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

2017-05-13王华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毛泽东

【摘要】毛泽东创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包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相结合的等。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给后人留下了精辟的理论论断和宏伟的实践建树,更为重要的是他为这项伟大工程的持续和深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这对我们如何认识、运用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要有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从认识升华到一种实践。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和著作中直接谈及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每当论及这个问题,他都明确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立场”、“观点”和“方法”。

从党的历史来看,早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就通过回顾建党以来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指出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党内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一种是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如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正是因为历史上出现过错误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才犯下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所以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在政治上、军事上彻底清算犯“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毛泽东要求全党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真髓“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結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因此,对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来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明确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艰巨的实践问题。毛泽东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他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多次强调对待革命、对待党必须要注重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才能找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比如,通过调查研究中国各阶级的特点,找到中国革命的规律对这项伟大工程做出了开拓性的历史贡献。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就明确指出:“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但是在同一原则的下,其基本条件又各不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没有经历长期的封建体制,没有两半社会的社会性质,所以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提供的是原则和方法,而不是具体结论。毛泽东严肃地批评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的错误观点。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地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人偏偏忘记这句最重要的话”。

特别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其次,事实根据性。应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演绎中国情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毛泽东看来,没有抽象的、僵化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根源于客观现实的理论。因此,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使之在其每一环节都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按照中国的事实根据来应用它。换言之,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了解与接触实际,而了解接触实际的最佳途径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关注社会现实,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伴随着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从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高度第一次深刻地阐发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毛泽东同时还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中系统论述了调查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以及不重视调查研究的危害性。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基于建党17年以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并强调这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强调:“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提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实际情况,要以充分且科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为前提,只不过这种学习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毛泽东强调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应当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而不是把二者机械地捏在一起。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也就是说相结合的最终成果,在内容方面一定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而在表现形式上则展现出中国特色。毛泽东熟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他真正的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故事典故将理论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向各个阶层人民进行宣传,使得马克思主义被大众更加容易接受。同时毛泽东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寻找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生长点,毛泽东在长期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遵循着“取其精华、去其糟巧”的原则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与提炼,成功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了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和生长的基点。

毛泽东将这些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经验与理念进行了改造与加工,使它们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立足点与结合点,通过这些立足点与结合点,毛泽东创立了群众路线的政治路线,还确立了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一一全屯、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具有相似点。毛泽东不仅追求了对化会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必须要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好是中国具体实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例如,在说明唯物论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任务具体分析的理论时,毛泽东用中国文化中的“看菜食饭、量体裁衣”来说明这个道理;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时,他运用“有的放矢”来强调这个原则;在讲述《实践论》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时,他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形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实践送两个字,但是里面许多的涵义都包含了实践的精神,例如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來表达了实践检验真理的重要性。

总之,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和外国的(包括马克思主义)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直接套用外国的东西,“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毛泽东在其名著《新民主主义论》中,还从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吸收外国的一切先进文化,并且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消化等,进而吸收对我们身体有益的东西)角度对此作了论述。他强调以往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是吃了大亏的,所以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有机地即“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四、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路线依靠集体智慧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规定。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甄别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恩格斯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毛泽东提出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性的结合,毛泽东曾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区别于中国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毛泽东进而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英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物质力量,其中也蕴藏着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思想源泉。毋庸置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所给予毛泽东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所给予的方法论意蕴是深远而弥新的。而我国的具体情况是,而我国的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2:533,541,707.

[2]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3:799,820.

[3]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1:109,115,82,248.

【作者简介】

王华(1990—),女,汉族,安康汉阴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15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