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的内劲和练法

2017-05-20安在峰

少林与太极 2017年4期
关键词:丹田意念全身

安在峰

太极拳的功夫深浅主要由“内劲”来体现。内劲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素,它是“能量”和“精神”的结合,具体说是身体内部在意念的支配下由中枢神经指挥身体各部骨骼肌(运动肌)运动时产生的能力。道家将其称为“”。其实,太极拳的内劲是指以“调心”、“调息”、“调身”为主要形式修炼出的、以气为主要载体的,全身骨节灵活、经络畅通、心意贯穿而获得的一种能随意转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劲力。它主要表现在沉重性、整体性、圆活性、爆发性、渗透性五个方面。

一、太极拳内劲的沉重性

沉,不仅为沉气。在练拳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全身各部位有向下沉坠之感;做动作时,气贯末梢,上肢贯到手指尖,下肢贯到脚趾;动作结束时,腰胯松开,向下贯气,使内气入地。沉,还要表现出沉重。在动作时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当动作向里合时,有较强的对撑的力相互排斥;当动作向外分时,有较强的对拉劲的感觉;动作一划就像在水里游泳,能感觉到空气对身体有较强的阻力,显得特别沉重。对空气的阻力感越大,功力就越强。由此来看,练出太极拳内劲的关键是掌握触摸到空气的阻力的能力。

怎样才能在练太极拳时摸到空气阻力呢?

一是要松。

松,即是意松体松,内外皆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肌肤骨节、周身都要松开。一动一虚实,一动一松柔,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用意不用力。这种用意不用力的松就是在意念指导下实现的人体的自然状态,以使内气更加通畅,劲路和顺,减少劲力传递时的阻力。

二是要静。

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做到心静、意静、神静。外静要排除一切干扰,于世事不见,听而不闻,神不外弛,意念贯注,专心致志。内静则神气内守,意导形随,气随形走,意气力合。

三是要柔。

太极拳上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而不架,松而不散,其质如水。练拳时动作要柔和,如春风杨柳,似行云流水,动如棉里裹铁,屈伸轻灵柔缓,从容、安舒、柔和。

四是要缓。

缓即缓慢。练习太极拳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间,而应注重意、气、形、神的完整统一,顺其自然,宜慢不宜快。只有慢练,才能做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柔顺沉着,悠缓流畅,完整一气。

二、太极拳内劲的整体性

整,就是“浑圆一体”。它的表现形式为“长沉整满”。长——劲大于形,不能破象;沉——松腰落胯,虚领顶劲;整——内外合一,无微不至;满——气血鼓荡,充实膨胀。

练太极拳怎样才能做到劲整呢?

一要相合。

练习太极拳动作要上下相合、左右相随、内外相应。外,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眼身法步一致,神形意气功相合。开合自然流畅,全身协调和合,周身之劲练成一家。

二要去僵。

放松是整劲的前提,极柔软然后能够极坚刚。只有充分放松,肌肤骨节处处松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作用力,去掉全身之僵劲,才能够发出整劲。

三要气沉丹田。

整劲必须结合意念和內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做到意到、气到、劲到。发力时全身之气收归丹田,然后意念一动,丹田之气如火山喷发,在腰的带动下引领全身节节贯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整劲的本质是内气的充盈和发散,内气质量越高,整劲的威力也就越大。

四要浑圆。

练太极拳时要细心体会空气对身体产生的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及更多方向的阻力,以形成浑圆整劲。

三、太极拳内劲的圆活性

活,首先表现为内气在身体内运转方向可随人体姿态的变化、意识的引导、内气的转换而不断变化,有长有短、有急有缓、有柔有刚、弹抖柔韧、由韧而弹、浑厚雄悍、不易捉摸之妙。正如《十三势行功要解》里所讲:“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其次,内劲圆活性源于经脉中所行之气血的圆活性。人体的气血之运行连绵不断、步步深入、圆活灵巧,内劲也是如此圆活灵巧,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之长。虽然其外示安逸,内则圆活而生刚强,富有精神和能量。其三,表现为灵活多变,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可因敌而变,可快慢、可轻重、可刚柔、可虚实、可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来去无踪。正如陈鑫说:“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有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练太极拳如何才能使内劲圆活灵巧呢?

一要做到“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就是在练太极拳时要求头部自然上领,不能低头、侧偏、仰脸。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说:“下颌微收,顶精自然领起”,“一失顶劲,四肢若无所附,且无精神”。

二要“沉肩坠肘”。

“沉肩”首须放松两肩关节,不使其耸起;进而以意识舒展肩部肌肉和韧带,使两肩向下沉坠,同时微微向前合抱(即微前扣)。“坠肘”是肘尖常有下垂之意,除肘部须高于或平于肩部的动作外,肘尖都应垂朝下方。

三要“含胸拔背”。

胸部略微往里凹就是“含胸”;此时的背部是自然往外凸的,形成圆弧状,这就是“拔背”。

四要“收腹敛臀”。

“收腹敛臀”即命门后开,只须尾闾内收(尾骨前翘对鼻尖)就可以做到。

五要“松胯圆裆”。

胯是骨盆与髋关节连接处。太极拳从起势之后到收势之前,下肢始终处于半蹲状态。两胯在向下沉塌的同时做到充分放松,可以保证演练时正确身形的形成;可以降低重心,促使下盘稳固;可以使下肢轻灵,步法变换自如。“圆裆”是指下肢在做各种步形时裆部要成圆弧形,既不能收夹,又不能有意张开,收之则紧,张之则散,要使裆部开张适度,成适当撑圆状态。两膝微向里扣,与脚尖成一个方向。会阴处微微上提,加上腰胯松沉、臀部收敛,使会阴穴与百会穴上下对应,意气贯通。

六要“身形圆满”。

周身劲,一身如球,合应太极之象。即球即圆,即圆即转,即转即活,圆则活。练太极拳时每一动作无论是开合虚实还是起落,旋转运动轨迹都是由弧线构成的。正所谓“妙手一着一太极”,指的是一有动作就打一圆圈。这一个圆圈当中,应该含有阴阳两种力量,应有柔有刚、有虚有实,刚柔相济,虚实渗透。画圆要尽量轻,以慢练为好,日久渐趋于柔。然后要不断用意加力度,意导内力潜转,使内气运行,求浑圆劲。劲表现为“外似棉花,内如钢”,像和成的面团,既有柔刚,又有弹性。

四、太极拳内劲的爆发性

太极拳内劲的爆发性表现形式为:堵——在对方劲已出还未到时,迅速发力堵住对方的劲;吐——引进落空,先吃掉对方的劲,趁对方回撤时跟上发长劲,喷射发力。此两劲均为爆发力,必须冷、快、脆。

怎样才能练出太极拳内劲的爆发性呢?

一要身備五弓。

身备五弓不仅能使动作圆活,而且可以收发、吞吐自如,能更好地吞化卸掉外来之力,还能为发放吐劲储藏能量,为爆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练太极拳时要求头项上领、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腹敛臀、松胯圆裆、屈膝钻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身备五弓。

二要脚下生根。

水无源易涸,树无根易枯,劲无根不宏。劲的根源就在脚下,因而爆发力生于脚下,发力过程是“劲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只有这种始于足达于手的全身之劲才是整劲,只有整劲才是最宏大的劲。练太极拳有“太极拳不动手”之说,因为只动手那是局部发力,而不是整体力。练太极拳一定要一动无有不动,要全身皆动,劲从脚下使。

三要力点集中。

力点集中是说在练太极拳时面前无人似有人,每个动作都要有明确的假想目标,全身之力要全部集中在主攻之部位上,使劲力从主攻部位如火山喷发向外吐出,通过长期训练使劲力集中于一点,这样发出的力自然就有强大的爆发性。

四要发力快速。

快速发力必须身体放松。放松可使力不被对抗肌的紧张而消耗减弱或受阻,能使周身之力在瞬间达到着力点,集全身之力于一点。因而练习太极拳时要求“不用力”。发爆发力前,身体五弓收缩里合,将劲储足;发力时,身体五弓突然舒展张开,使储存的全身之力瞬间从力点喷发出来。只有这样发出的劲才能用时最短,速度最快,威力才最大。

五、太极拳内劲的渗透性

渗透劲能使力量更深入地接触并作用于目标。它的表现形式为动短、意远、劲长,入里透内,其刚无比,无坚不摧。

怎样练习才能发出太极拳具有渗透性的内劲呢?

一是动作要缠绵。

练习太极拳时要力求做到刚柔相济,还要均匀完整,时时处处不断劲,这样就做到了缠绵。

要做到动作缠绵,就要在动作连贯、协调、圆活的基础上掌握运劲的规律。动作起来,要以脚为根,以腰为枢纽,周身完整一气,腰部的旋转和腿的屈伸、脚的下蹬或外撇里扣、身体重心的移动配合一致。

二是运劲要隐蔽。

隐蔽之劲是一种暗劲,也是内劲的一种。练习这种暗劲的关键,一方面要集中精神,同时指导气和关节紧密结合起来。中医很重视关节腔,关节腔是神气游行之室,是神和气休停的地方。在那里充充气,把气注到关节腔里溶润关节囊和周围的韧带,这对气在关节处的流通非常有利。因而练习太极拳的关键是要把肌腱、韧带、关节囊、盘膜、膜络的气都充实起来。另一方面要加强体察。体察时身体放松、精神集中,细心体会动作时的空气阻力的沉重感,先时可能感觉不到空气的阻力,后来感觉会时有时无,再练感觉就会始终有,并越来越强,当强至难以动弹而不能突破时,则浑圆内劲形成,当练至突破浑圆时,这时的内劲则威力无比。这种内劲暗中涌动,其外在表现不甚明显,因而称为暗劲。

三是意念要强化。

练习太极拳自始至终要求思想集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劲力运用方面,做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意念活动能动地引导动作,使动作更准确、劲力体现得更充分。

意念引导劲力,劲力产生运动。太极拳要求“先在心,后在身”,势换劲连,劲换意连。意念的变化要表现在动作和劲力上,这样长期练习就能使意念强化,意念强,自然内劲就强。

四是劲力要长远。

太极拳劲力除要求刚柔相济外,还要求均匀完整、连绵长远,时时处处不断劲,劲力不中断、不停顿、不脱节、不突变。要使劲力绵绵不断,就要在动作连贯、协调、圆活的基础上掌握用力规律。为了防止断劲,在动作中要走曲线,转圆弧,上肢的屈伸尽量与臂部的旋转相结合,以利于劲力的连贯和更加远长。每做一个完整发劲,都要将劲引向远方,尽量从力点的稍端向外吐尽,以放长击远。

五是要蓄而后发。

意、气是太极拳的灵魂,外动源于内动。渗透性的内劲必须结合意念和内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做到意到气到劲到。合为蓄,开为发。劲想发得透,先要蓄得足。全身之气收归丹田,然后意念一动,丹田之气如火山喷发,脚下一蹬、而腿、而腰、而背、而肩、而臂、而手节节贯串,完整一气,从手指将力向远方吐出。整个动作不只是靠手发力,也不是仅用肌肉的力量,而是靠内气,靠脚蹬腰领肩催手吐。这样发出的劲动作幅度虽小,但意远劲长,运用时挨着何处何处化,挨着何处何处击,浑身上下都是手,处处都可打人,可以入里透内、坚刚无比。(编辑/刘 强)

猜你喜欢

丹田意念全身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意念修复功法
太极拳推手练功“用意”浅悟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冬日暖暖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
久坐一族,放松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