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2017-05-19邱均平柴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评价

邱均平++柴雯��

摘要:科学评价有利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与发展。2016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指标体系,以中国1 336所高职高专院校(含民办高职高专308所)为对象,从多角度进行评价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域差距尤其是地区人口与经济差距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水平;除个别院校外,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阶段内差异不明显;民办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平均水平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人才培养则是导致这一差距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评价;综合竞争力;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85831(2017)03007007

一、基本情况概述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高职高专教育基数庞大,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依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1]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2]:2015年中国高等学校共计2 552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1 336所,占全部院校的约524%;2015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 999 865人,其中高职高专计划招生3 338 950人,占总人数的477%。另一方面,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据新华社北京2016年12月2日电[3],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于12月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在人力和人才资源上的巨大优势,肯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2016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开展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在革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推出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构建

本次评价以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为依据,综合整理出高职高专院校1 336所(含民办308所)。

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指标体系有较大变动。参考专家分析及历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的反馈意见,我们在选择指标时综合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分析并选定影响高职高专教育的关键因素作为评价标准;二是坚持使用高水平标准,选择国家级、教育部级与部分省级的有关指标和数据;三是参考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选择评价指标[4]。最终通过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评估确定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

与以往的指标体系相比,新指标体系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重点评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新增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与技能大赛等20余个与高等职业教育紧密相关的观测点,其中办学条件占3125%,人才培养占4936%,声誉调查占1939%。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权重略)。

三、数据获取与处理

多年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获取评价数据的渠道有5种:(1)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包括汇编、年鉴、报表等);(2)国内外有关数据库;(3)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的网站;(4)有关刊物、书籍、报纸、内部资料等;(5)本中心在多年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的“基础数据库”[5]。2016年结合新指标及高职高专院校特点,研究组将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作为重点数据来源,下载并分析全部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年度质量报告。

考虑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对原始数据进行全面核查后,选择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首先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合并、计算等,然后统计分析生成初步榜单,再经由专家初步评估,生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得分和排名将全部院校分为5个等级:5★為排在5%的院校,4★为排在5%~20%的院校,3★为排在前20%~50%的院校,2★为排在前50%~90%的院校,1★为排在90%~100%的院校。

四、评价结果分析

(一)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地区分布与竞争力分析

中国1 336所高职高专院校共分布于31个省市与地区,各地区高校数量与星级分布见表2。从表2可以知道,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数分布与各省市人口及经济排名正相关,依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中国各省市总人口及GDP总量,2014年度中国GDP排名前5的地区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人口总数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河南、山东、四川、广东和江苏 [6]。人口与经济均处于强势地位的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数量最多;仅人口数量庞大或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数量次之,如北京、上海、重庆等;人口数量少及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最次,如宁夏、青海及西藏等。

分析各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星级分布可知:(1)根据星级计算规则,院校等级高于3★可以视为具有竞争优势,各地区5★与4★院校数量分布体现了其教育水平的差异。5★和4★院校数量最多的地区是江苏省,28所,同样超过20所的地区还有河南省,25所;超过10所的地区有浙江省、广东省、河北省和四川省;西藏自治区0所。(2)根据5★与4★院校数量占全部院校数量比例计算可知,各地区优势院校数量所占比例均低于40%,仅浙江省超过1/3的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优秀院校,江苏省、河南省和北京市的该比值也高达30%以上,青海省、湖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天津市、吉林省、湖南省、甘肃省、河北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省区也均有超过20%的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优势地位,其余17个地区均低于20%,其中贵州省低于10%,西藏自治区为0。(3)山西省、吉林省、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没有5★院校,其中西藏自治区仅有3所高职高专院校,并均分布于3★及以下。(4)3★和2★院校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院校,也是各地区院校数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部分院校在各地区所占比例可知:安徽省和贵州省超过80%的院校分布于3★和2★;大部分地区的3★和2★院校约占本地院校数量的60%~80%;河南省、福建省、北京市和浙江省的3★和2★院校约占本地院校数量的50%~60%;仅青海省未超过50%。从3★和2★院校数量比例来看,一方面,安徽省、河北省、江西省、辽宁省、山西省和黑龙江省是高职高专教育大省,但是优秀高职院校数量较少,大量院校发展水平未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在四个直辖市中,北京市、天津市和重庆市受人口和社会发展影响,高职院校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发展较好、水平较高,上海市在其中处于劣势,大部分院校仅为1★院校。

(二)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分析

经过对1 336所高职高专院校2015年度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清理、计算与分析,我们得到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排名,取排名5%的院校(共73所)为5★院校,其中前20位名单见表3。

与去年排名结果相比,指标体系的变化导致了排名结果的巨大变动:排在第一位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领先第二位近10分的优势,稳居第一位;淄博职业学院以较大差距位居第二,也是除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唯一一所得分90分以上的院校;第三位是天津市职业大学,从表中可以看出从第三位开始,相邻位次之间的分数差距均小于1分;5★院校中没有民办高职院校。

表4是从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计算结果中提取的中国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院校。从表中可知:中国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仅有5所进入全国4★排名,没有民办院校进入全国100强;这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的民办院校也符合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总体分布特征,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呈正相关。

(三)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分层次分指标竞争力分析

根据2016年新版中国高职高专院校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分别从星级与办学类型角度出发,横向对比分析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和声誉调查三个方面的差距,具体情况见表5。

表5是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分星级分指标平均得分情况,结合原始数据,可以从表5分析出:(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办学规模比较大的两所院校,根据最新版中国高等教育统计年鉴和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所公布的2015年度质量报告显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占地面积、图书总量、仪器设备及教育经费均远高于其他院校,使得标准化后的平均值较低。同样在杰出人才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远超过其他院校,使得整体标准化后的平均值较低。(2)根据星级计算标准,3★及以上院校是排名在前50%的院校,将各星级院校得分均值与整体均值对比可以发现,3★及以上院校在办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均值,仅声誉调查分差明显,这一现象与声誉调查的观测点构成紧密相关。由表1可知,声誉调查由是否为示范性院校、骨干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构成,具有竞争优势的院校分值较高,而一般或者处于劣势的院校则无此项分值,由此造成分差较大的情况出现。

表6是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分类型分指标平均得分,主要是对比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在不同指标上的差距,可以看出:(1)在加入极值进行平均的情况下,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的办学资源分值相差不大,考虑到公办院校的数量远高于民办院校,以及国内高职高专院校整体的平均情况,我们认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资源平均水平还无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从一级指标权重分配看,人才培养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在这一指标上,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差距甚大,这也是民办院校综合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优质的教师资源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立足之本。(3)调取原始声誉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民办院校中除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曾于2014年获得过全国先进职业教育单位称号外,民办院校未曾在声誉调查范围内获得任何荣誉。

五、结语

对高等教育进行第三方评价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和发展趋势,中国高职高专教育评价是中国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一环,如何评价以及如何利用评价结果一直是学校、政府、第三方评估机构及其他社会人士所关心的问题。本中心以多年来对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价经验为基础,在以往评价结果发布后所收到的反馈及来访基础上,经定量与定性分析,修正指标体系,使之更为适合高职高专教育实践。

结合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评价数据与结果,我们发现不少有价值的结论和启示:首先,中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高校分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高校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是否拥有充足的教育投资,是否能吸引到优秀的师资和人才,通常经济水平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也是优质生源的聚集地。其次,根据2016年1 336所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名结果,我们评出综合排名前73强的院校为5★院校,从具体的类型看,中国的高水平高职高专院校以公办院校为主。最后结合指标分析可知,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在各指标上均有差距,其中办学资源的平均差距不明显,造成巨大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民办院校想要提升实力,或许可从分配资源、吸引资金入手,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生源,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实力。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5-05-22)[2016-02-22].http://www.moe.gov.cn/xinwen/2015-05/22/content_2866976.htm.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EB/OL].(2015-07-29)[2016-02-28].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s3011/201508/t20150811_199347.html.

[3]李克強: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EB/OL].(2016-12-05)[2016-12-28].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205/c1053-28925515.html.

[4] 邱均平,赵蓉英,余以胜,等.中国大学评价报告(2006~2007)——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理念与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7):23-36.

[5] 邱均平.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5-2016[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年度数据[EB/OL].(2016-02-19)[2016-12-28].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评价
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之殇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