016年平均产量达12 000 kg/hm2以上,最高产量达15 837 kg/hm2,再次刷新全省夏玉米高产纪录。

1.2 高温热害

太和县夏玉米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出苗至抽雄扬花散粉需45~50 d,即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初,此时正值一年中最热时段,如遇降雨,则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要好些,对玉米没有危害或危害轻。但这样的年份较少,大部分年份出现持续高温加上空气相对湿度小,造成高温杀雄,形成玉米棒秃尖、稀籽花棒、无籽(肉棒)而严重减产。2013年淮北地区夏玉米散粉时段遭遇逾40 d的连续高温,造成严重危害[1]。太和县马集乡某种粮大户47 hm2夏玉米全部受害,产量只有1 500 kg/hm2左右;赵集乡一种粮大户27 hm2夏玉米,同一品种,第1天播种的50%没有受到危害,第2天播种的50%则全部受害,产量只有3 750 kg/hm2左右。

1.3 光照

太和县属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带南端,与北方的山东省、河南省中北部、河北省等地比,雨水偏多,日照偏少,自然条件决定了玉米生产的潜力不如上述地区。2003—2013年11年的气象资料统计显示:年平均降雨量973.6 mm,年最大降雨量1 727.9 mm(2003年),年最小降雨量651.5 mm(2013年)。年平均日照时数1 823.2 h,最大日照时数2 093.7 h(2013年),最小日照时数1 653.3 h(2009年)。日照少是太和县玉米产量较山东、河南等省低的主要原因[2]。

1.4 机械化程度较低

实践证明,大面积发展玉米生产必须发展机械化,特别是追肥、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整地等环节更需要程度较高的机械化。据机械部门统计,有些生产环节如播种、化除、收获、脱粒等机械化程度较高,达95%。有些生产环节如追肥、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抗旱浇水等机械程度较低。几乎没有追肥(大喇叭口肥即攻穗肥和攻粒肥等),从而制约了增产技术的发挥。

1.5 水利设施滞后

太和县水利设施虽经过多年建设,但建设水平仍然很低,导致有效灌溉面积少。加之挖沟治理、重排轻蓄和气象降雨有减少的趋势及生物产量的提高,需水量增大,人们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开采量逐年加大,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一些中小沟河已无水可取、可用。而通过打井利用地下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治理片,遇到大面积干旱则无水可抗,加之抗旱机械少,干旱问题仍难以有效解决。有抗旱设备的,只是在万不得已情况下才浇水,而且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从而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

1.6 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

太和县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是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的因素之一。一是种植玉米虽产量较高,但相对于大豆等其他矮杆作物,生产过程繁杂,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多,特别是中后期的田管及收获更麻烦,成本高。因此,导致部分农民只愿意种植操作比较简单的作物,例如大豆等。二是种植玉米的农户,大部分只采用施肥“一炮轰”、化除及喇叭口期防虫等简单技术,未采用精细管理技术,从而限制了玉米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

2 太和县玉米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

2.1 密度过大

近些年,由于技术人员传授技术时把增密作为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来传授,导致部分农民为达到高产的目的,不根据地力高低而盲目提高种植密度,特别是近年来推广机播则密度更大,也不进行间苗,导致玉米单株发育不良、空秆率高、棒小、雌穗秃尖严重,并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从而造成减产。就当地而言,地力适合9 000 kg/hm2产量水平,应围绕9 000 kg/hm2的产量水平,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3]。

2.2 选种不慎

市面上供应的玉米杂交种繁多,良莠不齐,加之经销商夸大宣传,部分农民不分地力、种植区域、品种特性、土质等(下转第55页)

(上接第53页)

情况,只选所谓的高产杂交种,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2.3 施肥不科学

部分农民普遍存在重氮肥、轻磷肥以及忽视钾肥与微肥的现象。施用氮肥过多,导致玉米抗倒性差,病虫害严重,最终减产。

2.4 抗旱不及时

部分农民不按玉米的需水规律浇水抗旱,有的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往往是发现旱得卷叶才浇水,从而错失了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特别是穗分化(不可逆转)的良好时机而导致玉米减产[4]。

2.5 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到位

夏玉米全生育期病虫害发生较多,近些年表现较明显的有粗缩病、根腐病、丝黑穗、锈病、叶斑病、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大部分农民对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时期不太了解,见虫治虫、见病治病是大部分农民的习惯,特别是玉米生长中后期,玉米植株高大,加之防治机械落后,更增添了防治难度。因此,部分田块病虫害防治较差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

2.6 收获期过早

对于玉米成熟期大多数农民掌握得不够科学。往往在苞叶发青或发褐色、籽粒未发硬、苞叶未发白松散时便收获,导致玉米减产。

3 参考文献

[1] 桑涛.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38.

[2] 张静,梁宇堂.太和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9):198-200.

[3] 安旭华.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62-63.

[4] 李少昆.当前玉米生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8(6):24-25.

猜你喜欢

夏玉米影响因素生产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