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师范大学与台湾艺术大学重彩画教学比较研究

2017-05-04黄孟鋆

艺术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重彩画闽台观念

黄孟鋆

摘 要:重彩画又称岩彩画或胶彩画,国内外文献对于大陆重彩画或台湾、日本岩彩画有一定研究和对比,但是缺乏对大陆与台湾学校之间的比较。本文通过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两校重彩画课程的不同教法进行比较,并结合笔者亲身的学习经历与感受,呈现出两种差异的艺术态度与观念。

关键词:闽台;高校;重彩画;教学方法;观念

0 引言

本文笔者将以自身学习经历,将两所学校重彩画方面的课程做一个对比,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三下学期工笔重彩画课程与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二年级书画材料学课程进行对比研究。笔者在学习期间,发现两校在教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从研究中得知,两校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引申出材料使用的异同、追求的画面效果不同,表明了大陆与台湾的艺术态度与观念存在差异。

1 大陆与台湾学校在重彩画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差别大

1.1 大陆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彩画课程安排的内容是壁画临摹。临摹这一观念来源于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传移模写”。然而,为何要选择临摹壁画呢?这则是中央美术学院叶浅予教授在60年代提出的“三位一体”中的观点。“三位一体”分别是临摹、写生、创作,[1]首当其冲就是临摹,这一点与传统六法相结合。福建师范大学也不例外,选择的是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进行临摹。在重彩画课程临摹的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上多次强调的是一种绘画技术,如壁画在制作时应注意勾线填色,线条与画面结合需要营造斑驳的感觉,形与形之间的分割以及形象的塑造,都是墨线起着关键作用。除此之外,色彩的运用以及壁画与其他画种的各自特点更好鉴别,最重要的是能进一步了解古代宗教文化对绘画的影响,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现代重彩画。[2]

1.2 台湾学校:台湾艺术大学

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院的书画艺术学系,在教学内容上则是让学生自行选择喜好的内容来绘制。教学方法更是与大陆大相径庭。重彩画对于台湾来说,是一个不到百年历史的画种,因此在课程的开始时老师会对这门课做非常详细的介绍。首先,讲授重彩画中最重要的构成——矿物质颜料。台湾从事重彩画教学的老师大多都从日本留学归来。日本从唐代就承袭了中国的传统重彩画,从唐代之后,日本开始自行研究并发展。台湾在受过日本殖民后,教予的内容自然是日本气息更重。在台湾艺术大学的第一节重彩画课,老师将所有矿物质颜料全部展现出来,如于非闇在《中国画颜色研究》一书中讲到的朱砂、赤铁矿产出赭石、赤铜矿产石青以及绿松石、白垩、蛤粉,还有罕见的玛瑙、珊瑚、琥珀等。[3]这些矿物质颜料知识的普及,为学生之后的艺术创作做铺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课程中使用的材料异同

在重彩画这一课程中,两校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同样使用了颜料与胶,并且都是以矿物质颜料为主,这一原因无非是重彩画必须使用这两种材料。然而,在挑选材料或材料的使用中才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地方。材料的选择包括纸张、颜色、胶液等,本文选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矿物质颜料与胶的使用两点来研究。

2.1 矿物质颜料

重彩画之所以称之为此名,正是因为“重彩”二字是指其所使用的颜料,重彩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岩彩画,即是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色彩,是我们使用的矿物质颜料,也就是国画中俗称的石色。蒋采萍曾在《工笔重彩画与传统颜料》中讲述过,“没有矿物质颜料,就没有重彩画。反之,重彩画如果不使用矿石颜料,也就不足以成为重彩画”。[4]

颜料的使用这一方面最能直接体现两岸不同的绘画观念与艺术态度的差异。重彩画中最重要的即是颜料,对于颜料,我们却缺乏严谨性。相比之下,台湾为何在课堂中如此重视颜料的介绍也就一目了然。一开始,大陆对于矿物质颜料方面的重视度不够,蒋采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1998年开始自行研制高温结晶颜料,在使用矿石颜料的同时,研制更多可替代的产品,这是需要所有画家或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2.2 胶的使用

胶在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在作画中说到,三矾九染,其中的“矾”常与胶一同使用。想让绘画色彩鲜艳明快、历久不变,除了上文说到的选择颜料,就非胶矾莫属了。尽管是不溶于水的原料,但是同样可以利用胶矾固着在画面上。上文矿物质颜料就是属于无胶的半成品材料,在使用时必须调胶才可使用。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完成一幅好作品,必须先拥有好工具。对于材料使用这一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两校或两地区更多体现出的是在传统认知上有所不同。大陆虽然临摹古代壁画,看似向传统学习,却缺乏对于传统材料的延续。而胶彩画作为日据时期之后才再次受日本影响产生的新物种,虽无悠远的传统历史,但是二者根源是相同的。因此,更加体现大陆偏重画面上的技术,而台湾侧重整体技术。

3 结语

3.1 两地艺术态度与观念之间的优劣

大陆尊重传统,在重彩画发展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仍以史为鉴,启蒙学生从古人学起,拥有了扎实的传统根基,再从中演变发展,正是所谓的“借古开今”。台湾则是缺少了文化的沉淀,直接以西式思想先入为主,学习日本绘画方式并融合西方绘画。虽说日本从唐代开始将中国的传统技法传承,但根源上也同属于中国。日本老画家中村不折就曾在其著作《中国绘画史》中提及,日本绘画的母体来自于中国绘画,如果不懂中国绘画,还执意研究日本绘画,这是相当无理的要求。[5]但是长期发展下来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方式,再加上台湾的美术发展受日据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才促使了台湾胶彩画以当今所呈现的形势发展。

大陆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不能停留于画面上的技术,材料的来源与使用同样属于传统,需要我们代代相传。相比之下,台湾侧重整体技术,即对材料的延续和发展情有独钟,却缺乏了绘画上传统意识,传统意识在绘画中是不可摒弃的。

3.2 重彩画未来的发展空间

重彩画在两岸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一次的崛起在当今中國画坛唤醒了一些新的观念。强化色彩、讲究媒材、推崇技法、重视制作这几点作为中国画坛的一道指路灯。正如季羡林所指出:“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文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6]

二者之间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但不能说完全保留优点舍弃缺点。两校在之后的学习中,应该相互取长补短,既要注重传统,也要开放眼界。否则,传统被窄化,而开放可能带来深度的缺失。

参考文献:

[1] 蒋采萍.关与中国画教学体系的思考[J].艺术沙龙,2009:30.

[2] 林宜耕.工笔人物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9.

[3]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3-12.

[4] 蒋采萍.工笔重彩画与传统颜料[J].美术,1993:37.

[5] 中村不折.中国绘画史[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6] 季羡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理论参考,2007(5).

猜你喜欢

重彩画闽台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健康观念治疗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郑成功与闽台民俗
中国工笔重彩画探源与思考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