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2017-05-16汤颖

化学教与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

汤颖

摘要:化学课堂的生态化教学需要营造生态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生态位”;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积极实施“无痕监控”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教学需要转变师生的角色地位,变传统单向的“灌输—接受”教学形式为双向的“互动—对话”;整合开发实验课程资源,让化学教学内容更能满足化学生态化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优化;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5-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5.003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将倡导人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学思想与方法引入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生命性、整体性、发展性、个性化等特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并优化生态化教学有助于将“知识课堂”向符合生态规律的“生命课堂”转变,凸显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让化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 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是指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运用和谐与平衡、动态生成的思想指导化学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与学方式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去营造一种具有化学学科自身特点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最佳的“生态位”,学生的能力与发展得到全面的促进。在实施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中,笔者认为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整体性

生态学的真谛是整体论,生态化教学将拥有各自知识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按照规律组织结合起来,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将来自于不同生活背景、情感体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学生融为一体,协调全面发展,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2. 开放性

开放性是生态系统共同的特征,也是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的重要特征。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化学课堂本身与外界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通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产生联系,这种联系不断协调,化學课堂生态得以发展。二是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及其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即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体、教师与教学媒体之间都进行着信息的交流,通过交流保持了课堂生态化教学的不断完善,使课堂从无序走向有序。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开放性直观地体现在实验内容和方式的转变、实验探究的有效、开放、趣味、综合等,使得学生与社会和生活的沟通更加有效。

3. 可持续发展性

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既要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要能够发挥师生个体的潜能,使自身保持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提高自身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一特点体现在化学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书本知识得以迁移与应用,促使学生主动地关注并解决生活及环境问题,让学生获得的书本知识与情感体验在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中起作用。

二、高中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教育生态学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直面生命,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彰显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质量,让教育真正成为生命的诗意栖居地[1]。只有实现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各个要素间和谐统一,课堂才能充满朝气和活力。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我们尝试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创建宽松、民主、有效的生态课堂氛围,提升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效果。

1. 改善学生学习条件,优化化学生态课堂教学环境

俗话说“环境造人”。若把学校视作一个大的环境,那么,学生学习的教室则是这个环境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单元,它成为生态主体师生间进行信息交流、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所以舒适的教室布置、合理的座位编排、积极的课堂互动氛围成为高中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教室中摆放绿色植物与鲜花缓解学生每天学习的紧张与疲劳;在教室侧墙张贴激励性的书法作品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在教室后角落布置学习成果展台,学生可以在此交流展示自己完成的生活小实验,有的学生将自己平时整理的化学手抄报、化学口诀等展示出来供大家阅读交流;另外,笔者所在的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一改教室空间拥挤、信息传递不畅的现状,同时改变传统的秧田式座位编排,采用圆形、环形、马蹄形等多变的座位编排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处于最佳的“生态位”,在教学媒体上全面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师生间面对面交流互动的程度明显提升,从而也形成了积极活泼的课堂互动氛围。

2. 实施“无痕监控”,优化化学生态课堂教学管理

生态化的教学管理给人以一种平等、轻松、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在这种方式中,教师不是利用角色上的威严压制震慑学生,批评打骂学生与课堂不协调的行为,而是以卓越的个人魅力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巧妙地影响学生,诲人于无痕之中,学生在这种“无痕监控”下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素养,善于以学生的心态和行为与学生互相协助和共同探究问题,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化学选修1的“关注营养平衡”的教学过程中,当笔者说到人类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之时,班上有位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将藏于自己桌下的几样零食给翻出来把玩,惹的边上几位同学的注意力都从我的教学转移到了他手上的零食之上,这时,笔者并未呵斥阻止,灵机一动地让该位同学一一阅读他手上几种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组织同学分析列出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评价其营养是否均衡。由此引发了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从中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被激发,笔者也顺势跳出了教材的束缚,给学生安排了“食物酸碱性”和“食品添加剂”内容的学习与讨论,班级学习交流气氛浓厚,学生学习了化学知识之外,还关注到了化学学科对其自身健康的指导意义。在这样“无痕监控”的课堂教学管理下,学生的生命得以充盈。

3. 转变师生角色地位,优化化学生态课堂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将“命令”强行下达给学生,教师会按事先精心计划好的教学步骤一步步地进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形式的教学貌似效果不错,实质上是“教师忙得满头汗,学生心想天上雁”。而生态式的化学课堂作为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具有开放的特点。教师与学生作为生态课堂的双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单向的“灌输——接受”转变为双向的“对话——互动”。例如,在“铝及其化合物”的教学[2]中,如果教师仅仅演示教材上的四组实验:铝箔燃烧,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氢氧化铝的制备,氢氧化铝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这样的课堂形式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了实验的观望者,化学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相反,如果教师能够转变一下自身的角色地位,做一名知识问题的引导者,以“铝元素与身心健康”为问题主线,從人们在日常生活对铝制餐具的使用及胃酸药“胃舒平”的使用为实验探究点,让学生自行实验探究并验证铝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最后回归生活提出铝制餐具的使用注意事项及“胃舒平”药品的副作用,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关注生活中铝元素与人体身心健康的关系,让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感悟化学与生活、社会、生命间的联系。上述的教学形式让师生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让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不断生成与创造的过程,从而提升课堂中的生命价值,使课堂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4. 整合开发实验课程资源,优化化学生态课堂教学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核心,因此化学课堂的生态化教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态化。目前,化学实验的生态化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实验课程资源的短缺,具体表现在实验课程资源的现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例如,化学实验器材与药品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化学实验的内容局限于教材,不能开发应用生活实验;化学实验的形式拘泥于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实验不多;实验的性质更多地偏向于验证性实验,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的探究性实验资源极少;更有许多实验本身存在污染性,不适合带进课堂等,上述方面都极大程度地背离了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的需求,所以整合和开发化学实验课程资源是优化化学生态课堂教学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 苏育才.高中化学实验生态课堂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4)

[2]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我的手机在哪?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