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方法探析

2017-05-10马丽萍

青年时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马丽萍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趋势凸显,导致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文化自信弱化、缺失现象也随之产生。多媒体的发展,为外国文化的涌入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导致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也倍受影响,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也遇到了更多的困难与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及时把握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多元文化 大学生;文化自信

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呢?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有雄厚的基础。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历史已经浸润在每个国人心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价值观,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

随着当今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会受到多种观点的影响。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准确的分析各种观点的准确性,容易受到错误、落后思想的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了沖击,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中存在着文化自信缺失现象。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传统文化淡漠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自己的文化,将难以受到到自己国民的尊重、更难以得到世界的认同。目前,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存在知之甚少,认识欠缺的普遍问题,令人堪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学生主体对熟悉传统文化的需求不高,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对历史的把握浅尝辄止。如今不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与发展缺乏认知,知识的积累多来自课本。加之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够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甚至仅仅限于古代诗词与传统节假日,对历史等文化知之甚少。

(二)对传统文化盲目自卑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中华传统文化亦是如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秉着包容与辩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精华部分要大力弘扬,不断创新,将其与中国现代化实际相结合。对于糟粕部分,要勇于承认,及时舍弃。整体而言,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立场鉴定,热爱党,热爱祖国,但是,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大学生开始淡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先辈用生命换取和平的历史,反而是只看到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对党的信仰不够坚定,对党的热爱不够炙热。许多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考前临阵磨枪,突击背重点的现象,由此可见,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难能可贵。

(三)对外国文化盲目接受

同时,多元化浪潮下,西方文化越来越严重地影响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无论是早年的肯德基、麦当劳,亦或是如今的iphone手机,或是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白色情人节等西方节日,都早已深入人心,融入到青年人的生活中去。好莱坞大片占据票房榜,国产电影却备受冷落。 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思维模式、意识形态都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西化,对外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过分盲目追崇,已经严重动摇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新媒体的影响

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快速获取信息。相比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能够熟练融入新媒体时代,对其运用可谓得心应手。新媒体正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了解时事热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丰富大学生生活、拓宽大学生事业、施展才华的重要平台。

但与此同时,新媒体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了问题与挑战。由于其多元化与多样化的特点,也加大了消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容易被有用心之人利用,扭曲事实,误导大学生的思想,加大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

(二)文化断层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没有被充分弘扬,也没有结合时代特色改良创新,同时,新的时代下也没有形成为大多数所认同的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主流且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导致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断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迷茫与不自信。

三、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堡垒作用。

新媒体时代,用好这把双刃剑,占领先机,就可以讲新媒体在文化传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一方面应该加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对新媒体的科学掌握与有效应用。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平台,成立特色板块,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定期推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加强舆情管理,对于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负面思想及时处理,做好积极的舆论引导。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打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与内容,改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该课程的认可度,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与意愿。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

此外,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关系也较为密切,有便利的渠道了解学生的动态。因此,辅导员应该发挥其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以身作则,首先成为文化自信之人,从而成为学生文化自信的标杆。

(二)注重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养成的作用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深远,是孩子学习的标杆。父母培养子女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通過日复一日的熏陶,例如书法学习、诗歌朗诵、观看彰显中华文化的节目、阅读相关书目,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子女形成一定的文化自信,对于子女对中华文化的困惑及时解答,引导子女从小就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文化自信心。

(三)坚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发展既要与时俱进,又不能随波逐流;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固步自封。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勇于创新,在新旧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只有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才不会让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眼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 文化多元化趋势凸显,多媒体的发展,为外国文化的涌入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导致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也倍受影响,导致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文化自信弱化、缺失现象也随之产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引导大学生坚守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及时把握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 北京: 群言出版社,2007: 190.

[2]孙秀玲,杨海萍.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