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国政府机关部门名称标识语翻译研究新方向探讨

2017-05-17郭虹宇

参花(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标识语名称机关

◎郭虹宇

新时期中国政府机关部门名称标识语翻译研究新方向探讨

◎郭虹宇

中国政府机关部门名称标识语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各级政府职能的窗口,而目前对于同一个译名的翻译,从中央到地方,“各自为政”“花样繁多”,无法做到规范、统一,无法有效地传递部门职能信息,实现对外宣传交流的目的。本文在对目前公示语翻译研究进行批判性综述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机关部门名称标识语翻译研究的新方向:探讨突破翻译的角度,从文本接受的角度进行研究;将文本翻译放在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宏观视域下进行评述;跳出文本横向优劣对比的传统模式,转而分析文本的开放性和运动性;拓展标识语研究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政府机关部门名称 标识语翻译 翻译研究新方向

一、引言

译名统一的问题起源于中外交流,从我国第一位翻译家唐玄奘翻译佛经到严复翻译《天演论》,自晚清西学东渐浪潮中西方经典文学科技作品译入中国到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中国英语见诸西方主流媒体,译名混乱问题从未间断。时至今日,各类翻译中,译名混乱现象的改观并不明显。因此,新华社高级编辑文有仁先生在其《中国翻译》的文章中呼吁:“……直到现在,同一外国人、同一外国地名、同一外国机构、同一外文专业名词,在我国媒体上有几种不同译名的情况仍时有出现,给读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希望各媒体重视译名统一的必要性和新华社译名的权威性,尽早结束译名混乱状态。”[1]

二、机关部门标识语翻译现状

本研究所应对的问题——“新时期中国政府机关部门名称标识语翻译研究新方向探讨”,涉及到中国政府各级机关的国际形象,重则严重误导英语读者,给国际媒体受众造成信息混乱。因此,规范中国政府各级机关部门标识的英译名意义重大,既可提升中国政府机关的国际形象,又能有效传达机关行使的职能信息。目前翻译现状如何?笔者通过政府网站查询 “公安局”这个最常见、最没有翻译困难的机构的汉英译名,就发现目前中国机关部门英译名急需规范,需要我们开展专项的规范化研究,找到解决方案。

机构名称:XX公安局

译名1:Beijing Municipal Public Security Bureau(北京市公安局网站http://www.bjgaj.gov.cn/web/)

译名2:Hangzhou Police(杭州市公安局网站http://www.hzpolice.gov.cn)

译名3:Lin hai gong an(临海市公安局网站http://www.lhga.cn)

以上权威机构的官方译名竟有如此多的版本,作为政府机关对外宣传的窗口,很多译名是典型的错译、误译的例证。同类译名在中国不同省的同类机构中存在差异,甚至一省内部同类机构的译名仍然无法做到规范、统一。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是政府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的综合平台,具有较强的办事功能。英语读者借助国际互联网上的英语信息了解中国,获得行业服务。同一个政府机构名称竟有多个不同版本的英语译名,这肯定不符合译名统一的原则,容易引起西方读者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英语世界读者是如何看待中国政府机构名称标识语的英译?由这些译名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能否被理解和接受?在不同的意识形态语境下会对政府部门的职能造成哪些误解?我们在翻译的层面和对外新闻传播的层面,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进和避免?目前,尚未见有专门、系统的研究成果,但此研究在对外国际交流中却有勿庸置疑的重大意义。

三、标识语翻译研究现状

多年来,许多学者曾撰文试图破解译名混乱或不统一的难题,分别从翻译技巧、译者的责任、遵守规则、提高译者素养、权威部门的管理等方面研究对策。

中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刘法公教授在《论商贸英汉/汉英译名翻译的统一问题》一文中提出:商贸翻译中的译名内涵更宽泛,除了包括地名、人名、书名、组织机构名、法律法规名、重要文献名之外,还包括商贸专业术语的固定译名。而没有统一译名,也就意味着无法做到翻译活动的“忠实”翻译原则。此外,刘法公教授还认为,组织机构译名混乱的根源不是译者的翻译能力逊色,也不是译名主人麻痹大意,而是组织机构英语译名选取原则的长期缺失, 经常导致机构译名的“主人”也难选其名。[2]王金波认为,译者“各行其是,无视译名原则和国家译名标准,疏于考证,是导致译名混乱的主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翻译研究者应协同合作,遵守规范,保持统一”[3]。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钱三强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提出:“当遇到以外国自然科学家名字命名的术语时,外国科学家人名要根据‘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和‘尊重规范’这四项原则。”1993年,新华社译名室编译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提到的译名原则有“音似为主”“形似为辅”“约定俗成”,具体人物则首先考虑名从主人和历史译法的延续性,然后才是“同名同译”。至于“国家译名标准”则没有所指。实际上,我国尚无具体的“国家译名标准”。文有仁先生针对译名不统一问题,提出过五个解决办法,即“遵守‘名从主人’原则”“归口权威机构”“遵循传统译名”“少用缩略词”“慎用音译词”[1]。

在文有仁先生提出的五个“办法”基础上,刘法公先生[4]曾撰文进一步指出,组织机构译名统一问题难解,现有原则难以适用,原因有三:(1)目前,我国许多组织机构汉英译名的“主人”呈多元化,经常令人辨不清谁是真正的“主人”,同样的机构,汉语名称相同,英语译名却各异,没有规律可言;(2)组织机构汉英译名统一所依赖的“权威机构”也经常不统一,“权威机构”提供的译名也互不一致;(3)我国很多组织机构早有英语译名,但既定的汉英译名难获尊重,经常被“创新另译”,另译出来的译名与原有的既定译名同时流通,令人难辨其宗。

综上所述,以往对于标识语翻译名称的研究主要从翻译文本出发,以语言本身的理论体系为依据,重点分析译文的“对错”,即不同译文间“形式上的差异”“意义上的缺陷”。而这样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译文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的表现力,忽视了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力和对译文的接受程度,而最重要的是忽视了翻译的目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以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为目的。

四、标识语翻译研究新方向

以上提及的我国组织机构名称翻译中的新情况,已经超越了翻译技巧层面,以往的译名原则已无法涵盖处理,需要我们拓展新的视角,引进新的理论,在更宏观的视域下来研究探讨。

(一)突破翻译的角度,从文本接受的角度进行研究

此研究应系统全面地对中国各省、各地区各级政府近2万部门名称标识语例证进行历时描述和对比。利用文化旅行理论对文本的跨越进行过程描述;结合文本旅行理论中对权力话语的分析,对不同文本间差异进行分析描述;通过对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名称标识语”翻译中大量的“平行文本”的分析,深入翻译行为实例,跳出目前学界较为流行的对某几个文本宏观点评描述和话语分析研究,从各类机构译名演变的历时描述的角度,力争较为详实地分析语义无限的各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的典型变化,以此来研究“中国政府机关部门名称标识语”在英语世界的形象及由此衍生出的西方读者对中国政府职能的认知现状。

(二)将文本翻译放在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宏观视域下进行评述

较为客观地分析“中国政府机关部门名称标识语”文本存在的开放性和运动性,以及在此基础上译者主体的主动建构,将文本翻译放在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宏观视域下进行评述,揭示翻译文本为何以及如何在西方世界形成“变形”和认知的偏离,译者需采取何种翻译策略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三)跳出文本横向的优劣对比

依据版本覆盖面及长期形成的文化偏离,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政府部门名称的英译在他者文化中的形象。分析“政府机构名称标识语”文本的开放性和运动性,阐释由此在西方读者心中形成的一系列不同解释维度和可能性场,指出英语世界读者对“中国各级政府机构部门名称”英译的接受,是确证中国、发现自身价值的修辞接受,彰显着西方读者的自身需求,必然会在理解层面出现变形和歪曲。

(四)拓展研究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如街道、公园、酒店等,我们重点考虑的是意义、表现形式与功能上的对等。[5]而代表各级政府机关职能形象的部门名称标识语翻译,除了名称、意义、功能之外,我们更应注重部门职能的有效传递、文化形象的展现及外交宣传方面的政治文化因素。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中英文意义对等、同类文本分析对比。应该跳出这一视域,从受众接受的视角研究文化形象偏离和认知多样性背后的深层因素,在此基础上调整我们的翻译策略。

具体内容可从三个维度展开:(1)调查中国政府机关部门标识在西方世界的接受度和文本形象;(2)通过翻译文本细读和横向文本参考,分析部门标识在接受过程中由于译者翻译选择所形成的文化意象与中方想传达的意象的差距;(3)结合翻译理论和文化认知理论,透视意象转变和形象变迁背后的深层动因并探讨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在三个具体层面展开。

1.中国各级机关部门的译名可否参照英语国家中相同或相似机关的英文名称,并进一步探讨。倘若可以参照,在翻译中应有哪些文化附加条件。有些表示学科类的机构部门的汉语名称,在英语里可直接找到对应的翻译词汇,但汉英译名的内涵和外延却是不同的,从而导致英文译名无意间扩大或缩小了该部门行使的职能范围,误导西方读者。如何从社会职能和文化差异上做出鉴别?

“社会科学院/部/司”的三个不同版本:

多个不同版本的英文译名 译名来源Zhe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PRC教育部社会科学司Office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PKU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

以上关于“社会科学部”的三个版本,有两个问题。问题一,汉语的“社会科学”是否等同于英语的“social sciences”?如果不等同,两者的外延和内涵有何差异?问题二,这种不等同现象在机关部门的翻译中会使部门行使的职能范围发生哪些改变?翻译中如何处理,以避免误导西方读者?

2.与英语国家的机关名称不同、但功能相似的中国机关译名应如何处理?是采取异化策略(照搬原翻译),还是归化策略(创造新翻译)?这其中的“度”应如何把握?

“环境保护局”的中英对照版:

中外对照版译名 译名来源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Zhe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浙江省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Jiangxi Province《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2年07期)江西省环境保护局Adminis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Anhui Province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和“Adminis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虽然英文名称用词不同,但两者之间的功能及行使的部门职能却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在翻译时是否可以照搬用“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来翻译“环境保护局”?有趣的是,我们考察国内54个有英文网站的“环境保护局”的英文翻译,有49个使用“Protection Bureau”,5个使用的是“Adminis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都没有用美国版的“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来表达,这种翻译该如何规范?由此折射出了我们在英文翻译中的哪种文化倾向?与此现象相类似的还有对于学校名称的翻译。国内几乎所有以“学院”命名的学校,其英文名字都翻译为“University”,而不是我们很容易字面对等的翻译“College”,这些译名会传达给西方读者什么样的信息,会对部门职能造成哪些误解,这些译名能否有效传达部门职能信息,这些翻译现象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3.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关名称应如何翻译,如“党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团委”“老干部处”“基建处”等。

“组织部”的两个不同英译版本:

中国特有的机构却无“特色”的译名 译名来源Cadre Affairs Office 浙江省委组织部Organization Department 中央组织部

这两个版本在选词上都没有体现或保留“组织部”的“中国特色”,需要从文化差异角度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中国特色”。

五、结语

在国际社会谋求对话和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调查中国政府部门标识语文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度和西方读者对中国政府新时期职能的认知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观我国新时期的对外交流及英译在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下需做出的有效调整,以在国际社会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广阔的交流空间。人们的眼睛并不完全透明,在西方读者看待我们的眼睛里,也折射着我们自己的影像。通过政府部门名称标识语的翻译来看待我们熟悉的各级政府部门,就像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或是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6]我们关注中国政府部门名称标识语的翻译,目的就是考察这种“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过程中的启示,以期从他者的镜像看待自身的宣传。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语境下,代表中国各级政府“门面”的部门名称标识语翻译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采取有效的策略来适应不同目的、不同语境下的对外宣传。中国各级部门名称标识英文译名的确定应在准确统一的基础上,考虑到目的语读者,即西方世界读者的理解力、认知水平及可接受程度,采取有效的翻译形式,运用适当的认知手段,在国际社会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1]文有仁. 新闻报道中外国专名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8(03).

[2]刘法公.弥补文化意象亏损译法探讨[J].中国翻译,2009(05).

[3]王金波.谈国内翻译中的译名问题[J].中国翻译,2003(03).

[4]刘法公.组织机构汉英译名统一的“名从源主”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5]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06).

[6]辛红娟.《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文本行旅与世界想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7]刘法公.论法规文件英汉/汉英译名的唯一性[J].中国翻译,2010(05).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期中国政府部门名称标识语在西方世界的接受度调查及英译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3CYY010)阶段性成果;浙江省教育厅基金“浙江省机关部门标识语英译原则研究”(课题编号:Y201223816)资助项目;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gy13071)。

郭虹宇,女,硕士研究生,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标识语名称机关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浅析城市标识语的汉英翻译
青岛市沿海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问题
打开机关锁
公共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及翻译对策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