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68例

2017-05-11侯素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穴位埋线甘油三酯针刺

侯素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臀比、脂肪百分率、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针刺;穴位埋线;单纯性肥胖;甘油三酯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多有家族性肥胖病史,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及饮食过度、营养过剩导致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大而导致体重增加。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还易诱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多采取控制饮食、药物、手术治疗等方法,但研究表明,西医治疗肥胖症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出现反弹等现象。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肥胖属于“痰饮”、“湿阻”范畴,采用针刺、穴位埋线等治疗方法,效果确切。本次研究6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3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入选标准:①依据成人肥胖的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明确;②所有患者年满18周岁,排除因甲状腺功能减退、下丘脑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③排除存在心、脑、肾等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所有患者近半年内未进行任何有关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均知情同意本次治疗方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24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27.1±1.5)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13例,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26.8±1.2)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8±1.6)年。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取主穴曲池、上脘、中脘、下脘、大横、天枢、滑肉门、关元、外陵、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按症加减:肾阴不足加三焦俞、肾俞穴;胃脾气虚加胃俞、脾俞穴;肝阳上亢加太溪、太冲穴;心悸神疲加内关穴;多汗加复溜、合谷穴;月经不调、阳痿加肾俞、命门穴。在确定取穴部位后,取无菌针灸针(0.3mm×50mm),垂直进针,在进针得气后实施提插捻转补泻操作手法,每次手法操作间隔10min,留针30min,每周3次,12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36次。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穴位选择标准同对照组患者。在患者就诊后取医用碘伏对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常规进行消毒,取0.5cm 3-0规格羊肠线(青岛耐丝克医材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3650218号)置于9号埋线针前端,确定穴位后快速刺入,得气后缓慢退出针管,将可吸收外科缝线留于穴内实施穴位埋线治疗,取无菌棉球覆盖于穿刺部位,胶布固定。观察患者埋线半小时内有无不良反应,嘱患者当日不能洗澡,饮食清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每四周埋线一次。在患者可吸收缝线埋入治疗期间同时辨证取穴进行针刺治疗,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埋线3次,针刺36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好,均能坚持配合治疗直至疗程结束。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及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抽静脉血测甘油三酯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腰臀比及脂肪百分率。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肥胖指标(腰臀比、脂肪百分率、甘油三酯水平)比较;②依据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判定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MI<25,腰围减少超过10cm;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BMI降低3以上,腰围减少超过5cm;有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BMI降低2以上,腰围减少超过3cm;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BMI及腰围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相关肥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腰臀比、脂肪百分率、血甘油三酯水平等指标接近。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臀比、脂肪百分率、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针对肥胖症患者,现代医学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控制饮食等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较多副作用,当患者停止治疗时甚至出现体重反弹。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深入研究,中医治疗肥胖症受到极大重视。在中医学理论中,肥胖症患者多属于痰湿之体,后天失养、饮食不节,本为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标为痰、热、湿、滞,治疗应以化清降浊、调理脾胃为主。因此针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穴位时,应以脾胃经的穴位为主,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辨证选穴,通過健脾和胃、通腑泄热、化痰利湿达到治疗目的。在本次所选的穴位中,天枢为大肠的募穴,可化痰利湿、健脾和胃、疏导阴阳、通调肠胃;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可助运消滞、补益脾胃;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可沟通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通腑化痰;三阴交为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可调肝益肾、健脾利湿;曲池为大肠合穴,具有抑制食欲等功能;关元为小肠募穴,可调理下焦、助气利湿;中脘为胃募穴,可消除脂肪、调理脾胃等。通过针刺诸穴,辅以提插捻转补泻手法,可达到降脂减重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通过行针刺治疗,亦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表明针刺治疗对于单纯性肥胖症效果确切。

现有研究指出,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效果更加显著。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者患者实施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后,患者腰臀比、脂肪百分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单纯行针刺治疗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原因如下:①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通过针具将可吸收缝线埋入特定穴位,可吸收缝线在体内对穴位不断刺激可达20d之久,与单纯针刺治疗相比,刺激作用更加持久,刺激量更大。并且可吸收缝线留于穴位内,当机体进行日常运动时,可吸收缝线和临近的机体组织发生相对运动,犹如针刺行针,具有更加显著的穴位刺激效果。②可吸收缝线是生物蛋白线,在埋入穴位后其降解产物可诱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并激活巨噬细胞、抗体来分解、破坏可吸收缝线,分解为氨基酸、多肽等产物,以促进脂肪分解,降低体脂,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③埋线入穴后可提高机体营养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提高下丘脑区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体内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进而达到减肥目的。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穴位埋线甘油三酯针刺
高甘油三酯血症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概述
穴位埋线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