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戒与三畏

2017-05-11乔迈

领导文萃 2017年9期
关键词:三戒法度圣贤

乔迈

《论语·季氏》中言,“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故不同的年龄阶段,人警戒的重点也不一样。“少之时,血气未定”,指少年身体和心智还未发育成熟,经验缺乏,容易受到美色诱惑,所以主要戒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指中年人正值年富力强之时,身体心理都已达到巅峰,这个时候容易斗强争胜,所以主要戒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指老年人的身体开始衰老,心理上也慢慢消磨掉了志气,易计较得失,所以主要戒得。

古语有云:“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讲的是人要有畏惧之心,在中國古代,畏惧文化也是保证官员们廉洁的重要手段。

《论语》里,在“三戒”之后,孔子紧接着讲了三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上天的命令,也可以理解为规律,人应该努力去认识并遵从天命。知道了自己能力的限度和范围,又无所违逆于心,故“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不逾矩”,通常理解为不越过法度,而法度、规矩深层的意义在于规律。敬畏天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故积极进取,哪怕“知其不可为”也努力为之;敬畏天命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故不会为所欲为,恣意妄行。

要实现社会有序地运行,就必须各司其职,下级服从上级,这就需要建立领导的权威。而且如果领导当选的制度合理,对领导的监督到位,领导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更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我们越敬畏领导,越有利于民众,有利于社会。

圣人之言就是圣贤之言。正是圣贤之言,激励并帮助先民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圣贤之言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是敬畏。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猜你喜欢

三戒法度圣贤
魏榆晓:遵循法度,方为上乘
《法度与美》写作指导
汉字故事之圣贤的寂寞
“君子三戒”皆养生
境随心转是圣贤
修身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喝茶聊天聊“圣贤”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
读书“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