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17-05-12先疆燕王荣丽黄新玲何文英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部位危险切口

先疆燕,王 忠,王荣丽,黄新玲,陈 伟,何文英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控制部,泸州 646000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院办,乌鲁木齐 830002 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办公室,石河子 832008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先疆燕1,王 忠2,王荣丽1,黄新玲3,陈 伟3,何文英3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控制部,泸州 646000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院办,乌鲁木齐 830002 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办公室,石河子 832008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为对象,以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值及95%CI,综合评价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51篇文献,累计手术病例110 163例,其中手术部位感染8 853例,经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糖尿病、急诊、全麻、切口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结论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以获取不同危险因素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增加了研究的论证强度。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系统评价;meta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增加手术患者再住院率、死亡率,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肉体痛苦,同时给卫生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众多学者已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本文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手术部位感染or切口感染and危险因素”为检索词,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文献为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2)研究的样本量至少大于100例;(3)研究中对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及发现感染病例方法表述清楚;(4)相关危险因素定义明确,量化方式基本一致;(5)提供研究的原始基础数据,提供OR值及95%CI或通过数据可以进一步计算出OR值及95%CI;(6)排除重复、无关、信息不全、无详细内容的会议摘要及综述文献。

1.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

由一位研究员按照事先设计的“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数据提取表”提取资料,另一研究员进行复核,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讨论或咨询第三方决定。文献质量按照Newcastle-Ottawa Scale标准[1]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文献所得的OR值异质性检验采用χ2检验,若P>0.1,I2<50%认为各研究结果间无差异,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P<0.1,I2>50%,认为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差异,选择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以OR值为效应指标,计算合并OR值及95%CI[2],通过Z检验判定meta分析的合并OR值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个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2 321篇。通过Noteexpress查重后剔除重复文献1 153篇,阅读文献题目及摘要剔除与主题不相关文献596篇,阅读全文排除未报危险因素、未进行多因素分析、无OR值或95%CI、无原始数据的文献523篇,最终纳入文献51篇,累计手术病例110 163例,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病例8 853例。

2.1 文献的基本情况

从设计类型看,病例对照研究47篇,占92.2%;队列研究4篇,占7.8%。从发表时间看,2000—2010年纳入文献11篇,占21.6%;2011—2015年纳入文献40篇,占78.4%。纳入研究的手术类型(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2.2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对纳入研究的51篇文献分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共提取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11项(表2):分别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急诊手术、全麻、切口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ASA分级、抗菌药物使用。11项危险因素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8项存在异质性(I2>50%)。本研究对这11个因素均选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性别、糖尿病、急诊手术、全麻、腹部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为二分类变量,在各单项研究中分组标准一致。年龄、BMI、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等危险因素由于各单项研究之间分组标准不一致,为避免结果的偏倚,本研究只选择了部分分组标准一致、手术类型相似的文献进行了合并。11项危险因素中合并OR值有统计学意义的有性别、年龄、糖尿病、急诊、全麻、切口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Z值较大的年龄、糖尿病、急诊、切口类型4个森林图(图1~4)。

3 讨论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在医院感染中排第三位,仅次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3]。手术部位感染成为医疗质量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

它与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有关,更重要的是它造成患者巨大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因此,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识别高危人群,对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表2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的Meta分析Tab.2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图1 年龄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Fig.1 Effect of age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图2 糖尿病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Fig.2 Effect of diabetes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图3 急诊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Fig.3 Effect of emergency visits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图4 切口类型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Fig.4 Effect of incision type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国内大量文献报道了手术部位感染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4-5],但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对近15年的文献做一全面筛选评价后,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求全面认识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纳入了普外、胸外、神经、骨科等不同的手术类型,虽然各种手术类型的危险因素不同,但对其共性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仍可指导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51篇文献共提取危险因素11项,经meta分析筛选出性别、年龄、糖尿病、急诊、全麻、切口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是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提示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工作中,可针对这8项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如糖尿病患者在术前控制血糖、术后加强对手术切口的监测,做到全面监控。

本研究共纳入51篇文献。从研究类型看,论证强度较高的队列研究仅4篇,故对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探索,需更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以指导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在51篇文献的原始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根据意愿选择了部分危险因素,忽视了医务人员和手术室环境等因素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建议后续的研究尽可能增加医疗环境因素(如手术室空气质量、手术器械的管理等)和医务人员(如手卫生、术中手套破损情况等),以获得不同危险因素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增加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为二次文献评价,其论证强度受到纳入研究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纳入51篇文献,但由于手术类型不同,各研究所涉及的指标、结局和分析结果差异较大,限制了本次系统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

在纳入的研究中,7项危险因素为二分类变量,在各研究中分组标准一致。其余4项危险因素在各单项研究中分组不尽一致,如有11项研究提到BMI较高是危险因素,但各个研究的危险划分的标准不同,王振华[6]研究显示BMI>24 kg/m2将增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而郭启等[7]的研究显示BMI>25 kg/m2将增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武会军[8]对于剖宫产手术的研究报道肥胖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但孕产妇有无BMI≥30 kg/m2被诊断为肥胖。本研究分析只计算了以BMI>23 kg/m2为划分标准的4篇普外科手术文献。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因素,多项研究结果是危险因素,但各个研究的危险划分的标准不同,本研究只选择了分组标准一致,手术类型相似的文献进行了合并,故各危险因素的文献数量并不多,还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1] Wells G,Shea B,O'Connell D,et al.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nonrandomized studies in meta-analysis[EB/OL][2012-01-11].http://www.ohri.ca/ programs/clinical_epidemiology/oxford.asp.

[2] Higgins JPT,Green 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1.0.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2011,195(2):103-110.

[3] 任南,文细毛,吴安华.2014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5(2):83-87.

[4] 褚福涛.大肠癌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研究和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D].北京:解放军医学院,2015:8-9.

[5] 马锐,陈建常,张春浩.手术部位感染主要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9):2338-2340.

[6] 王振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4):3463-3464.

[7] 郭启,张辉,王文爱.研究骨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6(6):40-43.

[8] 武会军.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887-888.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XIAN Jiangyan1,WANG Zhong2,WANG Rongli1,HUANG Xinling3,CHEN Wei3,HE Wenying3
1.Depart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2.Dean’s Office,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Hospital,Urumqi 830002,China;3.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fic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ihezi 832008,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Published literatures in China were retrieved for 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es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from databases including SinoMed(CBM),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VIP,and Wanfang from 1 January 2000 to 31 December 2015.OR value and 95%confidence interval for random effect model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Results A total of 51 literatures and 110 163 surgery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including 8 853 cases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The results of random-effect meta-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cluded gender,age,diabetes mellitus,emergency visits,general anesthesia,incision type,incision length,and duration of operation.Conclusion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risk factors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re obtained through systematic review,which increases the argument strength of the study.

Surgical site infection;Risk factor;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

R656

A

2095-378X(2017)01-0039-05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1.013

2016-12-2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科技项目(XJBTWK-201602)

先疆燕(1990—),女,住院医师,从事医院感染管理

何文英,电子信箱:hwy909@163.com

猜你喜欢

部位危险切口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喝水也会有危险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拥挤的危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