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医双馨“圣一刀”

2017-05-20夏惠敏

民主与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微创脊柱病人

夏惠敏

每天上午八点半,一位稳重、老练、儒雅而温和的中年大夫,总会带着一群年轻医生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无锡手外科医院脊柱外科十二楼病房走去,履行他一天中首要的职责——查房。

他,就是孙振中,九三学社社员,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他号称“圣一刀”,寓意就是只要他亲自手术,多么严重的病情都会转危为安。亲切的称呼背后是对他精湛得无可挑剔技术的认可,是病人绝望处逢生的喜悦,是家属难以言表的信赖与感激。十二楼病房,他的名声誉满病房。在患者、护士、其他医生心中,他是位受人尊敬与爱戴的男神级医生。

脊柱外科的守护神

脊柱微创手术凭借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恢复快、手术出血少、皮肤切口小等优点,成为近年来脊柱外科最新发展方向,并受到青睐。较之传统脊柱外科手术,微创手术难度高、精细度高,让很多脊柱外科医生望而却步,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大医院,能成功、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并且让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的,也是为数不多。在无锡脊柱外科领域,孙振中则是掌握这一技术的医生之一。

在九院手外科,不计其数的危重脊柱外科病人痛苦地躺着入院,却微笑着柱着拐杖出院,恢复了肢体功能,重获新生。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孙振中俨然成了患者心目中的守护神。无论多危重,只要有孙振中在,都不是什么问题!而每当病人笑逐颜开,连连道谢时,孙主任由衷地笑了。一个笑声,一声感谢,是对孙振中和他的脊柱微创手术的认可。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大的安慰与褒奖。

惠山夏先生是监狱的狱警,年仅25岁。一年前,他出现了腰部不适,伴有左下肢放射性痛,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曾多次辗转于多家医院就诊,却不见好转。一个月前,他再次出现腰部疼痛加剧,伴左下肢放射痛明显。听闻孙主任精湛的医技后,慕名前来。孙振中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后,果断进行了椎间孔镜髓摘除术这一脊柱微创的革命性创新技术。术后三天,夏先生带着无限的感激出院了。

68岁老人张阿姨,原先患有颈椎3-4级间盘突出,半年前开始手麻,在一次不小心摔倒后,左上肢不能动。孙振中为她实施了颈椎中央损伤综合病术。手术使用了颈椎微创融合器,即RL-C微创器械,这是无锡最早使用该技术的手术。通过清除颈椎中枢神经、对接、固定颈椎等系列方法,成功地帮助张阿姨摆脱了多年的颈椎病痛。

骨科感染的克星

傷口感染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一旦发生,轻则反复住院,多次手术,重则导致感染部位截肢,甚至危及性命。因此,骨科感染号称灾难性的术后并发症,让很多患者谈及色变。

在手外科十二楼病房,孙振中收治了数不清的伤口感染病人。刮创USD、骨搬移、肢体延长、皮瓣修复……这些先进的省内乃至国内首创的骨感染处理术,成功地帮助患者摆脱了无休止噩梦般的病痛,重新拾回了精彩的生活。

一位黄姓病人腿被摩托车撞断。在某医院已动了两次手术,因护理不慎,术后感染,又植皮失败。眼看着伤腿不保,病人火急火燎地转到了手外科医院。孙振中接手后,立即采取了措施,清洗,去腐,验血,外敷抗生素。数日后,再行扩创灌洗术,一个月后终于控制住了感染。又行植皮修复创面手术,补骨,上钢板术,终于救下了这条断腿。病人感激不尽。

西方有句名言,“你对镜子笑,镜子也会对你笑。”医患之间更是如此。不少带着绝望情绪的患者怀着一线希望,出于信任,选择了孙振中。

一名30出头的患者,因为工伤压断了腿,双腿膝盖以下严重损伤,并手术感染,被当地医院告知要截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上孙振中的专家会诊,并果断地来到手外科十二楼。在系列的皮瓣、移植、骨搬移等手术后,患者的腿不仅保住了,而且能正常活动。患者动情地说,孙振中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如果没有两条腿,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不知该怎么面对一双年幼的女儿和体弱的妻子!

骁勇善战的将军

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孙振中忘我地工作着。每天,他常常要安排几个手术,有时候是出诊、会诊,还有不可预测的急诊。如果说,医院犹如战场,病情犹如军令,那么孙振中就是一位坚守阵地骁勇善战的将军。

多少次救护车的铃声把他从睡梦中唤醒,多少次他彻夜不眠,从夜晚战斗到天明,一个疑难急诊,孙振中和他的同仁们都要在手术台前稳稳地站立十几个小时,运用他睿智的大脑,灵活的手指,聚精会神地工作……一个平凡的身躯,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正能量,在手术台纤毫无保留地尽情释放,这是何等动人的一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超越体力的极限舍己救人?是医生高度的责任感,是白衣天使的敬业精神!

常州的一名病人,其手不幸卷入了车床,被生生拉断,失血4千多克,生命岌岌可危。家属手捧那只血淋淋的手臂,救护车呼啸而至手外科医院。周围人见了无不心惊肉跳。接诊的孙振中立即组织输血抢救,第一时间为病人做了一个高难度的精细手术,历时12个小时之久。断肢重植了,患者得救了……又历时数日,病人已在做康复训练了。这台手术的成功实施,让医生、护士、家属无一不感叹他的“艺高胆大”、成竹在胸和从容淡定。

人总是血肉之躯,成年累月强节奏的工作,孙振中的身体也发出过警报:感冒、发烧。护士催着他输液,他总是见缝插针地去输液,输完液又继续巡视病房,做到轻伤不下线!只有回到家,他才绝对卧床休息。

在医学研究领域,孙振中勤奋、进取,同样也是个“捋起袖子加油干”的人。先后获得各类奖项10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省、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多项;近5年来,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中华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同时,他还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显微外科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生学会骨显微修复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会创伤学组委员、无锡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厚德无私的奉献者

精诚、坚韧、博爱、进取……这是孙振中的座右铭。

他和蔼可亲,从不端着架子;他懂得病人心理,善于做思想工作。有的病人因术前谈话比较直接,心中忐忑不安,对手术有恐惧感。孙振中闻声就亲自来到病床前,用亲切的话语、热心的鼓励,并以丰富的临床经验说利弊,讲成功概率,给病人吃上一颗定心丸。最后,病人愉快地配合接受了治疗,并一如他所说的术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曾有为数不少的病人出于感激给孙振中呈送红包,孙振中一概拒收,他唯一的回答是: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有时还会幽默地调侃一句:你这样送红包,我要白搭你看病了。他的言行,展示出了高尚的品德,使得病人既感恩又钦佩。据手外科《久苑报》报导,2016年,孙大夫是拒收病人红包数额较高的医生。

金子默言。在他的办公室里,一面面锦旗,一束束鲜花,不仅看到了孙振中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用双手创造了一个个医学奇迹,绘就了绚丽多彩的人生,更展示了一名九三学社社员的风采。“医学精湛,妙手回春;医德高尚,温暖人心。”这就是对他几十年行医的忠实写照!

衷心地祝愿孙大夫生命之树常青!

(作者为九三学社无锡市委会干部)

猜你喜欢

微创脊柱病人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谁是病人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超五百万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同学,你的脊柱还好吗?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浅谈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