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抓住磨课中的资源了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磨课及感悟

2017-05-07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幅图试教加减法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课不磨不精彩。每节课经过反复打磨,才能更生动、更精致。但磨课的目的不仅是打磨一节课,更根本的是改进授课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要搭建旧知与新知的桥梁,构建知识网络

第一次试教:

教师提问:“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学生说:“分母不同!”

教师问:“分母不同,就是什么不同?”

不知道学生是否遗忘了相关知识,一个学生回答:“分母相同,就是分数值不同。”别的学生也纷纷附和,全体都被“带偏”了,教师只好重新复习分数单位的概念。

第二次试教:

图1

教师“恍然大悟”,说:“哦,分母相同,分数单位就相同,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这一点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相同的,都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教师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引出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一样的,都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图2

从这两次试教的情况看,第二次的设计既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又自然地引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搭建了两者的桥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将算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研究中,问题的解决就有了铺垫和抓手,而且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二、教师的操作、手势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第三次试教:

图3

教师询问其他学生:“你们听清了吗?”他们齐声说:“听清了!”但是,当教师请其他学生也上来讲讲时,学生都不举手。随后,教师发现了问题所在:这幅图没有展示出的转化过程!

图4

第四次试教:

这次,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了这幅图(如图4),学生说完折纸、涂色、计算的过程后,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转化成?”

教师立即利用这幅图作为突破难点的资源,边做手势边说:“从图中能很清楚地看到,表示的这样的1份(用手圈画出左半部分)和中这样的1份 (用手圈画出表示的1份)大小是不同的,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接着,教师拿出彩笔,边画边说:“这位同学很会想办法,将转化成,现在,我把折痕画出来(画出折痕),大家就很清楚地看到,他将转化成了4个(标出),4个与3个就能直接相加了。”

三、“一字之师”

在课后的点评中,我们有幸得到了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的指导。他提出了教师问话中的一个字的问题:“在这么多算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实用。”应该是:“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通用。”这样,学生才能有正确的思考方向:在通分后计算和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中,通分的方法更加通用,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处,“通用”比“实用”更恰当。

猜你喜欢

幅图试教加减法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奇怪的影子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