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改进

2017-05-12侯颖娜马会放

生物学通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橘黄色染液子叶

侯颖娜 马会放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北京 101300)

1 教学内容分析

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知识获取的途径不同,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截然不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为理解生物学概念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实验,是学生认识细胞中化合物组成的重要实验,为学生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本实验,明确生物组织中主要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2 实验改进

在教材介绍的实验步骤中,苏丹Ⅲ染液本身为较深的橘黄色,滴加到花生种子匀浆中依旧是橘黄色,不能证明是苏丹Ⅲ将脂肪染成了橘黄色;通过切片法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更是学生操作的难点,即便对于反复训练的教师来说,切取单层细胞也并非易事,而且切片时很容易破坏细胞膜导致脂肪外漏。学生操作时往往因为切片太厚影响观察结果,导致实验失败。

2.1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

①将一块凝固的动物油放入含有2 mL清水的试管中,温水水浴使油融化,滴加2滴苏丹Ⅲ染液,轻轻震荡,静置分层,观察试管中水及油的着色情况。

②取材:取1粒浸泡8~16 h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取一片子叶。注意:浸泡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会导致撕取的难度增大。

③撕片:刀片在子叶的外缘切一口,但不切断,以子叶内侧表皮为轴用刀片将子叶掰断,这时掰断的子叶还被一层子叶表皮细胞相连(图1),顺势将掰断的子叶分开,暴露子叶内侧表皮细胞(图2),用镊子轻轻撕取子叶表皮,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备用。

图1

图2

制片:取干净的载玻片,用毛笔将子叶表皮转移至载玻片中央展平,在花生子叶表皮上滴2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若用苏丹Ⅳ染液,染色1 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2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材料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另取一个干净的载玻片,滴一滴蒸馏水,用毛笔将材料转移至干净的载玻片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调至清晰,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物镜观察。

2.2 结果 通过水油分层现象证明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图3),通过改进后的撕片方法制作花生子叶表皮临时装片,通过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拍摄(图4、图5)。视野中可清晰观察到细胞壁及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并能观察到其中分布着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多次观察过程中发现:作为储藏营养的花生子叶,细胞成像的效果与花生成熟的状态有密切关系,越成熟的花生,细胞中的脂肪滴越大。经撕片技术获得的样品不会出现细胞破裂导致脂肪滴外露的现象,因此图像更清晰,不能染色的细胞壁呈白色,使整个视野对比强烈,非常漂亮。

图3

图4

图5

3 改进后的优点

利用苏丹Ⅲ染液对清水和脂肪的亲和力不同,脂肪层被明显染成橘黄色,该对照使实验更有说服力。撕取的花生子叶表皮细胞一定是单细胞层,因此观察效果远远优于切片的方法,解决了取材厚的问题。经反复实验发现只要浸泡时间合适,按照上述方法撕取花生子叶表皮细胞非常容易成功,解决了学生操作难的问题。切片操作容易导致细胞破碎,使脂肪外漏,而撕片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脂肪外露影响观察效果的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改进的操作方法开展学生实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良好的显微效果。因此,利用撕片方法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实验改进方案具有一定的教学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同时也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主要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1.

猜你喜欢

橘黄色染液子叶
基于机器视觉的单组分染液浓度快速检测方法
悬铃木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演化结构研究
黑山羊胎盘子叶性状结构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
苏木红/栀子黄/靛蓝染色天丝水刺非织造布初探
一种磨砂质感橘黄色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什么救生衣是橘黄色
蜜蜂
橘红心大白菜形态标记的遗传及稳定性研究
退色疟原虫血片标本的不同复染法比较
一种节能环保型染色机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