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唯 要做社会的良心

2017-05-20赵国英文剑

民主与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云南省科普云南

赵国英+文剑

一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坚守职业道德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位在环保战线冲锋陷阵、力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良社会的九三社员。面对强权,无媚态;面对威逼,不妥协;面对利诱,不俯首,面对看似无法改变的社会现状,她没有退而求次,更没有止于独善其身,而是积极主动,去影响能遇见的,去改变能触及的;对省级领导,她旁征博引,多方论证,讲项目与环保的关系,讲发展不能丢了环保;对脚上沾泥的山区农民,讲如何改变日常生活不良习惯,讲农业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带着农民制定有利于环保的村规民约……她说,云南天生丽质,但多年来城市的环境污染和农村的脏乱差在它的脸上涂抹了不少污渍,自己的作为或许无法扭转乾坤,但要通过努力,起码给它洗洗脸……

——李唯,心怀理想信念,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责任和担当,不以善小而不为,终信星火可以燎原,在熙熙攘攘中恪守底线,在噤若寒蝉中振铎发声,执念初心,砥砺前行!

读书人的良心

法国学者朱利安·班达在其1927年创作的《知识分子的背叛》中对知识分子的内涵作过这样的经典概述:是甘冒被烧死、放逐甚至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危险,也能斥责腐败、保卫弱者、反抗权威的人,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

李唯,揣着知识分子的这种良心,一路走来,虽旅途坎坷,仍执念不改。

2001年,云南招商引资,引进全球第二大紫杉醇生产供应商——中美合资云南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准备上马曾被列入国家西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抗癌天然药物紫杉醇原料药产业化工程”项目,该项目由政府主导,所以顺利通过各项审定,只差环评通过,就可以落地昆明。

此时,已是环保专家的李唯,坚决反对并拒绝签字——认为像紫杉醇这样的产业化生产,只能靠野生红豆杉,只要有人收购,就会有人破坏红豆杉,人工栽种的小苗不可能支撑该项目的生产规模。

事实证明李唯当初的担忧和反对是正确的。后来,该项目由于收购了大量野生红豆杉,造成滇西北红豆杉遭到毁灭性破坏。最终抓捕了60多人,30多人被判刑,此案被称为中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实施以来的第一大案。

还有一次,李唯反对在西山滇池风景名胜区修建高速公路。尽管明知该项目为时任云南省委主要领导主抓,她仍诤言不止,不仅在评审会上公开反对,还撰写了《关于昆明市新建的高海公路重新论证的紧急建议》,通过省科协《专家建议》报省委、省政府,最终惹怒分管领导,追查是谁请的这位专家,以后该行业的项目再也不许请她。但李唯淡定从容,轻描淡写地说,大不了不当这个专家,也绝不能昧着良心不说真心话。

在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工作期间,为了解决生存和学术交流、大众科普的工作经费,李唯创办了技术咨询服务单位,承接环评等科技咨询项目。因为坚持原则,李唯常常得罪人,跟钱过不去。某化工企业选址,在安评通过审查、安检部门批准和规划部门出具了同意选址文件的情况下,因涉及危险源距居民住宅较近,李唯的团队没有采信相关部门的结论,作出对项目选址的否定结论。结果,该企业拒绝支付环评费,并威胁要在媒体曝光等。李唯坚持说,钱可以不要,曝光也无所谓,但否定的结论坚决不改,我们必须对老百姓的生命负责。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她认为环评不能昧着良心,应该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环保人的痴心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李唯靠自己的努力,考入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前身)化学工程系学习。不想一年后,该系改为环境工程系,昆工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环境工程系的院校,李唯也成为中国第一届环保专业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李唯被分配到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主要工作是用人工处理近乎天量的枯燥数据。此后,李唯把25~37岁的黄金年华都奉献给了这项重复又琐碎的工作。

运用这些数据,李唯和同事们每年编制《云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云南省环境监测年鉴》,可是均被打上“機密”字样。报告书中年年反映滇池水质下降问题,结果没有受到重视。李唯说,报告书只在小范围内传阅,能看到的人很少,很可能都到不了决策者那里,或者决策者根本没有时间看,所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初期,滇池沿岸许多水污染型的企业,污水直排滇池。她曾带孩子去滇池游泳,眼睁睁看着滇池一天天恶化,从量变到质变。1994年,李唯被任命为世行贷款云南环保项目办主任助理,负责筹备项目向世行贷款治理滇池。回顾那12年,“感到无能为力,工作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1998年底,李唯被选举为云南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工作重心转向了环保学术交流与环保科普。伴随中国的高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环境也快速恶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李唯没有以“举世皆醉”的清高空发议论,也没有以“采菊东篱”的超然袖手旁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她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是螳臂当车;影响可能接触到的人,哪怕只是星星之火。

近30年的环保工作,让李唯深深体会到,中国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决策者如果环保意识低,一些重大工业项目一旦布局不合理,就会成为一个城市的硬伤甚至百年之痛;企业环境意识如果不到位,没有社会责任感,违法偷排污永远难以杜绝;老百姓的环境意识如果不高,无论增加多少环境监察人员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老百姓不仅是环保的一部分,更多的违法排污还需要靠群众举报。

李唯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20年,她坚持做环保科普,她的科普足迹遍及云南省16个州市的100多个县。上至省级领导,下至村委会干部,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乡镇到学校,从政协代表会议到各级组织的中心组学习会议,从白天到晚上,从点到面,利用农村的小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做科普。李唯不放过一切可以做环保科普讲座的机会……

李唯说:“对领导干部普及科学知识尤为重要,他们如果没有环保意识,所作出的不科学决策造成的环境影响不可估量。”每到一个地方给干部讲座,李唯都要提前收集相关城市规划、工业园区布局、气象条件、环境状况及现在的环境问题等资料,在讲座中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空间格局是否安全等进行认真点评,提出相关建议。她几乎每次都强调,重大项目选址一定要考虑气象扩散条件和风向问题,过去只重视交通是否方便、地质是否安全、土地及水源等问题,不关注气象条件,恰恰是其他都可能用钱用工程措施解决,唯独气象问题人类无法解决。云南省一平方公里的坝子有1422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26%,绝大多数坝子人口密集不宜再过度聚集工业,若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仍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科学布局是关键。由于讲座实用性、针对性强,不少听讲座的县长、环保局长,经常打电话向李唯咨询相关建设项目是否应该引进及放在什么地方更好等相关问题……

李唯相信,环保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她希望能以最适合的方式影响每一个可以接触到的人。农民们白天要干农活,李唯就晚上开讲座,怕人家不来,学会购大量的肥皂等小礼品,广播通知村民,凡听讲座的都可以领块肥皂。她的科普团队还编排相关的民族节目或者健身操,引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把他们从火塘边吸引到广场上。

近20年,李唯不但自己做科普,还培养一个科普团队,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讲座。她招聘大量的大学生志愿者,让他们参加“云南省千乡万村环境科普行动”的培训后,到农村开展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点点滴滴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了环保,也让她和她的团队频获赞誉。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荣获全国环保科普特殊贡献奖、云南省政府命名的科普先进集体;李唯2005年获全国农村科普先進个人,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6年获云南省首届科普奖先进个人。

“九三人”的初心

2002年,李唯加入九三学社。作为民主党派的一员,秉承“九三人”民主、科学信念,执念直言的李唯,在这里找到了平台。她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为第九届、第十届省政协委员,她连续几年针对云南省某重大项目选址问题,直接向省领导建言:重大项目选址一定要慎重,如果选址不当,将成为城市的百年之痛。卸任政协委员后,李唯又开始担任云南省政协人资环委特聘专家,仍然活跃在参政议政一线,时刻关注着全省的环保动态。

云南的某一州市,拟在城市的饮用水源水库的汇水区建火化厂,由于种种原因各部门被迫批准,李唯利用参加省政协调研的机会,在向当地市委、政府、人大、政协及各部门领导反馈意见时,抢着第一个发言质问地方官员,不留情面:“你们全市人民是不是都缺钙了?为什么一定要将火化厂建设在水源地,虽然水质可能达标,但感觉污染影响较大,试想每天喝水都感到里面有骨灰是什么感觉?”该项目最终没有在原选厂址建设。

2015年,李唯在云南三江并流区域调研时,发现一个高海拔生态旅游处女带拟建设一个化工厂,她及时向地方政府呼吁不能因小失大,项目没有落地。

针对云南近年来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一些地方动辄上马万亩茶园、万亩咖啡等等,李唯指出,这样的做法对原生态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如果云南的山都变成茶园、橡胶园、咖啡园等,还是国家生物多样性宝库吗?另一方面,她上书政府,呼吁云南省的生态问题需要国家层面解决,提出国家应支持云南生态脱贫、扩大重要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范围和生态公益林范围、提高补贴等建议。

李唯认为,在参政议政中,不应把范围局限省内或市内,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2011年8月召开的全国环保研讨会上,她作了题为“中国排污总量控制应回归到本质”的发言,认为中国排污总量控制存在法律方面的制约,总量分配对欠开发的西部地区极不公平,没有解决中国目前的环境质量等问题,排污总量控制应回归到考核环境质量为核心,呼吁制定政策的专家多听听西部地区的声音,给西部地区一点点话语权。该发言稿被省政研中心转报给省委领导后作了相关批示。她将相关内容整理后作为九三学社提交全国政协会议的提案,引起了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已以考核环境质量为重点。现在她又开始着手对“全国土壤污染治理政策”研究……

李唯,一个不忘初心、双脚始终踩在泥地里的理想主义者,一边拒绝被现实打磨圆滑,一边高举着理想信念的火炬,砥砺前行!

(作者分别为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宣传处副处长、云南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猜你喜欢

云南省科普云南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