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产香料三柰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2017-05-15冉坚强金军李丽君谭承建

中国调味品 2017年5期
关键词:茴香石油醚菖蒲

冉坚强,金军,李丽君,谭承建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贵阳 550025)

黔产香料三柰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冉坚强,金军,李丽君,谭承建*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贵阳 55002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黔产香料三柰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调香、防腐、药用的物质基础。从中鉴定出了66种化合物,占总精油的92.685%。化合物类型涉及萜类、有机酸、醛、酯、醇、烃类和多种苯的衍生物,其中萜类化合物占7.225%;有机酸、醛、酯、醇类化合物分别占6.219%,0.019%,0.107%,0.164%;烯烃、烷烃类化合物分别占0.081%,1.272%,多种苯的衍生物占82.460%,草蒿脑、香叶醇、丁香酚等是其调香、防腐、药用的物质基础。

三柰;气相色谱-质谱;化学成分;香料;草蒿脑

三柰,学名茴香菖蒲(KaempferiarotundaL.),又名随手香、狗肉香等,系天南星科(Araceae)菖蒲属植物,是一种野生香料植物,外形和石菖蒲、水菖蒲很像[1]。因其植物体有浓郁的茴香味,专家们以茴香菖蒲命名[2]。在广西、贵州、湖南等地被广泛用作食物烹饪的调料,研究表明:茴香菖蒲作为调料不仅有去腥除臊的功能,且能让食物味道更加鲜美,减缓食物的腐坏[3]。除作食物调料外,茴香菖蒲全株入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功效,民间常用它治疗风湿骨痛、无名肿毒、痢疾、腹痛等疾病[4]。前人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溶性部位[5],而对于石油醚部位的小极性化学成分缺乏研究。由于长时间的煎煮和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助溶,水煎液中也会有小极性分子溶出,并很可能发挥较大的药理活性[6]。因此,为了系统地研究三柰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阐释其调香、保鲜、药用的科学性,本文采用GC-MS联用的方法,对采自于贵州省沿河县的三柰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样品

黔产三柰全株,2016年5月采自贵州省沿河县官舟镇马脑村,晾干,粉碎后置阴凉处保持备用。植物样品由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谭承建教授鉴定为天南星科菖蒲属茴香菖蒲。

1.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6890/5975) 美国安捷伦公司。石油醚(60~90 ℃),分析纯。

1.2 方法

1.2.1 三柰石油醚提取物

准确称取 50 g阴干粉碎的三柰全株,用350 mL石油醚(60~90 ℃)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低温减压浓缩,得到黑绿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1.5 mL,密封保存,供分析使用。

1.2.2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HP-5MS石英毛细管柱(50 m×0.25 mm×0.5 μm);程序升温:毛细管柱初始柱温50 ℃(保留2 min),以5 ℃/min升温至250 ℃,保持2 min;汽化室温度250 ℃;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 柱前压52 kPa,载气流量1.0 mL/min;分流比40∶1。

1.2.3 质谱条件

EI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150 ℃;电子能量70 eV;接口温度280 ℃;溶剂延迟时间4.0 min;质量范围40~400 amu。

2 结果

2.1 提取率

出油率以原料质量计,一次性收率平均在4.48%左右。

2.2 三柰石油醚提取物总离子流

按照上述条件对三柰石油醚提取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其石油醚提取物总离子图,见图1。对图1中的各峰经质谱计算机系统检索及核对Nist 2008标准质谱图,并结合文献[4-9],鉴定出其中的67个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相对的百分含量,鉴定的化合物占总精油的95.685%,结果见表1。

图1 三柰石油醚提取物的总离子流图

编号保留时间(min)化合物分子式分子质量相对含量(%)13.114beta-Pinene(β-蒎烯)C10H161360.05423.210beta-Phellandrene(β-水芹烯)C10H161360.02233.538beta-Myrcene(β-月桂烯)C10H161360.02843.935d-Limonene(d-柠檬烯)C10H161360.02954.419g-Terpinene(萜品烯)C10H161360.32364.6491-ethyl-2-methylbenzene(邻乙基甲苯)C9H121200.02774.6891,2,4-trimethybenzene(1,2,4-三甲基苯)C9H121200.37184.7461-isopropyl-2-methylbenzene(邻异丙基甲苯)C10H141340.02896.6951-Octen-3-ol(1-辛烯-3-醇)C8H16O1280.143106.823Cyclohexanol,1-methyl-4-(1-methylethenyl)-(cis-顺-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醇)C10H18O1540.028116.916β-Terpineol(β-松油醇)C10H18O1540.273127.055a-Terpinen(α-松油烯)C10H161360.028137.871Linalool(芳樟醇)C10H18O1540.085147.9472-Cyclohexen-1-ol,1-methyl-4-(1-methylethyl)(cis-4-甲基-1-(1-甲乙基)-环己烯-1-醇)C10H18O1540.053158.043Linalylacetate(乙酸芳樟酯)C12H20O21960.036168.1491,3,6-Octatriene,3,7-dimethyl-((Z)-3,7-二甲基-(Z)-1,3,6辛三烯)C10H161360.013

续 表

续 表

2.3 化合物类型

由表1可知,该样品化合物类型涉及萜类、有机酸、醛、酯、醇、烯烃、烷烃和多种苯的衍生物。其中萜类化合物32种(占7.256%);有机酸、醛、酯、醇类化合物分别有1种(占6.219%)、1种(占0.019%)、2种(占0.107%)、2种(占0.164%);烯烃、烷烃类化合物分别有1种(占0.081%)、6种(占1.272%),多种苯的衍生物共21种(占88.442%)。相对含量超过1%的且被鉴定的成分共有5种,依次是:主要成分草蒿脑(占78.157%)、棕榈酸(占6.219%)、长叶烯(占1.903%)、茴香脑(占1.674%)、β-石竹烯占(1.012%)。

3 讨论

结果显示:草蒿脑为该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一个化学成分,占78.157%,与前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草蒿脑作为活性成分的原始资源利用在传统调味品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天然精油混合物或作为单离化合物形式利用,是资源利用的发展所需。近年来,草蒿脑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作为食品添加剂,可用于调制日化和食用香精,与此同时,草蒿脑具有优良的抗腐败菌和致病菌活性,可延缓食物腐败[10];在农药研发上,其对多种农作物害虫都具有杀害和防治作用[11,12];在医药应用中,草蒿脑不仅具有很强的抗抑郁、杀菌、退热、驱虫、减缓压力、止咳、健胃醒脑等药用功能[13],而且利消化,可刺激胆汁的流动,促进食欲;在合成化工领域,草蒿脑经异构、氧化可合成多种药物,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14,15]。

除了草蒿脑以外,检测出的化学成分中还有β-蒎烯、β-月桂烯、β-松油醇、乙酸芳樟酯、长叶烯、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醛、西车烯、Α-毕橙茄醇等多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调香原料;β-水芹烯、d-柠檬烯、α-萜品烯、芳樟醇、β-榄香烯、龙脑、茴香脑、香叶醇[16]、匙桉醇、丁香酚等多种既有特殊香味又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17];邻乙基甲苯、2,2-二甲基丙酸苯甲酯、乙酸龙脑酯、1,2,4-三甲基苯、对甲氧基苯乙醇、3-(4-甲氧苯基)-1-丙醇、对甲氧基苯乙酸、4-甲氧基肉桂醛、棕榈酸等多种化工原料及医药中间体。

检测结果解释了草蒿脑、香叶醇、丁香酚是三柰作为食物调料可以减缓食物腐坏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三柰全株入药,民间用它治疗风湿骨痛、无名肿毒、痢疾、腹痛等疾病的物质基础。三柰在贵州分布广泛,且易于培植,可以扩大开发力度,为地区经济及民族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研究其挥发性成分组成,为三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我国调香工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韦发南,李荫昆.茴香菖蒲——一种新的香料植物[J].广西植物,1985(3):179-182.

[2]黄远征,何宗英,曹延怀,等.中国菖蒲属植物根茎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J].色谱,1993,11(5):267-270.

[3]石本钰,谭承建,赵尔文达,等.榕江水族的食品防腐剂——天然香料[J].中国调味品,2015(9):117-120.

[4]程菊英,唐改福.茴香菖蒲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植物,1985(1):40-44.

[5]冯芳,陈训,巫华美.香菖蒲净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贵州科学,1998(2):107-110.

[6]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71.

[7]李玲.茴香菖蒲精油分析及其纯粉对鸡肉生长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8]陆顺忠,李秋庭,覃子海,等.茴香菖蒲叶子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09,38(3):175-176.

[9]陆顺忠,李秋庭,覃子海,等.茴香菖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农学报,2010,25(5):18-19.

[10]中瑞敏,王羽梅,曾庆孝,等.芳香精油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型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93-98.

[11]徐汉虹,赵善欢.利用植物精油防治害虫的研究进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4(4):145-154.

[12]徐汉虹,朱亮锋.齿叶黄皮精油的杀虫作用与有效成分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15(2):56-60.

[13]宋述芹,谷茂,陈飞鹏.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罗勒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J].质谱学报,2008,29(2):110-114.

[14]王庆军,刘福胜,于世涛.对甲基苯甲醛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5):34-38.

[15]盛荣,刘滔,胡永洲.文拉法新的合成工艺改进[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1):77-79.

[16]陈珏,张吟秋,钱伯初,等.香叶醇的药理研究[J].中成药,1980(1):27-30.

[17]邱电,张魁华,方炳虎.丁香酚的药理作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8):101-103.

GC-MS Analysis of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of Spice Kaempferia galanga in Guizhou Province

RAN Jian-qiang, JIN Jun, LI Li-jun, TAN Cheng-jian*

(Guizhou Institute of Ethnic Medicine,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ofKaempferiagalangecollected in Guizhou are investigated by GC-MS to identify the material base of flavor treating, anti-corrosion and medicine. 66 compounds accounting for 95.685% of the essential oil are identified,which include terpenoids,organic acids,aldehydes,esters,alcohols,hydrocarbons and benzene derivatives.The major constituents as terpenoids accounting for 7.225%,and organic acids,aldehydes,esters,alcohols are 6.219%, 0.019%, 0.107%, 0.164% respectively;alkenes,alkanes are 0.081%, 1.272% respectively;benzene derivatives accounts for 82.460%,and estragole,geraniol,gugenol are the material base of flavor treating, anti-corrosion and medicine.

Kaempferiagalanga;GC-MS;chemical constituents;spice;estragole

2017-01-27 *通讯作者

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5XYSZ050)

冉坚强(1989-),男,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医药; 谭承建(1979-),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TS207.3

A

10.3969/j.issn.1000-9973.2017.05.024

1000-9973(2017)05-0111-04

猜你喜欢

茴香石油醚菖蒲
一束茴香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球形茴香
茴香宴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室雅菖蒲清
补肾活血汤石油醚提取物对BMSCs迁移过程中Wnt5a/PKC通路的影响
“水草精英”菖蒲
5种石油醚前处理对不同植物样品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
复序橐吾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