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共同体模式下的体育教研组变革研究

2017-05-15万勇王佳樊莲香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变革

万勇 王佳 樊莲香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阐述传统体育教研组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根据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指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特质:共同愿景、创造性学习、合作文化。厘清专业共同体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关系,提出创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路径与对策:加强理念引领,协助教师自我实现;建立共同愿景,提升团队学习质量;加快思维模式转型,培育合作文化。

关键词 专业共同体 体育教研组 变革 路径

一、传统体育教研组发展的困境

体育教研组作为学校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整个学校的体育工作、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的普及等诸多任务,其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在“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目前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人们对体育教师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带领学生“跑跑步、做做操、玩玩球”的观念中。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不高使得体育教研组的地位在学校组织中相对其他学科组较为低下,专业发展也显得滞后。当然,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自身的不作为也是导致教研组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1],大多体育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无目标感。同时体育教研组还存在着管理行政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师主体性缺失、教师之间合作意识淡漠等问题,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教研组在发展中屡屡碰壁,却又不知所措,其发展陷入瓶颈。在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研组必须向更具组织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利于发展团队学习意识的学习型组织转变。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团队与组织形式是传统体育教研组走出自我、突破困境的必由之路。

二、专业共同体:一个审视体育教研组建设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

德国学者滕尼斯(Ferdinad Tonnies)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使用“共同体”一词,使作为纯粹社会学概念的“共同体”研究渗入到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多个领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在教育领域展开对“共同体”的研究。1995年美国学者Ernest L.Boyer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作为一个学习者共同体所具备的几个重要元素,即成员间无障碍地面对面式的沟通互动,大家都有着一致的奋斗目标并且这个目标始终清晰地伴随在共同体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组成这样一个学习者共同体组织的成员不仅是教师和管理人员,学生以及其他人员的參与也为强化共同体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彼得·圣吉博士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被认为是学校组织变革的理想模式,我们将学校环境中的“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研组”更为恰当地称之为“专业共同体”。作为“共同体,它更强调团队愿景、合作文化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综上,专业共同体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特点的模式,它为体育教研组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

1.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内涵

1997年,以赫德等学者为代表的美国西南发展研究中心指出,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由具有共同理念的教师和管理者构成的团队,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探究,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事业[2]。黎进萍认为,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由学校里的教师、管理者以及学生共同组成的动态组织[3]。在这个动态组织中,教师和管理者通过制定愿景、相互合作、团队学习激发出每个成员的学习动力,以此改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提升组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带动整个组织的成长与创新,最终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共同目标。结合国内外学者观点,本文认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在教研组共同愿景的驱使下,通过体育教师持续学习不断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心智模式,在组内平等地、和谐地开展合作学习与自主创新,促使体育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同时提升教研组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让体育教师真正感悟到工作的快乐与价值,体悟生命的意义。

2.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特质

(1)共同愿景

一个共同体,若没有共同理想,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精神支柱。共同愿景的建立使原本一盘散沙的教师队伍凝聚起来,使教师为之形成一种向心力,同时也是教师保持旺盛学习力的根本动力。通过它,教研组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能最大程度挖掘教师潜力,而体育教师在专业共同体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我反省意识,提升学习创新能力,并将其作用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在合作共享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致力于自身关切事务的同时,努力为共同愿景的实现不断实现创造性学习。

(2)创造性学习

个人学习若仅仅停留在刻板、漫无目的的学习模式中,不仅自身没有提升,也会导致整个组织的学习质量下降。个人学习必须要有自我超越意识,具有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为自己的个人愿景而学习,才能将自身的“创造性张力”充分发挥出来。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学习是以教师追求自我超越为根本,以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为驱动力,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目的,在学习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改变心智模式、不断反思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里,每位教师不仅仅为个人愿景而学习,同时也为团队愿景而学习,这种学习更容易超越自我,进而产生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生命源泉。

(3)合作文化

合作与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个体职业素养的基本途径,在教师专业共同体中,合作文化更是其核心文化。共同目标是合作文化的必备条件。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体育教师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不再拘泥于个体经验反思和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更多是基于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交流分享,解析辩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合作文化”在共同体中的另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彼此信任的合作氛围。组成“专业共同体”的教师以自主自愿为前提,不受任何形式的干预和强迫,因此在教研组中,大家毫无保留地发表看法和意见,直截了当对他人的研究提出疑问,无所顾忌地阐述对各种学术问题的见解,在思维碰撞中实现经验和思想的无障碍传递。

3.专业共同体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关联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概念的普及,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学校文化、教研组“氛围”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等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将是教师真正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而专业共同体正是基于“生态”的组织视角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组织的学校学习体系。

专业共同体是体育教研组未来转型的必然趋势,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相对其他学科较为滞后。除去学校对教研组的重视度不够等因素外,体育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因素也是导致其专业化发展滞后的原因,譬如,体育教师“单打独斗”的专业生存方式,对教学经验过度依赖的教学模式等。这些因素造成了体育教研组缺乏合作氛围、“一盘散沙”的局面。要想寻求超越,只有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共同合作的组织氛围,才能突破教研组发展瓶颈。而专业共同体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教师之间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团队愿景所凝聚的学习力营造出利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氛围,构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在不断激发体育教师的集体智慧和个体创造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团队学习的质量,进而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变革之路:创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路径

创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关涉到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重建教师文化、专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等诸多方面,其过程必然艰难而曲折。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还须以共同体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作为导向。

1.加强理念引领,协助教师超越自我

在当今学校快速变革大背景下,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及改善的一种实践模式应运而生。其首先必须取得学校政策的全力支持,同时在对学校发展总体思路的规划中融入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的理念,逐步建立以教师专业共同体为教研基本单位的发展模式,并由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理性审视现有的体育教研组文化,在构建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创建。就目前的体育教研组而言,管理层应聘请精通共同体思想理论的专家或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并与体育教师开展深度汇谈,使教研组领导及组员对构建共同体必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推进教研组向专业共同体的转变。体育教师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深入学习,倡导“研究性”职业生活方式,最终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体育新课程改革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尤其是面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交叉性和创新性,体育教师须担当多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由此,学校管理者须培养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体育专业理论的学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学习成为一种工作,更成为一种责任,从而真正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超越。

2.建立共同愿景,提升团队学习质量

传统意义上团队愿景往往是教师必须服从并实施教研领导层的意向,而共同愿景所能体现的强大效率,则是基于每个个体强烈的个人愿景,通过共同体的有效组织而形成的。共同愿景的建立应将每位教师的个人愿景汇集起来,通过组内讨论的形式,制定出在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等方面的长期愿景(3~5年)或是短期愿景(1~2年),这样的愿景就成了每位教师的愿景。在学校体育改革已成常态的背景下,体育教研组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不断鼓励体育教师追求专业发展,提升自我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专业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整个组织的专业化发展。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教研组应多组织一些高质量的团队学习,让教研组形成一种团队文化。体育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结构的差异使每位教师都有各自专业所具备的优势。在团队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来形成组内互助的教研活动模式,组内教师在分享和展示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而团队的智慧也在融入个人化理念,这对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尤为重要。

3.加快思维模式转型,培育合作文化

長期以来,自我保护、注重眼前利益、“习惯性防卫”等思维模式造成体育教师队伍合作意识的淡漠、团队精神的缺失,这与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开放的、容纳他人的、提倡合作的思维模式存在很大冲突[4]。体育教师应通过对话建立起教师之间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习惯以适应不断更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当前,随着体育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教研组团队意识的不断增强,同时也加速了体育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教研组可以在保持原有正式组织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建立一些专业取向的组织,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平台,如专业技能研讨小组、科研合作团队等。专业技能研讨小组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习、交流互动,不仅实现了有经验的老教师对部分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同时也在个人反思与团队合作中为各自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上的有效提升和在知识结构上的取长补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此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科研合作团队由部分对自己专业方向有研究且具备一定钻研能力的体育教师组成,除了自己确定的研究方向外,他们时刻捕捉着最前沿的科研信息,定期开展或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譬如申报课题、创作论文等,在学术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理论水平,打造真正的学习型团队。这些合作型教研组织的出现可以有效改变以往业务学习流于形式、教研组活动走过场等问题。

一个教研组的存在意义归根结底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提升组织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否则便失去其存在价值。面对传统体育教研组研究存在的困境,需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借鉴共同体思想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来探索体育教研组的变革之道。当然,受社会条件、学校环境和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影响,体育教研组的变革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专业共同体”将是未来学校体育教研组转型的必然归宿。

参考文献

[1] 蒋福超.刘正伟.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研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9(10).

[2] Hord,,S.M.(1997).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com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Aus—tin,TX: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3] 黎进萍.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美国的实践及启示[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4] 邓涛.关于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思考——兼谈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教师教育的若干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7).

[作者:万勇(1974-),男,湖北石首人,江南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王佳(1981-),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市育红学校教研处讲师,硕士;樊莲香(1969-),女,河南荥阳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变革
深刻的变革 辉煌的成就
三晋源山西老陈醋的挣扎与变革
以变革迎接新时代
变革开始了
在坚守与不断变革中谋发展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 变革刻不容缓
海尔变革
让微课促进课堂变革与超越
夺变革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