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解中小企业发展之困

2017-05-17张曙霞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医学中心医学影像医学

中小企业能否发展得好,事关经济全局和百姓福祉。如何为中小企业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财经国家周刊》继续推出“求解中小企业发展之困”系列报道。——编者

“技术搭便车”如何破

人物:

深圳北科生物公司总裁刘沐芸

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7月,总部位于深圳,经过多年发展,在江苏、上海、安徽、辽宁、香港、印度等地设有子公司。作为一家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北科生物致力于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及干细胞技术支持服务。

目前,北科生物已经与国内外400多家科研及医疗机构开展了细胞技术相关合作,通过战略性授权、并购和自主研发,企业拥有多种国际先进的免疫治疗技术和产品。

但随着企业在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北科生物总裁刘沐芸却有些担忧。

刘沐芸说,细胞治疗技术产业转化的核心在于企业自身研发实力。自成立之日起,北科生物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会占企业总收入的近20%左右,由此获得了一系列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的关键技术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也逐渐成为国内细胞治疗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风向标”和“人才孵化池”。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北科生物在公司治理层面,参照国际生物技术行业惯例,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保密管理制度和关键材料采购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性研发队伍薪酬激励办法,希望从制度上杜绝、思想上防范以及个人回报上感化等方面,健全企业内部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管理。

与此同时,国家也有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但问题在于,由于被侵权方诉讼门槛过高,执行、判决、取证难导致不少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案“不了了之”,“技术搭便车”事件防不胜防。

“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这种事情特别多。”刘沐芸表示,当一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便有外部企业直接出高价“挖”项目负责人或小组成员;有公司培育的技术骨干携带职务发明离职创业,目前深圳市不少细胞治疗企业是北科生物离职员工成立或核心研发团队由北科生物离职员工组建的,而这些公司的关键技术大多与北科生物如出一辙。

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问题和制约瓶颈。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刘沐芸建议:首先,建立全国高新人才信用和黑名单数据库,加大对高技术企业高管的职务侵占、窃取技术秘密就职创业的审核力度,对偷窃就职企业研究成果的离职人员创业行为实施从严审查,提高“技术搭便车”的创业门槛;

第二,加大对企业高额研发投入产出关键技术和核心成果的法律保护力度和执法强度,降低受侵害方诉讼门槛和诉讼难度,加大对侵害方尤其是进入黑名单侵害方的处罚力度,形成“违法成本高、伸手必被抓”的法治市场环境;

第三,强化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竞业限制”、“岗位保密制度”等条款的执法力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成果。

新业态落地需政策细則呵护

人物:

深圳一脉阳光医学科技公司董事长王世和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张曙霞

深圳一脉阳光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30日,是一家第三方连锁医学影像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线下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和医学影像云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是目前国内获得独立中心牌照数量最多的公司。

根据券商研报测算,目前国内医学影像服务市场规模每年达3000多亿元。在分级诊疗的大趋势下,国家层面正大力支持发展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有进一步明确鼓励发展第三方服务的意见。2016年底,国家卫计委也出台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并提出鼓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连锁化、集团化发展,推动第三方医学影像市场发展。

一脉阳光作为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先行探索者,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与各地公、私立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在国家政策大方向的支持和引导下,深圳一脉阳光医学科技公司董事长王世和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但目前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中心落地却面临不少困难。

“第三方医学中心主要为各级医疗机构、私人医生提供医学检查、诊断资源共享服务,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必然与公立医疗机构发生诸如采购服务、场地租赁等业务往来。”王世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问题在于,目前第三方医学中心尚属医疗行业的一种全新业态,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部分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受固有传统观念影响,对这一新模式存有顾虑和异议。

据王世和介绍,这些顾虑和异议表现为,一是一些地方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采购民营资本提供的第三方医学检查、诊断服务的模式等同于“科室承包”;二是对于第三方医学中心租用公立医院的闲置、空余医技用房作为中心用房,一些地方卫生部门视为“院中院”现象而不予批准;三是由于地方层面尚未制定区域第三方医学中心“共建、共用、共享和共管”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可落地的实施细则,有的卫生部门在第三方医学中心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合作上持保守态度,更有甚者简单的一概否决。

第三方医学中心,是医疗服务行业领域的创新之举,对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而该业态在实践中并不顺利,反映出中小企业在传统领域业务创新困难重重。

王世和建议,对于新业态,政府层面应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法无禁止即可为”,与此同时尽快出台可操作的规范细则等。

针对第三方医学中心这一具体业态,王世和表示,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医学检验、诊断资源共享政策,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满足医疗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允许或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将医学检验、病理、医学影像项目委托给第三方专业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各地应进一步落实政府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第三方医学中心检查、诊断服务政策,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第三方医学中心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集团化、连锁化经营的第三方医学中心应更加注重品牌建设与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关注中心的长效收益,政策层面应给予支持并出台可操作的细则和落地措施。

猜你喜欢

医学中心医学影像医学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JMC:创新机制,联动招商合力助“西兴”
AI医学影像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华医疗绿色通道开通
介入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