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思考人之个体生命的价值

2017-05-20陈履安

民主与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精神性良知马克思

陈履安

年过古稀又加五,夜深人静,仰望星空,静观世态,细品人生,追问、思考人之个体生命的价值,思索做人之道。

联想到马克思引导人们共同追求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每一个人自由发展,就是天下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就是马克思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正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先有个体人的自由发展,才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因此,自由既是人的基本权利,又是人发展的目标。印度经济学家、诺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说:“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由此可以理解,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人是目的、人是根本和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观。

显然,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类高尚追求的永恒主题;个体人的自由发展是人之个体价值之所在。诚然,个体的自由并非无法无天、不讲规则、毫无约束、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它以不危害他人和社会为底线,尊重多数、保护少数,以保护和尊重人权为价值准则。

一个人的个体,虽然渺小如沧海一粟,但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首先是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还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也就是以“个体的自由发展”,担当起“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正如康德所言,责任只能落实到个体身上——“人的责任意识,归根到底是个体的承担。”而这个体何以承担“天下兴亡”之重?这就要造就出“自由全面发展”的公民个体。人既是生物,又非生物,人是万物之灵,人有思想。人既有生物性,又有精神性。人的自由的发展,究其生物性,就要生存与繁衍,就要追求丰衣足食、免于匮乏;究其精神性,就要思想自由、人格独立、身心快乐、免于恐惧;就要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才智尽展、自由探索、发现发明等等,也就是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当然,独立自主并不排他,自由自在并不越界;个体之间并非对立,而是彼此互敬互爱,见贤思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协同合作。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造就健康的生物性,要靠体育;造就健全的精神性,要靠智育、德育、美育。就其精神性而论,智育的基点在好奇心,在于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惊异、追问与探索,规律的寻求,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以谋幸福;德育的根基在同情心,在于善良,在于对理性、良知的坚守,真理、正义的追求与捍卫;美育的追求在和谐,在于发现和寻求自然、社会、心灵的和谐美,在于对美好的追求,精神产品的创作与分享,求得精神生活的愉悦,乃至心灵的安顿。——这可能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为一个人的个体,十全十美似乎不可企及,但是尽力追求科学精神之真、人文精神之善、艺术精神之美总是可以的,应该的。无论你是位高权重,还是位卑言轻,地位高低有别,能力各不相同,人生机遇、舞台千差万别,但人格尊严都是平等的,在做人做事中,守住良心良知的善良底線,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总应该努力去做。只有吸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各方各色人种的一切人类智慧共识,以人为本,珍爱生命,道法自然,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满怀爱心,遵循规律,遵守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体的生命就能融入社会整体,生命之光就会熠熠生辉。这样,集细流以成江海,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的发展”,外在世界就一定会趋于美好,个体生命的价值就会不断彰显、不断升华,个体生命就会更好地得到真善美的精神滋养,“一切人的自由的发展”就不断进步,个体的自由幸福与个体的自尊也就自在其中了,那理想的社会就越来越接近了。

北大教授饶毅在2015北大毕业典礼演讲《做自己尊重的人》中说:“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他祝愿并希望毕业同学,等到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前,“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他的讲话得到许多人的赞许。显然,“做自己尊重的人”,就彰显了个体生命的价值。毕业50年后返校时,就可以自尊地告诉母校此生即是生而无憾也。

自由发展的人,就是为自己、为他人、有权利、有担当的公民。做自由发展的人,做自己尊重的人,是高尚的人生追求!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共同价值观中最具有魅力的核心价值。让我们共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谨守良知,担当责任,做自由发展的人,做自己尊重的人!

(作者为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

猜你喜欢

精神性良知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浅谈中国写意油画的精神性
良知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
木雕艺术创作的精神性阐释
“良知”的义务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