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态的自恋者注定是“悲剧人”?

2017-05-18刘永生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5期
关键词:障碍者病态治疗师

刘永生

自恋,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词汇,有時我们不自觉地给别人贴上“自恋”的标签,但并不真正了解“自恋者”。在心理治疗师眼中,自恋障碍者被一个“无所不能的盔甲”包裹着,在“盔甲”下是一个哭泣的、可怜的、匮乏的生命,此时治疗师必须持一种扶持的态度。

自恋者画像: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美少年

自恋的英文是narcissism,来源于narcissus这个词,原意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的名字,直译为“那喀索斯”,是“水仙花”的意思。传说那喀索斯是一个美少年,他在水边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从此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对着水面欣赏自己的美丽容颜,最终憔悴而死,死后变成了一朵水仙花。

神话故事过于感性,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恋是一种高度自我关注的状态。

自恋者病例:困于幻想中的抑郁患者

有一位中年妇女,因为患了严重抑郁症到心理科就诊,就诊结束后,心理治疗师却把她归为“自恋人格”患者。

这位患者反复告诉医生,她自己是多么美貌,在工作中多么有才华,在单位是多么出众。她与一位比她年轻的同事发生婚外恋,那个人深深爱上她。

这位“自恋人格”患者坚信:“我相信他是真正爱我,他告诉我,他和他老婆感情很好,但是我知道他肯定是最爱我的。我这么美貌,这么才华横溢,他定会爱我,只有我们的爱才是最真诚的……”

心理治疗师望着那布满皱纹、风韵不再的脸庞,看着她困在自己的幻想中,全然不管客观现实,心中感到一阵阵的痛。这位“自恋人格”患者所谓的“真诚的爱”是多么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啊!

事实正是如此:对方提出分手后,她自感受挫,出现严重的抑郁反应。

自恋障碍者是一个“悲剧人”

病态自恋的人的注意力大部分在自己身上,沉浸在自我欣赏、自我迷恋的幻想中,无视外在客观现实的存在。

因为缺乏“共情”的能力,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无法得到真正的滋养。因此,自恋障碍者也被称为“悲剧人”。在自恋者的眼中,他人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也是作为自恋者本身的一部分,可以任意利用,而无须考虑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自恋者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他们对功利的追逐也可能使他们获得较高的工作成就,另一方面他们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在现实中遭受挫败,从而导致自恋性抑郁。

“健康的自恋”与“病态的自恋”

健康的自恋:是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心理学者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他解释道:“自恋是一种借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健康的自恋作为自我价值感和胜任感的一种体现,是人人都有的需要。只有过度自恋,超过一定限度,才形成自恋人格或者自恋型人格障碍。

病态的自恋:带着病理的“无所不能”去生活 。病态的自恋如何产生?科胡特认为,人要从环境中(双亲和养育者)得到良好的回应以及经历恰到好处的挫折才会发展和保持自尊及健康的感受(健康的自恋),即正常的自尊、雄心和自我理想。

如果养育者表现出冷淡、拒绝、虐待、控制过多或者完美主义倾向,将导致病态的自恋。那么成人后将带着病理的无所不能去生活,表现为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希望特别受人关注,无法面对批评,认为只有特殊的人物才会理解自己。同时他们对自身以外的他人缺乏共情能力,有时候表现得善变且冷酷无情,以对赞美的无限需要来证实自己的无所不能,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等,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享受这些成功带来的彻底的愉悦,因为他们只是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原始理想化的需求,即便是愉悦也是暂时的。

猜你喜欢

障碍者病态治疗师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乐活人生
基于通用设计的厨房产品及环境整合设计研究
肌肉紧张,六个拉伸动作来帮你
谁来帮助身心障碍者家庭
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能力
美国“独立生活中心”考察记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例病态性肥胖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
心理的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