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高职学生体能锻炼的兴趣方法与策略

2017-05-17金玲琴

运动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质运动

金玲琴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宁波建设工程学校,浙江 宁波 315700)

激发高职学生体能锻炼的兴趣方法与策略

金玲琴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宁波建设工程学校,浙江 宁波 315700)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就如何激发学生体能锻炼兴趣进行研究,以期提升学生的体能。

体能;高职学生;兴趣激发;体能锻炼

1 体能对学生的重要性及意义

体能是学生身体适用日常生活、学习和运动等的综合能力。它能改善学生的神经、骨骼和肌肉等功能,缓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压力,能有保证完成基本运动的体力。因此,夯实体能基础,就如打好房子的“地基”,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如此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有莫大的关系。而体能是体质的下位内容,体能的下降必然对体质的下滑有影响,同时体能是掌握各项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基础,夯实体能,就为体质健康的发展提供了身体的保证。那么,该如何突破学生体能发展的瓶颈,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高效提高学生的体能。根据动作发展的环境、任务和条件等因素,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结构,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而非少数学生的体能训练,因此,是常态教学或课外活动的体能锻炼,这是对本文体能锻炼的限定。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学生的体能状况却不容乐观:站了一会就晕倒,跳了一会就气喘吁吁,跑了一会就要休息,甚至有个别极端事件出现。提升学生的体能并不是不可能的事,相反,可行性是非常高的。但如何在单调枯燥的体能训练中,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本文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能发展作为研究,旨在探寻初中学生锻炼体能中的兴趣因素,为科学锻炼学生体能的方法和手段提供相关的依据,并提供理论支持。

2 提升学生体能的策略

2.1 依托“课课练”,开发体能练习的内容

职高学生需要哪些体能?国家健康体质健康标准中,根据项目(中长跑、50m跑、坐位体前屈、肺活量、立定跳远、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中可以看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心肺耐力、速度、柔韧、力量等。课课练,通俗地理解为身体素质课课练,每节课在主教材的学习之外针对某一或多个身体素质进行练习,每节课大概15min的时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15min进行练习,发展体能。体能的发展需要内容的变化才会不单调,才会吸引学生练习。根据需要的体能,开发体能练习内容的多样化,保证每节课都“新新鲜鲜”的,达到锻炼的目的。的场地,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为学生的体能发展提供新颖的手段?因地制宜,利用学校的墙面、台阶、楼梯、树木、跑道等,创新多种方法练习学生体能。下面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发学生体能的项目或手段。(表1)

2.3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全方位发展学生体能

2.2 因地制宜,开发发展学生体能的特色

人数多、场地小,是制约学生体能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如何发挥各个学校现有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为学生创造锻炼体能的条件和氛围;开发和利用体育器材,发挥它们在体能训练中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表2是利用各种器材锻炼体能的方法。

运动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泛化、分化和自动化阶段必须经历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运动技能。这一过程必然是长期练习的,如掌握篮球的运球技术,不是运50个就掌握了,而是要不断地、长时间地运才会达到掌握的目的,那么这一过程中手臂不断上下挥动,高强度地练习

表1 学生练习体能的方法

也是在增进上肢力量,在行进间运球中,各种跑动无形中发展着学生的速度与肌肉耐力。也就是说在处理主教材的内容练习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关注练习时间、次数、距离和间歇等,就是发挥学生的体能。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排体能锻炼并不反感,而对体能练习内容的“变化”跃跃欲试,甚至渴望。在体能练习中,变换环境、条件、关系等因素,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练习充满期待。通过调查发现,在体能练习的2天内,学生对练习仍然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期待。在各种方法与手段中,学生最喜欢的是游戏和比赛,而对新的锻炼内容也保持较高的兴趣,因此,可以多发展游戏体能化和比赛,根据锻炼内容,创新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对学生上课态度、参与热情度等综合分析,学生对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安

3.2 建 议

3.2.1 长期坚持 体能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进则退的过程,因此不能“一曝十寒”,持续坚持,才能保持好的体能。也要避免在练习过程中“蜻蜓点水”式的锻炼方法,要持之以恒。

表2 学生利用各种器械练习体能的方法

3.2.2 方法正确 错误的技术动作、方法不仅对体能的锻炼没有好的效果,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而在激发兴趣、开发内容资源时应该充分认证,保证动作的要求符合体能发展的规范标准。

3.2.3 培养品质 体能训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要达到一定的量、要求是一个与“身体”对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激励学生坚持、不放弃,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 1 ] 杨世勇.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2 ] 耿培新.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 3 ] 崔东霞.核心力量体能训练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G807.4

A

1674-151X(2017)02-12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4.070

投稿日期:2016-12-26

金玲琴(1979—),一级,本科。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体质运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