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7-05-12曾益坤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邱 吉 , 曾益坤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与地方合作处, 浙江 湖州 313000)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邱 吉 , 曾益坤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与地方合作处, 浙江 湖州 313000)

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历史较短,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普遍存在着基础较为薄弱,水平较低,评价机制和组织架构不够健全等不足。应强化政府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指导,加强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评价和激励机制,深化产学研结合以挖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升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及其创造能力,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 知识产权; 管理体系; 专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是知识的聚集地,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储备着大量的科技成果,是知识产权最为主要的产出地。因此,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必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管理措施和责任落实方面都还有很多不足,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深入实施,推动和改进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势在必行,也显得十分迫切。

一、知识产权管理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企业的竞争手段之一,对高校的发展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入,其重要性越发凸显,它和高校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要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研发能力和实施转化状况,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2)知识产权是学校投入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专利成果产业化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够体现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也有利于学校争取各方面的支持;(3)以专利为代表的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在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具有“跑马圈地”的功能,有助于抢占学术制高点;(4)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学校和师生的发明创造能够获得经济回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1]13。

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知识产权利益,体现自身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获得发展前进的动力[2]15。

二、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1.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规范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职院校对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成果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专利申请更是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有些高职院校还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升到了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专利扶持与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同时加强自身管理机构建设,增加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职院”)在2013年制定了《专利扶持与奖励暂行办法》并于2014年底进行了修改补充,专门规定了专利管理工作由学校科技与地方合作处负责,学校每年配套专项经费用于资助专利申请、奖励、支付年费、举办专利讲座与交流活动等,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励发明人对科研的热情,调动对科研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另外,由于专利申请的专业性很强,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委托专利代理机构,专门负责指导申请人撰写专利申请相关材料,使专利申请更加规范,有力地提高了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数量。

2.专利申请总量快速增长,但转化率普遍不高 高职院校的专利申请起步较晚,大多从2004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才开始。根据专利搜索引擎SooPAT网站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以前高职院校申请专利的数量只有19 701件,而近五年则出现了快速增长,总量达到了67 731件(如表1)。另据人民网知识产权频道2014年发布的高校专利授权量排行榜,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377项外观设计专利位列该榜单首位,以694项实用新型专利位列榜单第六位。这既说明部分高职院校专利的创造能力在快速提升,也说明了高职院校的专利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申请的专利一般是基础性研究或技术领域研究的实验性成果,对其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考虑较少,距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3]12-14 [4]23-24。再者,高职院校的专利运营大多处于无序状态,只有极少数能够转化成功。据中国经济网2015年报道,共青团宁波市委2013年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年,宁波高校共拿到900多项专利,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的不到5.6%;来自教育部的数据表明,国内高校的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5%[5]。

表1 2011年-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专利申请数 (单位:件)

3.已取得的知识产权形式还比较单一,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 知识产权主要有以下六大类:商标。如商品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专利。如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版权。如文字、美术、音乐、影视等;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设计;植物新品种。据调查,目前取得较多的知识产权是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形式还相对比较单一。就知识产权保护而言,国家虽然立法和出台的法规,但制度注重保护成果和给予激励与奖励,缺失了相应的辅佐制度和强有力的司法保护,迫使一些项目在研发的关键时期不能被有效保护而夭折。在国内,大多数人并没有把知识产权真正作为财产权来看待,很多学校也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是学校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往往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积累与保护,忽视了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

(二)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分析

1.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这些年,虽然高职院校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整体而言,无论是专利管理的制度建设、机构建设、人员配置等,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制度设计上,还没有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管理等,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在机构、人员配置方面也多为挂靠兼并的形式。众所周知,从专利的申请、审核到评估、转化,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参与。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既没有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没有安排专职人员对此进行管理,更多是由科技处中的科研管理人员兼管知识产权工作。他们一般都身兼数职,很难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而且知识产权管理涉及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法律问题,如专利的申请、评估、营运转化等。例如高职院校在日常知识产权申请阶段,一般的管理人员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是单纯的去协助教师开展申请,而不会对其申请专利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核辨别,更不会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分析评估,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后期运营。另外管理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眼光也会让一些没有市场潜力的专利申请成功,造成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浪费。

2.现有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正确评价 很多高职院校科研考核指标更多的是关心获高级别奖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和授权专利的数量等,并不重视科研成果质量和产生的市场价值。以湖职院为例,在教师评定正高职称时,虽然对知识产权有所要求,但更多的是强调课题和论文的数量及级别;而对于专利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关注的是当年授权数量的增减,而不是授权之后的专利如何评估、运营和保护,使其最大限度的产生社会价值。相应的,科研人员更多的是为达到科研考核分数而申请专利,对于专利的实用性、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今后的专利经营维护都考虑甚少。

3.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现阶段,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发展阶段,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特别是高职院校师生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也很缺乏。虽然高职院校教师是知识产权的主要创造者之一,但是他们更加重视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获取、科研论文产出、科研成果获奖,而对于专利的申请与保护、科研成果转化实施等都不太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究其原因,首先,由于专利申请程序复杂,费时费力,而且专业化程度很高,往往不能独立完成,从申请到授权短则半年,长则2~3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如获取科研考核分数、评聘职称等目的,从而忽视了对自我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的重视;其次,即使专利申请下来,它的转化实施也是项大工程,教师本身没有财力物力去投入直接转化,他们在找企业转化时也处处碰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4.创新环境相对较差,专利技术质量不高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高职院校以专利为主体的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授权总量迅速增加,但是由于自身所处层次及师资力量的原因,高职院校内部的创新环境相较于一些本科院校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对知识产权创造要求的降低。这就造成有些教师所申请的专利比较随意,主要是为了专利数量而去申请,缺乏对市场前瞻性的深入调研,加之专利运营机构和转化机制的缺乏,使得高职院校以应用为核心的专利转移转化能力弱化,专利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指导

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但是市场失灵的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商品,同样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例如,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到位、技术成果产业化不足、转化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等,这些矛盾的出现单靠市场机制本身是无法调和的,必须得到政府的干预,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并加以宏观协调指导。

知识管理的标准化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运用标准化手段,加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和运用,也是当前提升高校对知识产权资源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开展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定稿,并将在2017年开始在全国高校推广实施。该标准要求知识产权工作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实现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当然,在推进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过程中,并不排斥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遵循基本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想要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系统设计,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而这一体系又十分复杂,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人才教育管理、评价与运营等四个大的方面。首先,完善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目标就是知识产权管理的秩序化和良性发展,包括日常的知识产权工作规章制度、学校利益和研究人员合法权利的分配制度、激励措施等等。如《专利扶持与管理办法》《知识产权运营与保护管理办法》等等。这些制度又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的更新完善;其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核心就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如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知识产权日常管理部门、知识产权运营管理部门等等。现在有些高职院校也在开始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模式,部分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而大多数学校还是将科技处作为管理知识产权的职能部门;第三,知识产权人才教育管理工作。目前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工作不突出,最主要的是对知识产权概念理解不深,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高职院校应该努力宣传学习高校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另外,面对知识产权管理复合人才紧缺的现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委托代理机构为学校师生代理知识产权业务,在代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输知识产权相关概念;第四,高职院校知识产权评价与运营机制。包括知识产权评价考核评价指标以及合理化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机制。

(三)完善知识产权评价和激励机制

在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调动科研人员进行知识创造,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重要制度保障。建立知识产权激励与评价机制,将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情况作为职称评定、岗位管理、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杜绝抄袭剽窃他人著作权等学术不端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二十条就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应拨出专款或从技术实施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用于补贴专利申请、维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有关费用;(2)完善教师考核工作评价标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因此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调整考核和评价教师业绩的体系和指标,在课题申报项目和成果评价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考量,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可将授权专利计入教师工作的考核范围,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工作中对知识产权创造及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实行倾斜;(3)合理分配知识产权成果转让收益。高职院校在知识产权成果顺利转化后,一定要把转化后的收益分给知识产权创造者,同时应该明确分配原则,而且应该加大对创造者的的分配比例。如湖职院就在《专利扶持与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职务发明创造转让给他人或许可他人使用的,应当从转让或许可使用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奖励给该项职务发明创造者,剩余30%转入学校专利发展基金。

(四)深化产学研结合,挖掘知识产权创造

高水平专利的产出必须有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支撑,而高职院校的科研实际情况,目前都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大多数科研工作都存在与社会需要脱节,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强化产学研结合,搭建产学研平台,打破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壁垒”,充分释放学校、企业、市场之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推动高职院校的创新活动由“独立”走向“协同”,由“封闭”走向“联通”。在与市场、企业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在项目中深度挖掘知识产权创造,提升知识产权的内涵质量。

[1] 陆幼雅.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与中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 孙 琴.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青岛大学,2011.

[3] 胡元礼,高 粮.国工业商业研究与开发促会2004年年会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商业,2004(11).

[4] 孔庆江,胡 峰.论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战略及其对策[J].法学杂志,2007(5).

[5] 沈 慧.高校发明专利质量有待提升 转化率不高[N].经济日报,( 2015-02-12)[2016-12-22].http://www.ce.cn/xwzx/gnsz/

gdxw/201502/12/t20150212_4572744.shtm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llectnal Property Management

QIU Ji , ZENG Yi-kun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Local Cooperation,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in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Due to the short history, it still has some shortcomings, like the poor foundation, the low level, the imper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o 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ight of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the work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tensify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improv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deepen the creative ability i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 It aims to promot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level and its creation ability, thus raising the education levels and ability in high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patent

2016-12-28

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彻实施试点项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在高职院校的实施与应用实践”的成果之一。

邱 吉(1984-),男,浙江安吉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管理研究;曾益坤(1962-),男,浙江常山人,教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科技管理及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G718.5

A

1672-2388(2017)01-0005-04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