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茶产业发展的供给侧改革九三学社贵州省委调研报告

2017-05-10

贵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园供给贵州

课题组组长: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邓 燔

课题组成员: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邹 溪 袁庭科 邓 海

九三学社黔南州委员会:王国祥

本调研报告是在收集全省茶产业的相关数据,实地调研韩国济州岛、毛里求斯、杭州、湄潭、都匀、瓮安、惠水、贵定等地,并对50名以上茶产业相关的人士做访谈,其中包括国际茶业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华南农业大学等专业人士,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而完成。

贵州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高山绿茶、生态绿茶和有机绿茶的重要产地,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截至2015年底,贵州茶叶面积达689.2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6.8%,茶产业总产值214.8亿元,综合产值404.9亿元,实现了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量变积累,实现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所提出的目标。换言之,茶产业已经成为贵州保护自然环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绿色产业,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领农民脱贫、提高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成为农产品加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成为展示贵州形象、促进开放开发的“名片”产业。应该说,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非常罕见。但是,贵州茶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以下的挑战:

第一:作为与咖啡和可可并列的三大饮品之一,茶叶在国际和国内大环境中整体产能过剩,下图1为国际茶叶产量从1995年到2015年的增长,这十年的增长幅度为211%,其中55%的增长来自于中国,而国内的增长很大部分来自于中西部的茶叶种植省份,比如贵州、湖南、云南等省份,而同期,世界上的饮茶人口或者人均茶量却没有太大的增长,因而就国际形势而言,茶叶的产能是过剩的。再来看国内的茶叶产销形势:一方面,市场消费能力明显下降,茶叶批发零售销售价格持续走低,传统茶叶经销商大面积亏损;另一方面,茶叶产量二十年连续增加,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同时还有很多新种茶园未来几年也将陆续进入采摘期,可以预测未来3-5年茶叶产量还将继续增加,尤其是贵州。

第二:国际大宗茶叶采购价格持续低迷以及茶叶出口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图2是2013-2015年各个主要产茶国茶叶的平均离岸价格(FOB),其中中国的茶叶离岸价格仅次于斯里兰卡,即便如此,其价格也相当低廉,仅为4.13美金每公斤,按照现有汇率计算即为每斤13.5元,这么低廉的平均价格,同时伴随着汇率波动、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劳动力价格、价格不断上涨的茶叶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农资,出口茶叶的利润空间也就越来越低。此外,茶叶出口贸易壁垒也越来越高,2016年1月起,欧盟将执行多项茶叶农残限量新规,提高抽检比例,新规对来自中国的茶叶(不管是否添加香料)中氟乐灵(限量0.05毫克/公斤)的抽检比例提高到10%。此外,欧盟正酝酿一项针对来自中国茶叶的强制性标准,考虑把食品中的高氯酸盐限量定在0.75毫克/公斤。由于高氯酸盐使用广泛、不易分解,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一旦欧盟确定限量标准,可能对我国茶叶出口带来巨大影响,对于在对外出口刚刚起步的贵州茶叶来说,也极具挑战。

图1:1995-2015年世界茶叶产量增长示意图

第三:人均饮茶量偏低,其中年轻人群喝茶的比例越来越低。2015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为198万吨,茶叶产量为世界第一,占全球茶叶产量的39.4%。虽然产量大,但是茶叶的消费量却不是最多的,人均喝茶量在全球排名连前20都未达到,全球茶叶消费量最大的是英国,国内的人均最大喝茶量在广州。贵州虽然是茶树的起源地,但是饮茶的氛围并没有广东、福建等地浓厚。贵州生产出来的茶叶,如果首先在当地都没有一定消费量的话,这样的产业是不可持续的。

第四:茶叶产业规模小而凌乱,多头管理,无人负责,导致该行业宏观调控乏力,生产企业各自为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贵州茶品牌资源整合滞后,企业缺乏联动协作意识。众多企业各自为政,品牌杂乱,知名度很小,难以被国内、国际市场认同。全省年产值过亿的企业屈指可数。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贵州茶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茶产业要消化过剩产能,成功升级转型,度过卖茶难关,同样必须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提高茶叶品质、优化各类存量,塑造茶叶品牌。那么,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在谈供给侧改革策略之前,先来理解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贵州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使贵州茶产业成为更加闪亮的五张名片之一,并实现弯道超车,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

图2:2013-2015年全球主要产茶国的茶叶平均离岸价格

(一)大力推进茶旅一体化,茶园作为贵州“绿色产业”的代表,可以说在发展山地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上具备先天优势。将“茶园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进行重点发展,把游客带进茶园,既有助于丰富茶产地的产业形态,也有助于游客、茶客进一步了解贵州丰富厚重的茶文化,进一步助推贵州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现在湄潭、瓮安、石阡等地已经有茶旅项目,但还比较初级。将来的发展,要将已有的旅游景点与茶旅进行有机结合,而不是单一打造一个点,这样同时也能够对旅游进行升级,在现有旅游区进行茶叶推广和免费试喝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节假日,在一些重点景区如黄果树、荔波小七孔、平塘大射电等地,可以由政府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一些专门的贵州茶展示窗口,这些展示窗口以茶文化体验为主、销售为辅。从茶园观光游到度假休闲游,通过税收、各种相关项目支持,支持相应的企业或者合作社发展集茶旅、自然教育、养生、禅修、休闲体育等相结合的轻奢或者野奢型茶旅项目。下图3为济州岛西广茶园附近的O’Sulloc博物馆。该馆以绿茶为主题而建,里面有茶馆、体验馆、艺术馆、文化馆、更有相应的茶食品和绿茶护肤品……更有一大片清新的茶园。到此一游的人,身临其境感受茶文化的熏陶,对这些美景美物的陶醉便自然转化为了解学习传统茶文化的求知欲,这种茶品牌建博物馆开创了复合经营的新思路。

(二)以茶为核心,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支持开发有一定档次但是性价比高的茶叶系列产品,提供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和贵州本地民族文化产品结合。这种开发,应该有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研发经费的引导。开发出来之后,又可以对整个贵州的旅游纪念品进行供给侧升级,摆脱传统旅游纪念品在丽江、桂林和贵州都差不多的窘境。以现今的日本为例,抹茶产业已发展得非常庞大。抹茶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人工色素,除了直饮外,作为一种营养强化剂和天然色素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诸多行业,衍生了品种繁多的产品∶

食品类∶抹茶月饼、抹茶饼干、抹茶瓜子、抹茶冰淇淋、抹茶面条、抹茶巧克力、抹茶蛋糕、抹茶面包、抹茶果冻、抹茶糖果、抹茶布丁等。

饮料类∶罐装饮料、抹茶固体饮料、抹茶牛奶、抹茶酸奶、抹茶拿卡等。

化妆品类∶美容产品、抹茶面膜、抹茶粉饼、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实际上,贵州的绿茶、红茶也可以学习日本抹茶的附加产品,并按照图4的模式,消费者到了茶区之后,不单喝茶,还有茶菜肴可吃、茶汤泡澡、茶叶面膜保养皮肤,还可以作为旅行纪念品带走,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茶叶的下树率和利用价值,又可以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真正实现接二连三,同时结合线上销售,长远地将这些产品推出贵州。

图3:韩国济州岛悦诗风吟茶博物馆

(三)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物联网系统,真正实现黔茶的监控,真正做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先进的茶产业管理体系。省茶办胡继承主任说过:“质量就是黔茶的生命线,要保证生命线,就要严防死守。”因此建立茶产业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尤为重要,现在已在贵阳贵茶集团和一些大型茶企进行试点,应该联合相关监管部门和利益方,切实扎实地逐步实现全省茶叶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体系的形成,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并将专家纳入,形成监管、茶企、茶农、专家、采购商和消费者良性互动的平台。

(四)吸引外部资金建立产业基金,加大对现有茶园的投入,提高现有茶园的产出能力。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紧张,就茶叶产业而言,适当引入资本建立高效茶园,扩大生产的速度,加大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力度,更有利于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茶叶产业实施再投入,需要外部资本的介入,结合当前实际,通过对茶企引入境内外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者,集中资金,适度加大对现有低产低效茶园的改造及加工配套设施的投入,以提高茶叶产业的整体效益。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I PO或者上新三板融资,提高茶企实力和融资能力。

(五)政府牵头鼓励建立和发展一批专业的茶产业第三方服务公司或者农业合作社,运用现代高科技如无人机植保、机器修剪、农用机械施肥等,提供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高标准为合作社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服务,全面推行无公害茶园或者有机茶园的标准化生产.茶叶产品必须改革,让茶叶回归茶叶,快速合理地降低茶叶之外的成本,提供质优价低的农资产品,有效降低茶叶的种植成本。

图4:茶产业系列产品开发

(六)着力加大茶产业相关人才培养,任何产业的良性发展,归根到底都是相关人才资源的支撑,贵州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应人才的培养不在同一个频率上,如果不做出相关的应对,最终会制约黔茶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茶产业相关人才首先是针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提高,另外就是慢慢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其他行业的人才进来。茶产业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既能研发又懂茶产业发展的人才,或者销售人才等,不能仅仅依靠聘请如中国茶叶研究所的人做顾问就行,省-市-县(特别是重点产茶县)都要培养相应的茶产业人才。

猜你喜欢

茶园供给贵州
茶园飘香
贵州,有多美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沉醉贵州
湄潭茶园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茶园观色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