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17-05-19杨雪

教师·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杨雪

摘 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基于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一项常用手段,但是如果不能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则很难激发学生的网络学习参与热情,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鉴于此,高校需要结合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征,科学选择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加强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理论性的说教,但是这种教育形式已经相对落后,所以发挥网络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教育手段不断涌现,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不断下降,而很多高校和教师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增强实效性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往主要是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传统载体,具有内容固定、语境晦涩、话语严肃、趣味性差等特点,而网络则是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参与性等新时代特征,虽然网络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但是与现实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也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1.思政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依赖思想政治教材,所以理论性比较强、实践性不足,致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理论性、政治性特征,这样的教育内容显然很难在网络环境下得到有效开展,也很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接触新事物、新思想的途径非常便捷,所以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个性化素质更容易受到网络多元思潮的影响。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味坚持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只会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封闭,逐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感。

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没有实现有效互动

无论在何种教育环境下,高效的教育活动都需要进行多方互动,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人际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教师进行单向性的知识灌输,教师占据教育主体性地位,学生通常只会被动地听讲和学习,学生的话语权利容易被剥夺,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多方互动。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获取更多的话语主动权,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方式和互动形式也更加丰富。但是,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也容易让学生偏离正确的学习轨迹,很多学生习惯于在网络环境下玩游戏,涉猎新奇事物和思想,反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互动热情。

3.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创新

基于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很多高校积极运用了网络教育方式,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创新,一些学校的网络教育方案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很多学生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旧枯燥、乏味,缺乏时代气息和吸引力,所以迫切需要进行教育创新,融入更多的时代精神和流行元素,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限制,否则即便是借助网络手段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也很难实现有效的突破和发展。

二、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政治实效性教育的有效对策

1.融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网络教学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德育和价值观念引导为目标的,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面向学生,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因此,高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生活化教育,积极融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网络教学内容。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便捷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所以教师在制订网络教育方案时,要善于调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差异,积极制订差异化的网络教育内容,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善于结合网络的优势功能和特征,搜集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将其与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教育内容的优化、提炼和整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重视传统教育内容与网络教育内容的融合、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当中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构建适合多方互动的网络对话机制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由于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所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对话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尤其是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单向灌输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枯燥,学生在思想课堂学习中常常处于尴尬境地。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对话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多,多方互动更具便利性,这为多方教学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对话优势,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话语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话语表达权利,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3.加强网络教学与育人手段的创新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戰,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积极引入最新的网络教学手段,加强新媒体教学载体的运用。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积极运用最新的网络沟通工具,在教学与沟通实践中多应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型对话手段,借助互联网思维来提升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加强热点教育思维的运用,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时事热点教育的有机结合。高校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积极构建新的教育内容,并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共享,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鉴别力,丰富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体验和对话体验。

4.提高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与交流,需要双方能够更好地驾驭和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增强教学与学习自觉意识、主动意识,提高师生对话效率,所以高校首先要为教师和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素质教育氛围,让他们懂得如何在网络环境中趋利避害。其次,由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差异比较大,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统一、单向的对话机制,要充分借助网络技术手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状况等个性差异,然后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体现对教育对象的充分尊重。最后,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对自身的信息化素质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及时弥补自身的信息化素质缺陷,这样才能紧跟网络教育的时代步伐,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会面临很多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载体需要加强创新和转变,积极搭建基于网络的新的教育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网络教育载体、手段之间的整合,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来,凸显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 炯.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3).

[2]肖庆生,任佳伟,刘 畅.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4(4).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