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2017-05-17姜志明

运动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内容

姜志明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083)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姜志明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083)

本文通过实践调研和文献研究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选择标准、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现状和项目分布情况,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特征,进而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建议。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1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了运动技能的基础作用,明确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标准,注重学生体能和健康体质的提高,改变实验稿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内容无所选择的困境。新版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方面构建目标体系和内容选择标准。新版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选择标准见表1,通过表1能够发现,新版标准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内容的选用标准有明确的案例参考,也有主次级别的区分依据,一线体育教师可以在目标引领下发挥即有资源、特色区域资源来选择教学内容。

2002年新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订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和要求。2014年《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指出:高校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h体育活动时间。

2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实施现状

2.1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统领内容”原则并没有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明确的要求,各省市、地区、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均有不同,但是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2.1.1 游戏类项目 此类内容主要集中在小学和部分初中,高中基本没有。内容主要包括老鹰捉小鸡、贴烧饼、小马过河、跳皮筋、命中目标、高手投球、套圈、抛铁环、快快躲闪、抢椅子、叠纸游戏、呼啦圈、体操棒游戏、齐心协力、接力赛跑、传递实心球、2人3足、黄河长江、双人牵绳或持杆跑、跳高擂台、青蛙部队、超级表演秀、投沙包、背夹球跑、投篮比赛、扳手腕、换位接力、花样踢毽与跳绳等。

表1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用标准

2.1.2 田径类项目 它主要包括走、跑、跳跃、投掷。走的内容有合作走、自然走、平衡走、侧身走、蹲走、高低重心走、模仿走等;跑的内容有起跑、途中跑、往返跑、短距离快速跑、直线跑、后退跑、各类接力跑、障碍跑、曲线跑、合作跑、趣味跑、高抬腿跑、加速跑、50~1 500m竞赛项目跑、耐力跑等;跳跃的内容有各类起跳、合作跳、立定跳远、跨步跳、单腿跳、模仿跳、跳绳、连续前进跳、蛙跳、各类跳远、跨越式和背越式跳高等;投掷的内容有上下抛接、侧向投掷、扔飞盘、双手滚投抛实心球、双人多人抛接、多种姿势的抛投、掷准、投沙包、投铅球、投垒球等。

2.1.3 球类项目 它主要包括三大球及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篮球的内容有持球与拍球、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配合训练、教学比赛等;排球的内容有拍球、垫球、传球、垫传球游戏与配合、发球、扣球、拦网、传垫扣球技战术训练、教学比赛等;足球的内容有带球走跑、颠球、运球、接传球、抢断、传球和攻门、头球、技战术训练、教学比赛;乒乓球的内容有颠球、握拍、推档、发球、正反手攻球、削球、拉搓球、对打对练、单人或双人教学比赛等;羽毛球的内容有颠球、握拍、发球、高远球、单人连续高位击球、挑高球、对打对练、步法训练、教学比赛等。

2.1.4 武术民传类项目 它主要包括武术、散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项目的内容有武术基本手型、拳法、掌法、腿法、步法、简单长拳动作组合、五步拳、五禽戏、八段锦、8式和24式太极拳、初级剑、创意表演武术套路、健身短棍、攻防对练等;散打的内容主要有拳法、腿法、摔法、防守技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有踢毽子、花样跳绳、打陀螺、滚铁环、叠罗汉、拔河、竹竿舞等。

2.1.5 体操类项目 它主要包括队列队形、徒手体操、技巧、韵律体操、器械体操、现代操舞。队列队形内容有看齐、报数、立正、稍息、原地转、原地和运动中各类队形变化、走跑立定、解散集合等;徒手体操的内容有广播操、拍手操、双人操、集体舞等;技巧的内容有攀爬类、滚翻类、平衡类、侧手翻、跪跳起、肩肘倒立、靠墙倒立、挺身跳等;器械体操的内容有棍棒操、绳操、球操、呼啦圈操、单杠、双杠、山羊、跳马、平衡木等项目内容;韵律体操包括形体操、艺术体操;现代操舞包括健美操、街舞、啦啦操、踏板操、杠铃操等。

2.1.6 素质类项目 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训练内容。力量训练的内容有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立卧撑、单杠斜拉、单杠引体向上、俯卧撑、收腹跳、深蹲、握力等;速度训练的内容有跪走、往返跑、速度位移、短程跑、接力跑等;柔韧训练的内容有坐位和立位体前屈、体侧屈、踢腿、横叉、纵叉、两头翘、下腰成桥、结合体操和武术练习进行安排等;灵敏训练内容有走平衡木、结合球类和跑的练习进行安排、敏捷梯等;耐力训练内容有定时跑、定距跑、发展有氧耐力等。

2.1.7 体育与健康专业知识 体育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堂常规、正确的身体姿态、体育和奥运历史、野外运动知识与防护、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动前中后身体反应与应对措施、体育项目,如三大球等的专业知识、体育竞赛文明与安全、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科学测量运动负荷与强度的方法等;健康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与情绪的调控、体育与意志道德培养、合理饮食与适当运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运动安全与卫生、人体部位知识、运动损伤防护与处理等。

2.1.8 新兴时尚类项目 它主要包括游泳、轮滑、攀岩、滑冰、越野等项目,相比较而言游泳项目开展稍多,其主要内容有水上安全防护、水中自救技巧、蛙泳、自由泳等。其他项目包括网球、轮滑、跆拳道、攀岩、定向越野、板球、棒垒球、体育舞蹈等新兴时尚项目只有少数经济较为发达省市的重点学校、传统项目学校在高中以专项选修课的形式开展,需要相应的教师资源、场馆设备来支撑,这在广大城镇、农村及贫困地区是无法企及的。

2.2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高校以新《指导纲要》和《工作标准》为依据,加强特色体育模式的构建。体育教学以体育专项必修和选修课形式进行,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育项目开设的数量依据各校的教师和场馆资源,主要项目有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健美操、武术、散打、太极拳、跆拳道、形体、艺术体操、瑜伽、街舞、体育舞蹈、轮滑、拓展训练、定向越野、健身健美、身体素质、保健体育、普拉提、击剑、空手道、棒垒球、高尔夫球、木球、板球、啦啦操等,田径、体操等传统项目只在个别学校开设,其主要内容融入其他专项课程作为素质训练的手段。教学内容除了专项技战术和理论外,身体素质和体能训练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身体素质和体能训练包括耐力长跑、力量耐力训练、柔韧和灵敏素质训练等。

3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特征分析

3.1 国家标准指导下的教学内容体系趋于完善

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较好的吸取了实验版课标的经验与教训,秉承继承与发展的理念,本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关系的原则,提出明确的目标体系,构建了目标引领下的大中小学一体化、衔接性较强的内容体系,课程内容标准既有明确的要求,也有适宜的案例,更有弹性的可选择空间。

3.2 区域发展不平衡下教学内容选择出现分化

全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当前背景下教育资源优越的区域仍然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差异也很明显。丰富的教学内容选择需要较好的教师资源和场地设施器材,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和研究环境。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的教学内容仍然集中以田径、三大球、武术、体操、游戏为主,两小球、体育理论和游泳为辅,至于新兴时尚项目,只在少数地区和学校中能够让少数学生参与。

3.3 大、中、小学融合性差教学内容缺乏有效衔接

虽然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然而实际操作层面,仍然由于教师水平、教学资源及教育体制等原因难以实现大、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师仍然秉承经验主义理念,按照传统三段式教学法、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大多数田径项目都属于重复学习内容,从水平一到水平四乃至高中、大学,学生都在学习蹲踞式起跑、立定跳远、折返跑,技巧中的前滚翻更是一滚到底。

3.4 现有教育机制和学情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我国学校体育存在运动风险保障缺乏、应试教育影响犹存、教师少学生多、教学资源失衡、学校体育被边缘化等现实情况,体育教师容易产生怠倦心理,致使无论是课的结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千篇一律,创新少、模仿多,应付多、投入少。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要么就是集合跑步、做游戏、自由活动,要么就是身体素质训练应对升学考试,放羊教学和应试教学堪称主流。

4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建议

4.1 加强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研究

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目标引领下不同学段、不同学年、不同学期、课程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涉及教学内容采取何种结构、方法、模式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依靠人体生长发育规律、运动技能学习规律、身体动作发展规律和素质发展敏感期规律4大理论基础,更需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男、女生数量和性别差异、教学环境和硬件差异、体育教师资源差异等。

4.2 严格把关地方和学校教学计划

国家课程标准只是宏观指导意见,要想实现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并有效融合与衔接,重要的是把好地方和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关。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上,地方教学计划需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根据采用的教材与地区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及实施办法,内容和方法应具有指导性、可选择性和可衔接性;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必须明确目标、内容和方法,但是鼓励创新,坚持风格,形成特色,建立品牌。

4.3 研究各学段体育与健康教材

学段体育与健康教材不仅需要考虑人体生长发育规律、运动技能学习规律等理论基础,更需要较强的专项运动水平和经历,以及长时间的青少年身体运动实践基础与成果。一本好的学段体育与健康教材的问世同样需要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检验、修改与完善,这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在此等基础性研究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体艺[2014] 4号.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S ].2014.

[ 2 ] Greg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G807.4

A

1674-151X(2017)02-00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4.005

投稿日期:2017-01-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5YJC890012)。

姜志明(1977—),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