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带头人”引领共致富

2017-05-19周艳

中国扶贫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固原市带头人贫困户

周艳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宁夏西海固地区启动实施的农村“两个带头人”(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工程,让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和村级后备干部成为凝聚群众、引领发展的“主心骨”;让率先致富的能人、有潜力有意愿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成为创业增收、脱贫致富的“火车头”。“两个带头人”工程,让党的力量、群众力量、市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加足“车头”马力

固原市隆德县杨河乡致富能人摆世虎说:“‘两个带头人工程实施得好哇。我从2008年开始养牛,2010年存栏100头,想扩大经营却缺少资金。这时乡里找到我,为我的合作社发放了担保贷款,同时让我带动20户贫困户、5户特困户养牛。资金问题一解决,合作社也逐渐壮大,目前牛存栏量达到500头。

摆世虎是政府培育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之一。固原市政府先后组织185名村党组织带头人到市内外党建工作突出、产业发展较好的村学习经验;组织800多名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全市15个片区座谈会;组织180名涉农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负责人到吴忠市利通区、盐池县,陕西户县东韩村观摩学习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市里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座谈交流等活动,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坚定信心、拓宽思路,切实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和带动广大群众的能力。

在扶持农村“两个带头人”自身发展致富时,政府给予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积极扶持“两个带头人”先富快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足“车头”马力。开设优惠政策扶持、项目资金倾斜、资源享用优先“三个通道”,让其在项目、资金、土地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尤其在专项担保资金、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和专项扶贫资金等各类资金方面予以倾斜照顾,为带头人发展搭建金融扶贫投融资平台,有效解决带头人自我发展无项目、融资难问题。

“我帮扶贫困户,乡政府也在帮扶我。为合作社解决资金难题,还积极为我们争取市、县各种产业扶持资金”。下一步,摆世虎计划在政府的支持下扩大规模,再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

不仅是摆世虎,“‘两个带头人”机制充分调动了致富能人和贫困户这“两头”的积极性。两年来,杨河乡各项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养牛业成为全乡的主产业,1753户人中有1604户人从事肉牛养殖。

做好推广示范

“农民讲给农民听,我行你也行。”贫困户“身边人”现身说事,引导贫困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勤劳致富,并“伸手”扶一把,将贫困户纳入产业共同发展中,扶贫才能更有效果。结合党员冬季轮训工作,市政府举办农村“两个带头人”巡回讲堂,选派合作社、家庭农场拔尖优秀创业致富带头人393名,分类别、分产业组织进村宣讲723场次,受益群众3.5万人。

原州区张易镇宋洼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利平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从乡亲们的眼里看到了共同发展的希望。他的成功,让乡亲们的心思活了。他的责任感,让他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生力军中的一员,在他的带动示范下,宋洼村2016年实现了贫困村销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但是,如果没有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脱贫和返贫的矛盾将持续存在。所以他率领乡亲深思熟虑,谋划未来,计划打造千亩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1个、千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个、千亩优质牧草基地1个,通过“村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达到一村一业。

不仅是宋洼村,在固原市,推广示范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市级层面抓统筹和示范,县、乡层面抓落实。2016年,固原在所有行政村全面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的基础上,以150个脱贫销号村为重点,市级层面确定11个示范乡镇、70个示范村,建立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责任清单,因乡因村制定创建方案和推进措施,逐条逐项盯着抓落实,示范带动县、乡、村大力实施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脱贫措施在农村一线落地生根。

在一些产业发展比较集中的区域,推行“组织跨村领、资源跨村用、基础跨村建、产业跨村育、能人跨村带”模式,整合相关资源,放大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效益。彭阳县草庙乡坚持“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中心村带周边村”的原则,依托S203沿线新洼、赵洼、张街三村立地条件和地域优势,成立了新洼片区联合党总支,建立了“总支+支部”议事制度,实行“总支商定议事、支部互学互帮”,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1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2015年初,西吉县震湖乡鑫佳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西吉县义丰养殖合作社、西吉县天合农场合作,在震湖乡继续实施“借鸡下蛋工程”,当年共计发放黑山羊4000多只,其中3800多只发放给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珍珠鸡10万多羽全部发放给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多途径共奔致富路

“两个带头人”工程的实施,让各级基层党組织在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的同时,各显神通,总结和探索出了不同类型的带动模式,在引领群众共同致富增收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能人”引领模式。以“两个带头人”工程为抓手,在每个村培育3-5名懂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不同类型“能人”,让他们真正成为带富标兵,通过党员干部率先示范、能人大户带头致富,贫困户跟着学、跟着干,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形成了“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效益联结机制。

这几天,固原市原州区蔡川村村民杨宗仁家又有两头肉牛出栏,这能让他净赚两万余元,“多亏支书带了个好头!我家本是只有1头牛的困难户,现在成了存栏11头牛、70只羊的养殖大户。”这位支书叫马金国,2007年底,他成立了金羚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三户联保的形式为13户养殖户争取到18万元贷款,带领杨宗仁等贫困户养牛。目前,蔡川村养牛10头以上的户达18户。

还有采取“1+1”结对帮扶,实现“1+1>2”扶贫效果的“加法”效应模式;把农民增收附着在完整的一条产业链上,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宽带”帮扶模式;每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一对一帮扶行动,形成“1+2+X”的“接力”传递,最终使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的“接力”传递模式……

清凉村是一个只有1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如其名,自然环境幽美。“这里虽美但不富。”村主任黄收成一针见血。后来,村里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瞄准了2014年返乡创业的小伙子仇定祥,培养他成为致富带头人。当年10月,在政府的支持下,仇定祥的六盘山农家商务有限公司开张了。

得知仇定祥发展土鸡养殖的想法后,村干部帮他贷款几十万元,主攻林下经济。事实证明,这个“头”带对了,清凉村网上订单越来越多,线下销售也越来越火。村民养殖和采集的土鸡、山野菜、土蜂蜜等特产热销十几个省。到2015年底,全村90%以上的村民参与了订单收购、网上销售,70多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近两年,固原市‘两个带头人工程,让全市养牛、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草药种植等多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年均递减36.7%。”固原市市长马汉成说。

像这样的“带头人”,还有很多。目前,固原市共选派第一书记735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围绕“3+X”产业发展(“3”即草畜产业、林业林下经济、全域旅游,“X”即各县区各自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等产业,实现“一县一业”),实施“乡里菁英”回归行动,建立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信息库和台账,共确定创业致富带头人3506名。“两个带头人”,正有力带领贫困群众奔走在致富路上。

猜你喜欢

固原市带头人贫困户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固原市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及经验启示
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20160731”暴雨洪水分析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评委名单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