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究

2017-05-17朱克申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工程质量发展趋势

摘要: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今后的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需要科学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继而提高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减少后期的修补工作与维护成本。文章对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工程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14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6.074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功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给排水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结合给排水工程的特點和施工要求,选择合理的给排水施工技术,强化给排水施工质量,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的安全。

1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资源,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尤其是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实施作业,这就要高度重视建筑给排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同时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建筑规模也随之扩大,使得人们日常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注重建筑给排水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给排水体系不断完善,建筑给排水技术及其设备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增压设备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和人们日常用水的应用。通常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初级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其中初级阶段主要是指建筑工程装备阶段中给排水技术的发展,通过规范设计建筑给排水技术,以此满足建筑给排水的实际需求,达到预期排水与给水的目的。探索阶段则是在初级阶段基础上,适当增加给排水管道的改进和检测技术,并在给排水设计中纳入室内排水管道设计,继而形成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发展阶段是该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能够使施工、管道、设备组织设计以及施工队伍更加完善,初步形成建筑给排水专业研究组织。

2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现状

当前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重视度不够

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部分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对主体工程加以重视,而忽略给排水等小工程,没有从思想上重视给排水工程的重要作用。同时有些施工单位多会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主观决定工程的安装,没有配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作业,为工程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增加了工程后期的维修难度,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2.2 施工缺乏较强的计划性

由于施工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建筑给排水工程,导致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计划,不能准确预留孔洞位置,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虽然在建筑工程完工后会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在主体建筑结构上开凿新的孔洞,但是这样不仅会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还会影响后期施工、破坏主体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监管力度不足

相关政府部门在监管建筑工程时,基本只关注主体建筑质量和结构或建筑外观,而忽视给排水工程的细节部分,同时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能正常监管建筑给排水工程,难以充分发挥出监管的力度,致使施工单位更加忽视给排水施工的质量,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

2.4 管理渗漏

在建筑给排水使用或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不当、材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管道渗漏的问题。例如:施工人员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在接口处涂密封胶或接口处管道插入不深等,导致排水管泄漏;材料质量决定着管道是否泄露,施工人员在给排水施工中经常忽视周边附件、管材管头等,难以保证材料质量,继而发生渗漏问题;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使用的材料,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会因热胀冷缩的现象而出现损坏问题。

2.5 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不高

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加上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不够重视,许多施工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只能从实际施工中学习与积累工作经验,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无法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施工人员是给排水施工中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关注建筑外观效果,忽视施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给排水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如讲座、网上课程、培训班等,增强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同时施工单位可以具体工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施工进度表,有效发挥指导作用,科学解决工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另外,施工单位准备建筑材料时,应要求采购人员按照图纸要求来采购材料,并做好前期检查工作,提高材料的适用性。

3.2 做好施工监管协调

建筑给排水的施工要求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做到协调统一,统一部署工程,在预留洞设置与给排水管道建设中相互配合,特别是阀门与水表的安装、排水口位置的选择、地漏的安装、给排水的调试等,两者在质量与进度方面应保持高度一致。当然在预留埋设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以施工图为主进行设置,使孔洞与套管相一致;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可选用分区施工的方式,充分利用垂直空间,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难度。

3.3 做好后期质量控制

在给排水工程的后期施工中,负责人员和施工人员往往忽视工程质量安全的控制,继而出现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认真检查漏水情况和管道位置,全面清理排水设施,并做好工程测试工作,从而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验收环节应整理好相关数据、报告与验收材料等,结合具体情况对竣工图进行绘制,保留好原始的数据,便于后期的查看。

4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与发展趋势

4.1 改进措施

4.1.1 提高重视度。由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给排水施工,安排专门技术人员检查施工现场,提高工程质量,确保给排水施工的顺利实施。

4.1.2 按计划施工。施工人员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具体的施工,从而在规定期间内完成给排水工程,保证施工的有序性、合理性、科学性。

4.1.3 加强监管。施工单位可以构建完善的管理體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避免施工中出现主观经验主义的做法;同时做好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监管,配备专门人员来监管施工各环节,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保证工程质量。

4.1.4 做好管道渗漏工作。要想解决管道渗透问题,需要做到如下四点:(1)通过岗前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管道的性质,提前做好相应地预防措施;(2)定点定时检查已经安装的管道,及时处理问题,以免出现其他安全问题;(3)严格检查与审核施工材料,保护好半成品与成品,安装好建材管道后及时通知其他人员,避免损害管道;(4)管道出现渗漏后,必须要及时准确地 找到渗漏点,并详细分析渗漏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如重新安装或更新管道。

4.1.5 提高人员素质。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应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势地形,尽可能排除安全隐患,以便施工的正常实施,同时严格把关施工人员的选择,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施工技术水平加以关注,通过相关的培训与教育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醒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项,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4.2 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结构与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建筑给排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建筑给排水施工后需要定期校核水质监测软件,保证给排水工程的输送质量与输送安全,有效创设节能环保的社会。例如:南区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较大,将排水管道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有效收集雨水,使其汇流到蓄水池,然后通过净化将水用于城市绿化中,降低城市供水压力。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三点:

4.2.1 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环保绿色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当前对电能的巨大消耗以及对大量水进行加热,而加热量有限,因此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热的方式,达到经济与环保的目的。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改造太阳能的供热性能,将其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有效满足用户的热水供求,这也是未来给排水施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4.2.2 新型管道连接板材质的发展。当前我国给排水管道大多使用塑料管,相较于不锈钢而言,其便于拆卸和维修,不会生锈且不易损坏,能够很好地保证水质,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2.3 水泵隔振技术的发展。水泵在建筑给排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采用的水泵隔振技术基本是橡胶隔振技术,具有噪音小、重量强、功率大等特点,逐渐发展为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5 结语

总之,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恰当选择施工技术,对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准确把握,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做好相关的监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施工中的不足之处,保证给排水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及美观性,进一步推动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路晓辉.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

[2] 郭军芳.试论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5,(22).

作者简介:朱克申(1981-),男,山东临沂人,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责任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给排水工程工程质量发展趋势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