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强自信 包容共享
——对“东有龙井·西有凤冈”交流合作的再认识

2017-05-10徐嘉民

贵茶 2017年2期
关键词:龙井绿茶贵州

文- 徐嘉民

“凤冈自古翔金凤,龙井而今起健龙。”这是浙江省书法家、浙江省美术馆馆长斯舜戚为2015年10月30日在杭州举办的“东有龙井·西有凤冈”文化品牌交流论坛专门撰写的对联,形象地喻涵了举办此次论坛的意义。

2014年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这一命题作文时,特别指出这篇文章要深化做,大大地做。记得当时这一命题出来时,业内业外讨论激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风冈是凤冈,为何要攀附,比品质、比规模、比生态、比安全我们都比他们要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借此机会搭建平台,发挥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提升凤冈锌硒茶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天,随着浙黔两地文化的交流和有关合作的不断深入,业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概念不是专指凤冈锌硒茶与龙井茶的合作,而是搭建了浙黔两地如何加强深度、广度和宽度的交流合作。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当时出席论坛时形容:“西湖龙井是绿茶的龙头,贵州绿茶是龙身,凤冈锌硒茶是龙尾,龙头一摇,龙身一动,龙尾一摆,中国茶业就活了。”有需要就有创超,有大需要就有大创超。通过这两年来活动的举办,本人有一些体会和心得,以期抛砖引玉。

一、为所谓的“配角”正名

贵州部分茶人认为,贵州茶不应该给别人当配角,应该创品牌走自已的大市场,赚取更多的钱。

浙黔两省作为中国主产绿茶的大省,可以说彼此源远流长,感情深厚。就茶叶来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来自浙江大学等专家就扎根贵州,从事茶叶科技,机械的研发工作,开始筹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中央实验茶场,并由此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使贵州在以后的十年时光里一度成为中国现代茶叶的科研和种植推广的中心之一,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贵州在中国现代茶业的历史性地位和基础性地位。

时间尽管过去了七、八十年,但老一辈茶人们留下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了浙黔两地发展的史册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大批江浙茶商走进我们的茶园,带来技术、带来市场教会我们先进的炒茶技术,特别在加工技术上提升不少,培养了一大批种茶、制茶能手。

湄潭县七彩部落

随着贵州茶叶品质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广泛认可,贵州茶叶在江浙、山东等市场越来越受到经销商、销售商的青睐,许多江浙茶商纷纷涌到我们的茶园基地,直接订货。那个时候,交通和通讯不像现在这样快捷,很多茶商为了争抢第一批春茶,过完大年就赶过来订货。通过他们这一抢,增强了我们对市场发展趋势的了解,知晓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茶、如何开辟外面市场等。江浙茶商把茶叶运到当地后,换成他们的包装,贴上他们的牌子出售,我们只赚取了少部分利润。为此,我们很多茶企、专家、政府至今难以平静。

今天,我们很多不了解产业发展背景的人动不动就拿这个贴牌事来说事,说我们不应该去当配角,应该树自己的品牌,贴自己的品牌走大市场。看似我们只赚取了少部分利润,但是如果他们不来收购,我们的茶叶就不能大规模进入大市场,更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如何种植茶叶,发展面积。不要只看别人挑担不嫌累,知易行难啊。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在一无规模和产业基础,二无品牌知名度的前提下,我们拿什么去占领市场。事实上,贵州茶叶技术加工的提升,企业原始资本的积累,市场的前期开拓我们得益于江浙人,是他们教会了我们技术,知道市场在哪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凤冈乃至贵州茶产业今天的发展,我们必须感谢江浙人。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用“殖民地”“贴牌”“配角”这些不利于合作的语言来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当然,如何改变合作方式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二、“配角”带来的融合发展

时间追溯到2007年,在贵州加快茶产业的推动下,一大批江浙茶商已经不满足于收购茶叶了,开始纷纷前来建厂,投资兴建茶园,如浙江和泰等企业到遵义、铜仁等地建设茶叶出口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来贵州投资的茶叶企业已达300余家,大一点的有中国茶城、正安天赐茶业等。比如黎平县,每年的香茶基本上被浙江茶商收到松阳贴牌松阳香茶出售,但随之带来的变化是黎平企业得到了先期的原始积累,开始创品牌,同时,黎平香茶品牌在市场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品牌,已经与松阳香茶开始比拼市场。江浙等地茶商涌入,并邀请中茶所,中茶院,浙江大学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指导,对加快我们技术提升、市场拓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与此同时,来自安徽、山东、福建等地的一大批经销商、销售商开始关注贵州茶,纷纷前来寻求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等进行多层面的合作。

这些年,贵州茶叶界紧紧围绕“贴牌”“配角”这样的标签中一直在深入推动业界的大讨论、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的意识中激励我们不断改变自已,提升自已。

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请进来”,第一个意义的请进来就是他们以贩茶的形式把茶叶收走,赚取差价,这是发展初期的积累;第二个层面的“请进来”,是以建厂,建茶园的形式到贵州安家落户,形成新的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改变了简单的一买一卖的交易行为,实现了更高层面的投资和紧密合作。

今天,不仅凤冈,还有湄潭、正安、石阡,都匀,黎平、金沙等茶区都有浙江茶商的足迹与身影。有些通过茶叶结缘,不仅娶了贵州姑娘,还在贵州安家落户,流转土地种植茶园;有些投资建工厂,加工茶叶;有些组建营销团队,销售贵州茶叶.....总之,在贵州的茶行业里,活跃着很多浙江人,同时,他们又是地地道道的新贵州人,新凤冈人。

三、茶叶改变的不仅仅是凤冈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为“茶叶改变凤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得2005年我第一次来凤冈采访时,打听凤冈如何走,别人说,好像湄潭过去一点点。

我们知道,早在之前,凤冈也曾选择过蚕桑、野木瓜、猕猴桃,试图做大做强改变凤冈。虽然努力了,却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事与愿违。凤冈依然没有摆脱“湄潭过去一点点”的尴尬窘态。2003年,凤冈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专家论证,毅然决定:坚持“差异就是特色”的发展理念,坚持“猪——沼——茶——林”的建园模式,采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走“高端运作,抢占先机”之路。

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1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凤冈茶产业基本完成了“茶园面积扩张、加工能力提升、活动聚集人气、品牌打造宣传”等阶段性任务。风冈茶产业不仅迅速成长,成为贵州乃至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因其高端运作,高起点发展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国内异军突起,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投资者、采购商、经销商等人士纷至沓来考察学习,投资合作,被业界高度赞誉为“凤冈现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省委主要领导关于做好“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这篇大文章无疑为凤冈,乃至贵州茶产业来带了新的转型和新的发展思考。

四、融合发展增强了产业发展的自强与自信

自2015年开始,“东有龙井·西有凤冈文化交流论坛”在杭州、风冈两地举办了两次,论坛上,各位领导及专家从不同视角、专业出发,对合作的美好前景、广阔市场进行了深入探讨,使两地更加认清了“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一平台搭建了浙黔两地开展全方位,广泛性的合作平台。

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对凤冈锌硒茶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知名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贵州茶产业,茶文化的推介和传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回顾双方的合作交流,我们认为收获满满,提升了认识,发现了不足,更是看到了自身的发展优势,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对产业的自信。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这一平台,已成为目前国内茶业经济合作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充分发挥了产业的最大优势,初步实现了浙黔茶产业合作的最优化、最大化、最广泛化、最多元化的交流合作。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自强与自信,包容与共享的发展理念。

(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信。贵州山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富,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古老茶区之一,具有悠久的茶叶历史渊源和发展茶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条件。贵州是一方“净土”,“幽深不见人,苍翠万千里”是贵州生动而真实的写照。境内山青水秀、云雾缭绕,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无污染的茶叶产区,是发展“绿色、生态、安全、健康”茶的天然理想区域。

(二)独特品质的自信。我省在向农业部申报“贵州绿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通过对若干茶样的检测,感官审评等,对我省所产的贵州绿茶得出了“嫩、香、鲜、浓、醇”的总体品质评价。农业部专家组在贵州绿茶品质特征评价的基础上,给予了贵州绿茶“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独一无二的品质评语。农业部专家组在审评鉴定中指出,贵州绿茶的品质特征其形成源于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高海拔冷凉云雾绿茶的典型性,明显有别于贵州以外产区生产的绿茶。在此环境中生长的茶树鲜叶肥壮、内含物丰富、持嫩性强,在全国茶产品中独树一帜,并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广泛认可。

凤冈县永安镇崇新村茶叶加工车间

(三)茶树发源地的自信。1980年7月,贵州茶叶科技人员在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首次发现目前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地球化石学研究所、贵州省地质研究所等有关权威部门和专家鉴定为是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的茶籽化石,距今约100万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

农业部首任副部长,现代茶学大师吴觉农在所著的《茶经述评》一书中记载:依据古地质、古生物、古气候、古人类及近代考古和茶学研究成果,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高原,不仅是人类最早的活动地域,而且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和茶文化发祥地。

(四)做干净茶的自信。贵州茶叶的核心优势是什么?绝佳的地质、地貌、气候,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州茶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生态安全的高品质茶叶。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全省广大茶农、茶企已经认识到干净茶,生态茶,健康茶是我们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发展的根本,也是我们参与市场竞争力的法宝,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底气的自信。

(五)做“贵州绿茶”大地标的自信 。2017年1月,农业部正式为“贵州绿茶”颁发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证书,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茶叶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业内外人士评价为贵州茶产业的一个重大事件,必将开启贵州茶产业未来十年的新起点和新征程。随着“大地标”的能量在生产端不断集聚,在市场端不断释放,“贵州绿茶”大品牌在“生态、安全、优质”的引领下,必将完成贵州茶产业的大布局,大发展、大跨越。

(六)坚持与守望的产业自信。选择容易发展难,贵州茶产业之所以能够跨越发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一直把发展信心建立在理性思考上,用理性铸就产业自信。

开放包容是合作的前提,互利共赢是合作的基础。“东有龙井·西有凤冈”不仅是遵照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举办的浙黔两省长期交流合作的一个平台,更是两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必将为推动两省茶产业在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历史的延续,更是茶叶的魅力。

猜你喜欢

龙井绿茶贵州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崔水良《龙井方向》
贵州,有多美
龙井问茶
沉醉贵州
西湖龙井虾仁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