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项目支撑下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7-05-14齐聪何光艳梁林

价值工程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高校创新

齐聪 何光艳 梁林

摘要: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基于《传热学》课程,在科研项目的支撑下,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科研项目为支撑、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驱动、以服务于教学为目的的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学与科研实践相脱节、创新能力不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缺乏的现象。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UMT, based on the "heat transfer theory" course, under the support of research projects,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studied, and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s established 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to serve the teaching. It solves problems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disjointed, lack of innovation, and lack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校;创新;科研项目

Key words: teaching mode;university;inno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47-02

0 引言

①国内现状。

《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熟悉传热学在生产技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研究成果的关键作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传热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技术领域中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研究建立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国内工科学校的《传热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遵循着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听讲,课后留书本作业的形式。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的《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5年科研经费上亿的高校达到200多所,清华大学以43.52亿元居首,中国矿业大学达到了5.15亿。如此多的科研经费,让高校老师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与科研研究,但是教学和科研研究在高校一般是分开来进行,两者之间没有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近几年,国内的高校也相应开展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先后形成了互动式[1,2]、网络式[3]、问题式[4]、体验式[5]、参与式[6]、渗透式[7]、合作学习式[8]、自主式[9,10]等教学模式。但是关于“科研项目支撑下高校教学模式如何进行创新与改革”还没有涉及。

②校内现状。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主打专业是能源与动力工程,而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主干课之一就是《传热学》,《传热学》是针对大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模式严重脱离实际,学生只能从书本上学到一些纯理论知识。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例如到大四安排毕业设计时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凡是有关数值模拟或者实验的毕业设计,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锻炼,进展就非常缓慢。再比如,去电厂实习,所学到的知识和电厂对应不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和科研脱节。鉴于此,中国矿业大学启动了一批教改项目,鼓励教师来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进行研究。

③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聚集了一大批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申请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而学院的科研和教学基本上是单独进行的。本人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实际情况,提出了“科研项目支撑下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这样一个课题。通过本课题的执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院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种模式可以因地适宜的在高校中进行推广,将对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内容

基于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的《传热学》课程,以电力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为服务对象,研究内容包括:

1.1 建立课堂教学的科研项目支撑

基于本人申请的一系列科研项目,提炼出与《传热学》课程有关知识点有关的子课题,分配相关经费,撰写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手段、预期目标。给学生分组,因材施教地安排子课题。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的科研项目支撑材料。

1.2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人申请的科研项目属于传热传质学,结合《传热学》课后科研性质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科研实验室,开设与传热有关的实验公开课;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训练计划、节能减排大赛等科研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一些科研活动。通过科研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3 建立科研项目服务于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讲授《传热学》课程的基础上,在教学PPT中增添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科研案例,辅以主要科研结论,来充分阐释传热学知识在科研中的应用。通过科研案例的展示,使学生对所学的传热学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 实施方案

以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传热学》为背景,建立科研项目的支撑材料,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的科研项目支撑材料的建立。

①提炼与传热学有关的子课题。基于本人申请的科研项目,对项目进行细分,分配科研经费的使用,并配以相关的传热知识点。

②撰写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手段、预期目标。对子课题进行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指导书,以便于学生按照指导书来进行科研活动。

③更新教学课件。添加与传热有关的科研案例,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第二阶段: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①结合《传热学》课后科研性质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锻炼学生的数值模拟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利用科研实验室,开设与传热有关的实验公开课。比如纳米流体的配制及热物性的测量,让学生明白影响导热系数和粘度的因素。

③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每年中国矿业大学的科研创新训练计划,指导学生申请一些科研项目。在参加校内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节能减排大赛,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④直接参与项目的研究中。给学生分配一些科研子课题,让学生真真实实地参加到科研项目中去,在科研项目中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科研方向,充分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科研项目服务于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

①教学学时的优化。适当添加一些有关科研案例、前沿知识的讲解的学时。

②教学PPT的完善。在教学PPT中增添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科研案例,辅以主要科研结论,来充分阐释传热学知识在科研中的应用。

③课堂分组讨论的增设。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组,开展科研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课后作业形式的多样化。除了课本中的课后作业外,让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可以用实验报告作为课后作业。

⑤期末考试试卷的改进。在期末考试试卷中,适当添加开放性的讨论题或者科研题,可以把期末考试中的1-2道题目放在平时的科研中。

第四阶段:教学模式改革总结。

①在前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教学规律;

②总结在科研项目支撑下如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3 结束语

本文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基于《传热学》课程,在科研项目的支撑下,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了研究,这将对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英,王义静.“互动”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2):22-24.

[2]查有梁.“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构(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6.

[3]余胜泉,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1998(4):58-61.

[4]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16(3):1-4.

[5]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1.

[6]黄江泉,于普选,张世仁.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五个设计原则[J].中国地质教育,2010(3):81-84.

[7]王立冬,张友.研究式,渗透式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科学,2006(3):48-49.

[8]薛晶,张娅,韩芳.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6,9(1).

[9]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研究,2005(09):85-87.

[10]龚嵘.大学英语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探微[J].外语界,2006(2):16-22.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高校创新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