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铁岭秧歌戏剧目创作

2017-05-10贺力秋

青年时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铁岭秧歌剧种

贺力秋

铁岭秧歌剧是铁岭文艺工作者在整理铁岭地区传统秧歌戏的基础上,结合二人转、东北民歌等艺术形式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戏曲剧种。遍观其成长之路,虽然充满了坎坷,可是目标明确,前景坦荡。如今,铁岭秧歌剧进入一个前进发展的瓶颈期,何去何从,前进之路又该如何是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关于铁岭秧歌戏的剧目创作,我淺谈几个观点,以供参考。

一、铁岭秧歌戏的风格特色

秧歌戏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劳作,以及庆贺各种节日,载歌载舞,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吸纳地方音乐,戏曲,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向地方戏演变。

秧歌戏的表演大开大合,风格火爆热烈,同时又有滑稽幽默的特点。动作刚柔兼济,有浪有逗,有媚有俏。多人配合,场面热闹。

秧歌流传于东北东村,东北人一年四季——“忙三闲一”冬季农闲时节大多围绕在村里进行农闲活动,因而东北秧歌的形成大多融入了粗犷豪放的特征。冬季农村节日很多: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等等,正月里讲究锣鼓宣扬,寻求新的一年丰收喜庆,从这也能看出东北秧歌与萨满祭祀、社戏是有一定渊源的,同时,秧歌戏中很多的人物形象夸张,代表特点是“大红大绿”“烟袋手绢”这也是东北人追求喜庆,热闹的生活习惯的真实写照。

戏剧艺术是人类生活和情感的直接反映也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外化,铁岭秧歌戏通过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体现了东北人的感情和个性。各种不同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辨别各地艺术形式风格的相同点和差异。很好地展现了东北大秧歌的风格特征,并通过其秧歌的这种艺术特征,表达了东北人民对黑土地的热爱。

二、创作现状与困境

(一)铁岭秧歌剧的戏剧个性尚显不足,缺乏特色。风格是民间艺术的精髓和特征,是体现民地域文化特征的主要标志。这种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当地居民长期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所决定的。秧歌戏作为一个新兴的民间小戏,应该注重其发展个性,特色,区别于其他兄弟剧种形成独有的艺术魅力。

(二)音乐创作受限。音乐创作是一个剧种发展的关键,很多的地方剧种就是因为音乐唱腔没有系统记载、广泛流传从而逐渐没落,乃至失传,秧歌戏的音乐创作受限,没有跳出二人转的音乐藩篱,剧种特色不明显,没有独特的音乐旋律。

(三)剧本创作迷茫、缺乏代表剧目。秧歌戏的剧本创作方向并不明确,因为其独特的戏剧表现形式使得本身并不突出的戏剧性更加不明显,从而导致创作者发生分歧,是注重唱腔,程式化,舞台美感还是注意剧本自身成为纠结点,另外戏曲剧本创作应遵循独有的创作规律,“话剧、小品加唱腔并不等于戏曲”,目前来说秧歌戏并没有一个代表剧目,能够支撑起整个剧种的创作方向。

三、发展方向

(一)以全新角度诠释人物,揭示主题。社会再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的丰富,对问题的理解也在发生改变,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就会具有另一番新意。可见戏剧的内涵在于不同的诠释,另外,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戏剧的主题,想要反映的主旨,这是不可模糊的也是不可强行灌输的,需要通过艺术的展现,让观众领略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增强故事性。戏曲作为戏剧艺术,戏剧内容的故事性必不可少,传统戏曲故事大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名著小说,善于塑造人物,而有一部分剧目的矛盾冲突并不激烈,这些剧目虽然很精彩,不过是以唱腔、身段取胜,并不是故事本身具有戏剧性,因而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增强故事性,让观众不止“听得痛快”也要“看的过瘾”。

(三)取材于传统,不拘泥于传统。戏曲故事大多选自古典名著、正史野史、民间传说等等,也有一部分剧目是根据实事、名人事迹改,近年来各个院团、院校不断创新,也曾将外国名著如《王子复仇记》、《基督山伯爵》甚至童话《白雪公主》搬上了舞台,这种尝试是好的,毕竟民间戏剧要走出国门就要和世界接轨,不断地创新、改革,即便失败了也是逐渐的积累经验,我倒是认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以中国传统价值观为依托,戏曲美学必须要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大可拿来我用,博彩群花,将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经过移植,再创作,化入我们的剧目中,成为一条探索的途径。

(四)音乐复杂化。“兼容并蓄,吸纳各家之长”是戏剧发展至今的艺术源泉,纵观戏曲发展史,任何一位大家都是经过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身条件,融合再创造之后才取得辉煌成就的,铁岭秧歌剧作为一个新兴的剧种,在音乐创作上应该别出心裁,虽然脱胎于二人转,但不应该受其限制,多多借鉴东北民歌、皮影、东北大鼓等戏曲曲艺形式,打破板腔、牌子的界限,“拿来我用”只要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美,这种创造就是成功的,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纸上谈兵,闭门造车不会有实质性的成就,目前,铁岭秧歌戏尚且属于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检验出作品是否具有意义,因此,从雏形走向成熟需要大量的舞台实践,不断的修改,反复的锤炼,根据观众的反应,演员的创作过程,舞台实践的经验,不断的完善,最终才能使先锋戏曲艺术最终伫立在舞台上。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铁岭秧歌戏作为一门新生的艺术门类,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细节需要推敲,我相信,反复的艺术锤炼才是使戏曲艺术长远发展的必备要素。作为戏剧人,理应以振兴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探索中摸索经验,不断改进,最终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铁岭秧歌剧种
铁岭石油花样多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铁岭雷锋纪念馆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昌黎地秧歌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铁岭境内辽代州城设立的环境依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