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车型行李箱盖锁扣断裂分析及改进

2017-05-11王朝锐李海波黄明新庞胜军

汽车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断裂材料分析

王朝锐 李海波 黄明新 庞胜军

摘要:某车型行李箱盖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锁扣断裂失效,本文通过进行扫描电镜微观分析断裂样件,确定锁扣失效的模式;然后通过对锁扣力学性能、零件定义、车身制造精度及装配调整等方面展开分析,得出锁扣耐久性能不高和装配调整较差等主要原因;最后通过更换锁扣材料、局部结构优化和提高装配精度;经实车验证有效地解决了锁扣断裂问题。

关键词:行李箱盖;锁扣;断裂;分析;材料;装配精度

1.绪论

随着中国快速步入汽车社会,汽车已经普遍进入中国家庭。三厢轿车由于其较大的后备箱储物空间获得广大家庭的青睐,行李箱盖作为车主使用频次较高的部件,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舒适性,给客户带来良好体验,如果客户在用车过程中,如果存在行李箱锁扣故障造成锁不上或者突然弹开等现象,会引起客户的强烈抱怨,还会影响品牌形象。某车型在上市后,售后反馈客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存在锁扣失效,行驶过程中存在行李箱盖突然弹起的现象,经对故障车辆查看,发现行李箱盖存在断裂失效现象,这引起了客户强烈抱怨,必须快速解决此问题。

2.行李箱盖锁扣断裂失效模式分析

为了快速解析锁扣断裂问题,下面结合断裂失效模式,分析锁扣断裂的产生原因。

市场售后部门提供了某车型出现行李箱盖无法关闭的一些数据,我们随机抽取9辆故障车,见图1所示,经初步查看故障车确认是行李箱锁扣已经断裂(图2),锁与锁扣的啮合部位存在磕碰痕(图3)。为了更好的解析锁扣失效模式,需要对其进行断口分析和扫描电镜微观分析。

2.1锁扣断口分析

经过断裂实物断口分析,见图4所示,九件行李箱盖锁扣的断裂形态类似,在锁扣的框形部位两条边处分别发生断裂,对应的断口分别编号为断口A和断口B。断口A为典型的双向弯曲疲劳断口,裂纹起源于锁扣相对两侧的次表层(据表面约0.2mm),最后断裂区呈线条状并位于断面的中部;断口B表现为拉伸疲劳断口,裂纹呈周向起源,最后断裂區在断口心部并呈圆环状。和断口A相比,断口B的最后断裂区面积较大,据此判断断口A部分先发生断裂,而后断口B处发生断裂。

2.2电镜微观分析

由于九件锁扣的断口形态类似,下面选取4#锁扣断口进行扫描电镜微观分析。断口A的微观形貌从两侧表面到心部依次为沿晶-韧窝+准解理-疲劳-韧窝。即:表层为过载开裂形态,然后过渡到疲劳开裂,表层过载开裂特征与次表层疲劳起源区特征有明显的分界线(见图5中的A2和A5),最后在断面中心处瞬间断裂,最后断裂区呈线状(见图5中的A4)。断口B与断口A类似,从表面到心部的微观特征依次为沿晶-韧窝+准解理-疲劳-韧窝。表层过载开裂区与疲劳起源区同样分界明显(见图5中的B2)最后断裂区在断口中部并呈圆环状。

通过断口微观特征分析表明,行李箱盖锁扣在疲劳开裂前,其表面已存在因过载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初始裂纹。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判断行李箱盖锁扣为疲劳断裂,发生疲劳断裂的原因是其表面存在初始裂纹。

3.行李箱盖锁扣断裂原因解析

针对初始裂纹产生的原因,从锁扣的工作原理进行解析,见图6所示,其主要是从零件的性能定义、零件的产品定义和车身制造调整等方面进行分析。

3.1零件性能定义

由于该锁扣为供应商所供零件,为了更好检查发生断裂后的零件是否满足定义要求,对锁扣的强度进行分析见图7,经过分析,锁扣的强度满足强度定义,表1:

为了能进一步核查锁扣的耐久性能要求,采用CAE软件分析锁扣耐久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得知(图8)锁扣断裂处的循环18700次,较目标要求(2万次)偏低较多。当车辆行驶在路面状况不良的道路上时,存在锁扣断裂的风险会加大。

3.2零件材料核查

3.2.1金相组织

经过金象组织分析,该锁扣板厚2.5mm,经过碳氦共渗处理,金相组织:心部为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图9所示,表面组织为马氏体。

3.2.2化学成分

为了确定锁扣的材料是否符合定义要求,采用直读光谱测表层和心部(距表面距离≥0.4mm)的化学成分,见图10:

3.2.3维氏硬度梯度

锁扣心部硬度137HV0.3,表面硬度632HV0.3,渗层深度0.32mm。采用维氏硬度来表征从表面硬化层到心部的硬度变化,见图11,有效硬化层深度0.09-0.1mm 515HV0.05(参考GB/T 9450-2005)。

3.2.4材料分析结论

综合分析,推测锁扣材料所用材料牌号为SPHC,板厚2.5mm;零件表面经过碳氮共渗处理和淬火回火处理,表面硬度632 HV 0.3,有效硬化层深度0.09-0.1mm。

3.3锁扣探伤检测

为了检查锁扣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是否产生缺陷,进行锁扣抽查工作,对零部件进行着色探伤分析见图12,经过分析,锁扣没有产生缺陷。

3.4锁扣装配工艺核查

经过调查锁扣的装配过程,发现总装制造时在调整锁扣需要用榔头用力敲击调整,导致锁扣表面产生缺陷。从零件的失效分析来看,锁扣的断裂失效形式首先是表面产生为裂纹,然后裂纹扩展,直至最终彻底断裂,通过断裂的锁扣表面裂纹进行分析,锁扣表面已经产生微裂纹,车辆交付用户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失效。带有微裂纹锁扣的车辆经过用户使用后极有可能发生断裂。

进一步调查发现,强行调整锁扣是由于安装时锁及锁扣的对中性很难调整到位,导致由于锁和锁扣的安转时是Y向调整量很小,关闭行李箱盖时锁扣会磕碰行李箱锁,导致关闭不畅如图13,为此,现场装配工人不得不通过榔头敲击的方式来调整锁扣,导致锁扣表面产生微裂纹,经过分析锁及锁扣的尺寸链,计算得出按照冲压件的公差分配,车身的焊接精度无法满足装配要求。

从尺寸链的分析结果来看,按照当前的冲压件精度和焊接精度控制要求,锁和锁扣发生磕碰的概率在58.3%如图14,生产调试过程中发生锁与锁扣的磕碰的概率较高,导致只能通过强行调整锁扣来保证锁与锁扣的对中性能。

4.解决方案及验证

根据原因分析,引起锁扣断裂的原因如下,见表2,并给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分别进行分析验证。

4.1锁扣结构优化

首先是优化锁扣的结构,将锁扣局部较薄弱的部位进行加强(图15所示),经过CAE仿真分析结果来看,从云图上可知(图16),锁扣两侧变宽后薄弱点从拐角处向右侧转移,且更集中。原方案锁扣折弯处循环次数18700次,新方案为22000次,增长17.6%,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满足要求。

4.2锁扣材料更改分析

材料由SPHC换成QSTE420,循环次数明显增长,1890000次(见图17所示),相比未改善前18700次,效果非常明显,可以采用。

4.3车身制造精度和装配调整

为了降低工人在锁扣装配过程中对锁扣造成锁扣伤害发生的概率,在原有锁扣调节量的基础上(图18),增加了锁扣的调整量,对后门槛梁及锁扣加强板等零件进行优化,将锁扣的Y向调整量更改±3mm(图19)。同时,为避免因锁扣安装孔变大导致松脱风险,锁扣拧紧力矩由4.5Nm±10%增加至10Nm±10%。

经过实际装车验证发现,增加锁扣的调整量之后,有效降低锁扣装配环节磕伤的风险,同时现场工人采用工装进行调整和装配,不会对锁扣进行强行敲击来调整。

4.4实施方案效果

通过优化锁扣结构和更换材料的方案,并进行制造装配调整,保证锁和锁扣开闭对中,经过路试及开闭耐久等耐久性验证后,锁扣均没有断裂。并且通过后期市场反馈来看,锁扣的优化方案已消除了锁扣断裂现象的发生。

5.结论

本文针对锁扣的断裂失效模式和断裂原因进行了解析,从设计和制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失效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后期车型锁及锁扣的开发积累了经验。

对于此类涉及到耐久可靠性零件的改进验证周期及费用均较高,需要耗费过多的精力与金钱,因此在后续车型开发过程中,建议尽量选择强度更高的锁扣材料及结构,提高锁扣自身的耐久可靠性,來避免锁扣的失效。

猜你喜欢

断裂材料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可爱的小瓢虫
浅谈弥合城市断裂带的可实施性意见
马蹄环断裂故障的分析与探讨
材料
青海省门源县红沟铜矿矿体特征及成矿控矿因素探讨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