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东山陆巷古村

2017-05-21宋宁磊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牌坊古村东山

宋宁磊

苏州有两个陆巷,一个在苏州昆山常熟交界处,一个在太湖东山,当年在吴县公交公司坐车时,经常有人会坐错车,后果很严重,因为是真正的南辕北辙。东山陆巷古村形成于南宋,跟北方士人大举南迁有关,自从明代村里出了个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后,明清两代竟名人辈出,古村也由此声名远播。

古村在东山后山的嵩峰山脚下,背山面湖。入村是一条小路,左侧民宅,右侧是一条小河,通向不远处的太湖,河水清清,水草摇拽。对岸桔林的树叶子,在阳光下反射着晶亮的光泽,太湖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果树品种繁多,是一块江南福地。河沿上新设的木栏,引导着人们走进村里。小河尽头是个名叫寒谷渡的码头,古朴温馨。边上是个仿古酒馆,估计不会有多少生意,一个景点而已。

村里的老街依然是狭窄的石板路,石板被几百年来或匆忙或悠闲的脚掌磨得溜光。老街上耸立着三座牌坊:“解元”、“会元”、“探花”。它们全和王鏊有关,当年年轻的王鏊可谓是意气风发,乡试第一得了“解元”,会试第一中了“会元”,殿试第三名为“探花”,离神话般的“连中三元”只有一步之遥。三座牌坊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被毁,不过现今修复得俊朗嵯峨,飞檐灵动,雕刻精致,很有气势。

沿着牌坊走向老街深处,王鏊的故居“惠和堂”坐落在山坡和平地连接处。门口如左邻右舍般,绝不显山落水,进门拐一个弯才是第一进的轿厅。宅第如此隐晦可能是重名之下的低调,而老街上牌坊的张扬也许是出于家属和后人的显擺,这样想也就不矛盾了,不然无法理解高智商的大学士为何如此安排。

客厅高敞,楠木营造,造价不菲,管干部的户部后来又是宰相,挣个好宅子想必不难。厅内陈列着王氏杰出后人,其中有一个在清康熙年间中了状元,也算是在下一朝代为祖上圆了状元梦,真孝子啊。

后楼应该是居住的地方,因为当年拍摄《桔子红了》整修了一番,所以一切都比较完整,而且修旧如旧,只是风格上明清里带有民国色彩,细细推敲不得。

后边自然就是花园了,曲水长亭,柳荫花丛,看过很多苏州园林后,似乎没有什么特色,据我判断应是废园新修。游人如织,人声喧哗,难以伫足欣赏墙上花影,遥想当年。

出了“惠和堂”,再去造访叶梦得故居“宝俭堂”。叶梦得为南宋文学家,宋室南迁来到东山,北宋绍圣四年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南宋时官至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生,担任过江南安抚制置大使、建康知府、行宫留守、崇信军节度使,卒于任上,赠少保、光禄大夫。共后人中出了进士4人,举人19名,名人18人,还有50个教授,也是陆巷的望族。故居花园占了大部,“掬芳”、“梦园”、“惠园”还是新修的模样,唯“宝俭堂”主厅还有旧宅神采。

离开老街时已经熟门熟路,出村望太湖,湖水烟波浩淼,远山含黛;回首陆巷,粉墙黛瓦,高低错落,掩映在青山绿林中。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牌坊古村东山
东山由义井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红红的苹果
古村之晨
东山书院
古村研学感知传统
中国现存牌坊文化遗迹的地域分异及成因
安徽桐城六尺巷
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100位创客
断剑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