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

2017-05-18梁玉萍蒲维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保胎胎膜早产

胡 馨,梁玉萍,蒲维琴

(遵义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

胡 馨,梁玉萍,蒲维琴

(遵义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本文主要以患者资料作为实验依据,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对资料的实验和分析可以得出,孕周越小,胎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越高,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会更高;破水时间越长,羊膜腔感染发生率越高。结合孕周差异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给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相应的治疗。治疗方法不同,效果和其对孕妇及胎儿结局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通过孕前相关检查和科学的指导,可以对早产胎膜早破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尽量避免早产胎膜早破,结合孕周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积极处理也能降低孕妇和胎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方法;实验讨论

在产科中,胎膜早破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未足月胎膜早破通常指妊娠20周以后、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的胎膜破裂。未足月胎膜早破可能造成新生儿的疾病甚至死亡,且孕周越小,围产儿的预后越差,孕妇及胎儿宫内感染的概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且剖宫产的概率也会有所增加。本文对五十六位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不同治疗方法造成的影响,并尽心报道。

1 实 验

1.1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从我院产科中选取56位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27.37岁,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初产妇有十五位,经产妇十三位。观察组初产妇有十六位,经产妇十二位。

(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为孕期超过二十周未满三十七周,没有临产的征兆,但患者突然感觉阴道排除体液较多,利用窥镜进行检查可以看到羊水聚积或流出。阴道液pH值大于或等于六点五;阴道涂片检查:取阴道后穹窿积液置于载玻片上,干燥后镜检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利用B型超声检查:提示羊水减少可协助诊断等。

(3)实验方法

患者自身意愿,孕周,发生胎膜早破的时间,是否伴有感染等是进行保胎或非保胎治疗的主要依据。期待疗法通常用于孕周为二十八到三十四周之间,胎肺还未成熟的患者。无论是自然分娩或进行引产等治疗都需要经过患者同意。如果患者要求保胎,需要确保没有感染和胎儿窘迫的状况。通过对胎肺成熟的促进,感染的预防和宫缩抑制剂的应用等治疗方法进行保胎,将孕周延长。没有临产的孕妇,每天需要保证至少两千毫升的饮水量,绝对卧床休息并每天对会阴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

当患者孕周在三十四到三十六周之间,1)破膜之后宫缩规律,宫口开大三厘米,出现早产临产,且要求自然分娩的孕妇,可不采取保胎治疗的方法,但由于我院无法监测胎肺是否成熟,故需向患方交待早产及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取得患方理解并同意的基础上进行;2)破膜之后无宫缩,要求自然分娩的孕妇,在利用缩宫素进行引产的同时,若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未分娩者利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当患者孕周在三十六到三十七周之间,胎肺成熟,可以进行自然分娩。利用抗生素对感染进行预防。

如果患者要求足月生产,可以利用MgSO4对宫缩进行抑制,但三十四周后若已行促胎肺成熟治疗或有提示胎肺已成熟者并不提倡使用MgSO4对宫缩进行抑制。

1.2 统计学方法

利用x²进行检验,P值小于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所选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3.00。

1.3 实验结果

具体实验结果参照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经研究得知,在观察组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二十位,治疗有效的为七位,治疗无效的为1位,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15位,治疗有效的有六位,治疗无效患者有七位,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要高,对比差异P值小于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讨 论

2.1 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

作为产科中常见并发症的一种,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较多,并且通常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发。一般来说,引起胎膜早破的因素有羊膜腔受力不均匀,宫腔内的压力发生异常,生殖道感染,早产史等。

2.2 早产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

相较来说,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在孕周为二十八到三十四周时更高,孕周在三十四到三十七周时有所降低。一般而言,孕周较短时,胎儿体制较差,耐受力较弱,更容易引发宫内窘迫。但胎儿重量越小,发生头盆不对称的几率也较低,更利于自然分娩。孕期为三十四到三十七周时,胎肺发育更加成熟,此时应该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妊娠终止,这一阶段剖宫产的概率有所增加。

2.3 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于早产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法上,主要有保胎和终止妊娠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孕周为二十八到三十四周之间时,保胎和非保胎组之间新生儿死亡率呈和宫内感染差异的比较P值小于0.05,具备统计学意义。采取保胎治疗宫内感染的概率有所增加,采取非保胎方式治疗,由于孕周较短,容易引发肺不张和死亡,发生死亡的病例孕周均小于三十二周。

孕期为三十四到四十期周之间,患者死亡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病例都有所降低。在该阶段,涉及到地塞米松这一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利用地塞米松可以达到促进胎肺成熟的效果,降低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概率,但容易引发母婴感染。

就目前来说,是否可以将糖皮质激素作为常规药剂对于孕期为三十二到三十四周孕妇进行使用仍然具有争议。国内大部分产科专家推荐将糖皮质激素用于孕期为三十二到三十四周的孕妇。通常利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单程治疗。当孕期小于三十二周时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且并未发生分娩,当孕期大于三十二周后可以再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总次数不可大于两次。宫内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不够明显,在感染晚期才会出现羊膜腔感染的临床现象,因此不易发觉,容易由于感染引发新生儿并发症,例如窒息和肺炎等,甚至对于母亲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由于各地区医疗水平等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3 结束语

为了避免引发早产胎膜早破,需要加强宣传,孕妇在妊娠后期需要避免进行性生活,对下生殖道感染及时治疗,对于宫颈内口松弛的患者需要在孕期为十四到十六周时进行宫颈环扎术。综合以上叙述,本文以孕期早晨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差异。并通过研究得出,需要确保孕前检查的全面,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指导,对早产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结合各孕周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早产胎膜早破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死亡。

[1] 钟 颖,周 俊,周 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3(09):1501-1503.

[2] 刘禄斌,刘菊莲,张 华,等.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治疗:终止妊娠还是保胎[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0,6(05):47-49.

[3] 应红军,卢寨娥,范琦慧,等.早产胎膜早破病原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15(02):235-237.

[4] 彭冬梅.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选择及新生儿预后[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6(04):80-83.

本文编辑:吴 卫

R72

B

ISSN.2095-8242.2017.13.2403.02

猜你喜欢

保胎胎膜早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保胎这件事 真是《坑娘》
流产多是胚胎异常 别硬保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妊娠母猪保胎技术要点(上)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