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州市食用菌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2017-05-04韦永格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韦永格

[摘要]:宜州市食用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尚处于发掘和培育阶段,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少,管理经验缺乏,企业文化缺失等不利因素。引进适用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自立;积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团队精神,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等是培育和提升宜州市食用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食用菌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引言]:

近年来,宜州市食用菌产业尤其是桑枝秀珍菇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经济新的增长亮点,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市设施化生产企业25家,在庆远、洛东、洛西、三岔、石别、北牙、怀远、德胜、刘三姐等10个乡镇建成了18个中大型标准设施化基地,实现了产品周年平衡上市,2016年全市栽培各种桑枝食用菌达4250000㎡,鲜菇产量达2万吨,产值达2.435亿元,被自治区农业厅确定为“广西食用菌十强县(市)”。在为宜州市食用菌企业快速发展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宜州市食用菌企业与国内食用菌大企业在各方面尤其是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宜州食用菌企业还不大,不强,不精, 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品牌打造、企业文化与管理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食用菌强省差距甚远,就是与本省近邻桂林市也存在差距。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竞争,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1、宜州市食用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1.1技术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靠外援。宜州市食用菌生产企业多数是与外省小企业合资,或聘请外省人员当技术和管理员,这样做法主要是想以外省参与获取外省先进的核心技术,但事实上这种做法,不管是合资的企业还是聘请外省人员的企业都没有达到预期的,企业不仅学不到核心技术,更没有形成本地独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例如“菌种引进繁育技术” 这项关键技术工艺,多家企业几乎仍属空白,这几年来都是靠外省人员提供。据宜州市食用菌办公室统计:2016年全市25家设施化生产企业,累计用秀珍菇菌种110万袋,其中由本地企业自主开发繁育的只有35万袋,仅占31.8%。

1.2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营销能力不足。当前活跃在市场上的食用菌品牌如金针菇、双孢磨菇、海鲜菇等多为外省市知名品牌。宜州市自主品牌如桑枝秀珍菇属于中端产品,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都不很高。在广州江南农产品批发市场食用菌行业权威统计数据中:65家经销商,有45家所销产品均为福建、浙江产品牌,只有20家销售宜州市产品,占市场份额不到8%,这其中固然有历史原因,但很大程度仍是宜州市食用菌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不强,导致市场占有率不高。

1.3企业管理能力差,对外方依赖性强。宜州食用菌企业这种与外省人员合资,或者是请外省人当技术管理人员的模式。虽然我方形式上掌握了70-90%的控股权,但控股权并不一定等于管理权。由于控股方没有自主的关键技术知识及自主品牌,管理经验及管理技术又缺乏,只能由外方说了算。这样一来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常常因为外方市场资源控制、技术水平局限、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企业发展缓慢,举步维艰。例如-宜州市柳业菌业公司、宜州市天成菌业公司、宜州市黄龙食用菌基地、宜州市果福菌业合作社、宜州市白伟菌业合作社、宜州市合寨菌业合作社等企业,有的效益低下,有的原地踏步,有的面临破产倒闭的境地。

2、宜州市食用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2.1宜州市食用菌企业起步晚,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内食用菌产业发达省、市、县,大多已有近20-30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时间里,他们经过了数次设计和生产方式的革命,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成熟的产业。以福建省罗源县为例,食用菌产业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已相当完善,形成了联盟式集团企业。反观宜州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即便从2005年最早兴建的宜州市福利食用菌厂算起,也不过10年时间,况且宜州市食用菌企业真正的发展还是在2010以后的6年时间,经过短短6年发展想要迅速赶超外地发达市县是不现实的,宜州市食用菌企业必须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市场的不断成熟,技术工艺的不断创新才能成长进步。

2.2政府对食用菌企业过度保护。政府对食用菌企业的保护一方面是国家对整个食用菌产业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地方政府对地方食用菌企业的保护。过度保护或政策、资金扶持诱使宜州市纷纷大上食用菌项目,恶化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结构,很多企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同时使大多数食用菌企业逃避了市场的竞争压力,导致企业缺乏改革和内在创新的动力,忽视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使得食用菌这一本来是高技术壁垒的行业的门槛降低,从而形成宜州市食用菌企业数目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高、产品质量低下的情况。

2.3受外地企业管理和技术的限制。宜州市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引进外资与技术之路,合资固然能换来宜州市食用菌业整体制造、管理、销售水平的一定提升,但始终无法跳出“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合资的形式给宜州市带来的绝大部分只是外地的原有设备和技术,而不能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有效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只是一纸空文,这些都使宜州市食用菌企业陷入被动境地,长此以往宜州只能是食用菌生产大市,而非食用菌生产强市。

3、提升宜州市食用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3.1强化宜州市食用菌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3.1.1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引进效益。宜州市食用菌企业在发展初期,要想迅速地掌握技术,引进不失为好方法。但引进过程不能盲目追“高、精、尖”,而忽略了宜州的市场现状与企业自身的技术消化能力。我们在引进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引进的技术要与企業自身条件相匹配,能够尽快形成竞争优势,避免引进的技术不被企业消化吸引而陷入再引进怪圈;第二,引进的新技术要有比较宽的市场外延,经过本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后,能形成多层次多产品的产品族群;第三,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引进掌握具有与本企业战略规划相匹配的核心技术,引进技术从短期看,可以较快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从长远看,核心技术靠引进终究还是会受制于人,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2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各地市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即使是技术发达的市县也不例外。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应注意:第一,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不盲目模仿,而是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优化改进;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食用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并不是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越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的技术含量超过了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只能被市场抛弃,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失败都证明了这一点;第三,要重视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长期以来宜州市食用菌企业只重视引进、不重视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在引进方面舍得花大钱,但在消化吸收方面却不肯投入,我们应改变这种状况,做到学以致用并转化为生产力。

3.1.2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要进行自主研发创新引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消化吸收也不是根本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达到技术上的自立和超越,实现自主研发创新,特别是在优良菌种的培育引进和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等方面要有创新突破。

3.2打造真正属于宜州市食用菌企业的品牌

3.2.1注重品牌定位。品牌的定位关系到品牌的价值,在对宜州食用菌进行品牌定位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应立足市情和资源优势做大众名牌,不可否认。食用菌品牌中的部分品牌如“庆元”香菇发源于浙江庆元市,已有百年历史,定位于高端,对消费者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但名牌并不一定高价,相反,比较知名的品牌都是一般消费者能够消费得起的品牌,如姬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宜州市作为国面积最大的桑蚕生产(县)市,有丰富的桑枝资源,因此食用菌品牌应以桑枝食用菌为特色作定位;(2)应对市场竞争,要抓品牌质量管理,做行业名牌,宜州市食用菌企业要想走出市门,走向全国,必须做行业名牌;(3)面向数字化时代,做知识名牌。在定位于大众名牌与行业名牌的同时,还应充分意识到时代的特征,紧抓历史发展机遇,提升宜州市食用菌品牌的时代感与科技感,做知识名牌。

3.2.2塑造品牌形象。外地食用菌的品牌形象经过长期的塑造,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固定的印象。例如,提及香菇食用菌,总会让人想到“经济美味”;提到灵芝,则有“防病营养”感受;看见蘑菇就有“美丽、健身”的想法。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食用菌的文化。宜州市食用菌产业由于起步晚,在消费者心中还没有树立固定的品牌印象,因而,宜州市食用菌企业应花大力气改变这种不利情况,注重品牌宣传推广,为消费者塑造一种“营养、生态、保健”优质廉价特色菌类形象。

3.3创建具有宜州民族特色的食用菌企业管理文化

3.3.1“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行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但其背后却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在管理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员工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要把“发展食用菌、责任在你我”的理念落实到每个员工,做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建立两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员工的知识能力、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得以提升。

3.3.2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培养团队精神。食用菌生产是一项集多门学科的集约化产业,机械化程度高,分工细化,技术性强,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否则难以跟上知识的更新和复杂的管理协调。为此,企业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适合员工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的良好氛围,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做到干一行钻一行;其次,企业要建立多元开放的学习系统,通过广泛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合作组织开展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的学习,从而实现企业的学习目标,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企业不断创新发展这;最后,企业的学习制度应与成员的成功欲相匹配,与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相结合,促进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使员工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仕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N].经济日报,2002-02-25.

[2] 黄磊 宜州市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及策略思考 [J]. 安徽农学通报 ,2012,(13).

[3]龚佩珍.提升平湖蘑菇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J].食用菌,2011,(6).

猜你喜欢

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