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HDL的多接口控制设计

2017-05-11赵杰

商洛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码管原理图顶层

赵杰

(商洛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种接口协议现已广泛用于各大领域,从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到民用通信、多媒体技术等都涉及到接口的应用[1-2]。常见的有A/D、D/A、SPI、IIC、CAN、VGA、PCI等。一般的实现方式以专用接口芯片或单片机、DSP控制实现为主[3-8]。专用芯片需要为各接口协议专门配置,会增加系统成本。单片机在很多简单控制上可以处理,但是计算速度和性能很有限[9]。例如使用单片机进行A/D、D/A转换,进行一个采样周期中必须完成的很多操作步骤才能实现。由于单片机指令的指令周期长,因此对于速度稍高的器件就无法控制[10],DSP等器件处理能力相对较强。单片机、DSP等若要实现多种接口同时控制难度较大,而且后期扩展接口不方便。本文利用FPGA允许重复擦写、在线配置灵活的特性[11-12],对常见的A/D、D/A和VGA三种接口实现同时控制。利用主流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描述接口控制功能,顶层设计采用原理图方式来实现,而且系统允许后期扩展接口。

1 A/D接口控制功能及实现

本文以控制TLC549芯片为例。TLC549是8位A/D转换器,采用开关电容逐次逼近的方式实现模数转换。本文设计使用该芯片采集模拟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将转换后数值通过数码管显示,主要过程如下:

1)产生AD采集时钟信号clk以及数码管扫描时钟ioclk,初始化A/D。

2)AD采样,当cs<=0时,开 CS片选,当cs<=1时,关 CS片选。

3)将采集的数据data转换为十进制数segdata。

4)数码管扫描显示。

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A/D接口控制仿真

2 D/A功能及实现

本文设计使用DA芯片TLC5615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数据位12位,其中10位是有效位,2位是填充位,填充位补0即可。主要控制过程如下:

1)初始化 TLC5615。

2)设置TLC5615片选信号cs。

3)等待转换完成后拉低片选,即cs为0时传送有效数据。

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D/A仿真结果图

3 VGA接口功能及实现

本文设计可以控制VGA接口,使显示器显示色带,在实验中使用到了9个IO口,各用3个IO口分别代表 vga_r、vga_g、vga_b即红、绿、蓝三原色信号。为使色带便于观察,不宜显示太多颜色,选择少量颜色即可。主要控制过程如下:

1)产生存储颜色数值的信号。

2)要实现色带的显示,必须有有效显示区标志和有效显示区坐标,即产生同步行同步和场同步信号(hsync信号和vsync信号)。

3)根据颜色存储数值,分配给 vga_r、vga_g、vga_b三个信号,显示屏显示的颜色是三种颜色的叠加。

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4 各接口总体实现

本文设计用同一个时钟控制VGA接口、ADC接口和DAC接口使各个现象同时实现。顶层设计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各接口总体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顶层设计在Quartus II中编译结果如图6所示。可见,即使对EP2C5T144C8N这种硬件资源很少的器件,也只消耗了1/4左右的逻辑块,后续若要进行扩展接口控制也很方便。

图3 VGA接口仿真结果

图4 顶层设计电路原理图

图5 顶层设计仿真结果

图6 顶层实体编译结果

5 结论

本文设计中采用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体现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各个模块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更好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节约了系统资源。在调试阶段,可根据某一个接口模块的功能实现情况进行调试。后期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更多接口控制的扩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娟.基于C8051F040单片机与CAN总线的某自跟踪雷达系统控制电路的研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3):34-35.

[2]刘英男,綦声波,吴学英,等.海洋气象观测用低功耗智能型气压传感器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6,37(1):96-99.

[3]郎杭,张艳丰.多媒体pci接口控制芯片saa7146a及其应用[J].商情,2011(11):64.

[4]孔令荣.基于SPI接口的温度测量系统[J].电子科技,2013,26(2):79-82.

[5]胡家华,付文广,郜事成,等.STC15F2K60S2单片机与CAN总线接口的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4,33(17):55-58.

[6]花魁,沈捷,周柱,等.基于DM6437的图像采集与VGA显示系统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1):26-29.

[7]潘兴明,石倩,路胜杰,等.基于海明编码的EEPROM数据存取功能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5,23(7):162-165.

[8]段云强.基于DSP与PIC单片机的CAN总线系统研究[J].电子测试,2016(13):26-27.

[9]白苗洁.基于微控制器的数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J].数码世界,2016(6):69.

[10]张英平,张朝阳.基于单片机的逐次比较型AD转换电路设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2):54-57.

[11]杨海钢,孙嘉斌,王慰,等.FPGA器件设计技术发展综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2(3):714-727.

[12]张鹏.浅谈FPGA器件设计技术发展综述[J].电子测试,2014(10):41-43.

猜你喜欢

数码管原理图顶层
微课教学设计之“数码管动态显示”
浅谈STM32核心板原理图设计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电路原理图自动布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rotel DXP 2004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Arduino编程
MC9S08FL16单片机数码管静态显示分析
单片机控制的四位数码管动态显示编程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