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法制教育明亮童心世界

2017-05-10倪丹丹

新课程·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生活化教学教学方式

倪丹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人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首要标准,树立法制观念是新時代的客观需要,也是法治社会对学生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进行法制教育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法制教育;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

作为品德教师,可以利用品德与社会的学科优势,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基本的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运用法律知识思考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现象,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规范自身行为,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

一、积累法制素材——保障法制教育的环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了解和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案例和材料,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法制宣传教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只有教师自己拥有丰富的法制素材,才能在课堂上将法制内容与教学环节巧妙融合,使法制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找准契合点——调配法制教育的养分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蕴含着相当多的法制教育内容,但在教材的单元体系中并没有准确说明。因此教师需要对各单元教材进行认真的梳理,找准教材与法制教育内容的渗透点,并进行巧妙整合,使教材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在执教四上《集体处处有规则》这一课时,便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让学生从身边的规则谈起:交作业的规则、上学过马路的规则、集体生活的规则等。

除此之外,三年级上册的“七彩的社会生活”单元的《热闹非凡的市场》《农产品的家园》《走进大工厂》适合渗透《价格法》《食品安全法》《节约能源法》;“东西南北中”单元的《我国的行政区》适合渗透《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等。

三、创新教学方式——翻耕法制教育的土壤

1.创新课堂结构形式,无痕渗透法制教育

在法制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的各种情境和活动,使内容的呈现与开展的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明理类的教材课文适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对道德观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有明确、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产生认同感。

例如,三下“东西南北中”单元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生活在地球村”单元的课文都适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师可通过参观访问、看录像、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明理,让学生明白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六上“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单元的《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更是直接向学生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内容,渗透着法制教育。

激情类的教材课文则可以通过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如,六下“我们爱和平”单元的《不平静的世界》《携手共创和平》等课文可以渗透《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朗诵、角色表演、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对“和平条约”的呼唤,通过将法制教育、德育与知识学习相融合,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激发学生的和平意识、爱国情感。

导行类的品德教材则可通过解读导行规则、辨析行为对错、角色扮演试行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如,四下“我看家乡的新变化”单元中的《交通连四方》和五上“安全伴我行”中的《红绿灯》适合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靠边走,使学生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把品德教学的导行同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各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知行统一”。

2.发挥小组合作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学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将法制教育真正渗透入课堂。尤其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最受学生欢迎。

如,教学六上“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单元的《向邪教宣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完成课前“学习《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文件”“调查身边的宗教信仰”的导学案,课中小组合作表演法制小品“中毒的一家”,在辩论“迷信是不是邪教,迷信和佛教的区别”的环节小组合作的形式更显生气与活跃。课尾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如何拒绝他人邪教宣传”等形式对课堂进行发散性总结,在课后还可根据当天的法制主题布置小课题探究任务“如何劝导周围的人远离邪教”,向他人宣传我国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结课时采用小组互评的形式来促进组内成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携手学校主题活动,拓宽法制教育的途径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法制教育,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渗透课堂教育,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展法制教育。

首先要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仪式宣传教育活动,如3月为“安全教育月”“青少年维权行动月”,“6.26”是“国际禁毒日”,“12.4”是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学校还可通过学生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入队、入团等仪式,精心组织设计,设计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法律的关系,培养爱法、敬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

其次,把法制教育与班级的班队课、中队活动课结合起来,也可以与学校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集体要有纪律、要有规则,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的能力、按规则办事的习惯。

当然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学法守法征文、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请派出所的校外辅导员为学生做法制讲堂,进行当面对话、法律咨询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把生活搬进课堂——链接法制实践的成长舞台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身边的新鲜事,直面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时代的发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材适应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收集法制教育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回归现实,活用教材,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法律教学不是孤立于道德之外、脱离生活实际的说教。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法律模块的教学不只是法律知识及法律条文的普及,更应重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注重课堂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课堂结构形式,无痕渗透法制教育;发挥小组合作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携手学校课外主题活动,拓宽法制教育的途径,让“情理”在“法理”中自然流淌,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法制意识,加强法制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浅谈小学品德课与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6, 24(24).

[2]孙平.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刍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20):12-13.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生活化教学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