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员的核心素养

2017-05-15方华瑞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研员课程标准教研

方华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研员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区域内学科教学教研的发展与学科教师的成长。一个好的学科教研员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呢?

一、阅读力

阅读力是教研员的立身之本,是教研员永葆活力、拥有魅力的灵丹妙药。试想,一个躺在昨天的经验中整年整月不阅读、不学习的教研员,嘴里会流淌出什么味道的语言?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潭水,或大或小,或急或缓,或活或死,取决于你更新的次数与水质。大凡像叶圣陶、于漪、斯霞、李吉林等老一辈教育家,他们都具有非凡的阅读力,终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精品”,内心都有一泓激荡的流动的散发着芳香气息的活水。好教研员也应如此。

阅读专业书籍有穿透力。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是教研员的“主食”,不可或缺。如现行的课程标准,它是教研员必须读懂读透的第一本书。读课程标准这本书应做到大教育家朱熹说的“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且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课程标准须读懂,能够把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与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内容”一一对应起来,能够把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落实在学科教学之中;课程标准须读透,课标内容“皆若出于吾之口”,课标理念“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学教研工作中能融会贯通,贴切运用。阅读其他教育书籍有选择力。当今的教育论著满天飞,教育理念“千家”争鸣。好教研员有一双慧眼,能够甄别优劣,根据学科发展和自身教研工作的需要筛选适合自己阅读的专业书籍,不盲目阅读,不信手拿来。阅读经典名著有持久力。经典名著是“营养品”,好教研员自然会“爱它没商量”。经典,是厚重的,品出经典的味道,需要功夫,需要坚持,需要宁静。品味经典,一来滋养生命,二来“炼心”聚神。阅读好书还有鼓吹力。好教研员能够把握、提炼出好书的“亮点”,并用有效的方式吸引众多的学科教师都来阅读,是好书的传播者、分享者、鼓吹者。

对教研员来说,课堂是一部鲜活的专业巨著。阅读它、品评它、创新它,是教研员一项最基本而又很重要的常规工作。教研员的任何一次评课都是不可“彩排”的,也是无法弥补的。只有评有价值,一线教师才会听有收获。评有价值其前提是阅读课堂有力度。在第一时间内能够读懂课堂中的文字、课堂中的语言、课堂中的人物、课堂中的文化。这种读课力是好教研员的一项硬功夫。好教研员读课,有观察力,置身课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且听且思,从学生、教师、教材、课堂诸要素中及时准确地归结出本类课型的突出特点、教学思路,及本节课的闪光点、发展点、改进点;有穿透力,能够透过课堂现象准确把握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现状,客观分析教师课改进展的力度、学生素养发展的态势;有思考力,品味课堂文化,能够为学生学得更快乐构思出一条最佳途径,为执课教师教得更幸福献上高招儿,课堂结束后也招数在胸。

天天读书,周周读课,是提升教研员阅读力的不二法门,也是好教研员的工作常态。

二、研究力

教研员,顾名思义是会教善研的人员。研究力是教研员区别于一般教师的重要标志。研究是教研员的创新之源,能够为教研员的发展提供用之不竭的能量与动力。好教研员的研究力更高一筹。

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教研员头脑中应时刻萦绕着亟待解决的学科问题。头脑中没有学科问题的教研员是“伪教研员”。深入一线,在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课堂对话、与校园文化对话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一线学科教师真实的、主要的、需要研究解决的、能够研究解决的真问题,此乃一名好教研员的修炼。学科教研就是在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N次呈上升式循环的过程中改革发展的。有严谨的行动意识。好教研员面对学科教学问题能雷厉风行、身体力行,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荣辱与共的使命感,不说“等等看”,不说“老师你自己办”,不对自己说“做做就罢”,不对老师说“过得去就行”。解决学科教学问题能够大胆行动、严谨实践,坚守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学校、课堂。仰望星空,有规划、有思路;面对现实,有行动、有效果。有强烈的首创意识。好教研员是一个有思想的开路人。课程改革有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有自己的卓见。学科研究有愚公移山的魄力与坚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情怀与追求。有强烈的团队意识。教研员必须会研究善创新,但是学科教研仅憑教研员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行的。好教研员善于发挥学科教师团队的力量与智慧,把更多的学科教师引上科研之路,领着学科老师一路做科研,和学科老师并肩搞实验,在不离不弃的实验研究行动中提升全体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服务力

教研员是一线学科教师教学教研工作上的“服务员”,服务力是教研员的工作之基。可以这样说:“好教研员完全是为着解放师生的,是彻底地为师生的教学服务的。”

真心服务。好教研员会把工作当事业,把本学科教学教研的发展视为自己的使命,生命与使命共存共舞。对生命的“田园”,时时挂心,处处关注,哪里阳光不足,哪里缺少水分,哪里需要施肥,哪里需要翻耕,好教研员都了如指掌、心中有谱。一线教师往往把教研员奉为高高在上的“专家”,有距离感,还有几分畏惧,即使需要帮助、需要解惑也不敢、不愿主动联系。好教研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教育情怀,能够及时洞察学科教情、学情,主动送教上门,真心地为学科教师排忧解难、热心服务。教学这活儿是个慢的艺术,有很多些问题不是“药”到“病”就除的,往往需要一个消化、反思、转化、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新老观念的多回合交锋,是痛苦的蝶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好教研员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跟进服务,在思想上、方法上帮助学科教师完成颠覆性的转变。好教研员不会做样子走形式,到附近学校随便听节课说两句,到田间地头转一圈看一眼就“回府”了的。好教研员能够与时俱进、高瞻远瞩,远近目标结合,方法思想兼顾,解决学科问题,治标又治本。创意服务。教学是门艺术,教研工作也不例外。指导学科教学,好教研员能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加以创新,让学科教师乐于参与,主动参与,深度参与。如“疑探教学”中“设疑自探”环节如何科学操作?好教研员能够实施“多元智能教研”——听评课、晒课、议课辩课,案例展示、微课研究、经验分享、现场问答,学术沙龙、专题讲座等。好教研员追求每次教研活动效益的最大化,在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的同时,激活学科教师的潜在灵感,唤醒学科教师的创新意识,带领更多的一线教师自觉地、幸福地行走在科研大道上。

四、培养力

学科教学教研的繁荣兴旺,需要一茬又一茬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是教研员的“分内事儿”。培养力是一个好教研员必备的重要能力,抑或看家之术。

县级学科教研员每学年培养出一两名省、市级优秀青年教师是正常的事儿。但一枝独秀不是春,学科发展需要众人划桨。有培养力的教研员能够通过“三层次”培养重新编织整个学科教师的结构,促进学科教师整体水平的明显提升。

新手培养,让所有不会教的学科教师学会教,这是好教研员培养的第一层次。新上岗教师满怀教书热情,课堂教学不入门,想教好却不知怎样教,处于“悱愤”状态,此时是引导培养的最佳时机。第一印象极为深刻,正确科学的引领极为关键。好教研员会亲自出马,采取“活”而“实”的引领策略(如提供一些新教師看得懂、学得来、用得上的典型案例等),两三个学月实现新教师学科教学“入门”这一基础的保底儿目标。新秀培养,让部分会教的青年教师成为优秀者,这是好教研员培养的第二层次。现行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有篇课文《绿手指》,讲述了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位长着“绿手指”(当地对好园丁的称谓)的老奶奶,通过20年来的不懈努力,用橘黄色的金盏花培育出了纯白色的金盏花,创下了花卉培育的奇迹。好教研员就是园艺师,应长着“绿手指”,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能够像法国这位老奶奶一样:春种秋收,循环往复;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培育着。不同的“苗子”,不一样的培养目标,不一样的培育路径,量身定制成长套餐。既给思想、给方法,又给平台、给空间,让他们成长为最出色的学科教师,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二次”培养让优秀的学科教师不褪色,成长不止,这是好教研员培养的第三层次。有些优秀的学科教师在省级、国家级大赛中获了奖,有了名得了利,立马就“退役”了,躺在荣誉薄上不再站起来。优秀的学科教师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好教研员不会给他们的成长画上句号,反而会对他们进行“二次”培养,鼓励优秀教师放下荣誉,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如制定学科优秀教师学年成长“三个一”计划:主持一项课题研究,培养一名青年教师,执教一节课改观摩课,且有落实、有考核、有奖惩,年年如此。激励优秀的青年教师有担当,能够自觉地带动一群人进步,影响一茬人优秀。发掘优秀青年教师的原创力,激励他们一步一陟一反思,创自己的教学风格,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三个层次的培养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培养链,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科教师持续成长,进而带动整个学科教师素养的大幅提升。好教研员的学科园地是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的。

自身发展奠定实力须阅读、研究到家,学科发展卓有特色须服务、培养到位,这“四力”可谓教研员的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研员课程标准教研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