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武县种植业对境内河流水体面源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017-05-04唐立敏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面源污染种植业水体

唐立敏

【摘要】:种植业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随着水土流失或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因其面广、污染种类多,治理难度大,对水体面源污染日益凸显,尤其作为农业大县,针对种植业特点分析污染的影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大大降低水体污染程度。

【关键词】:种植业 ;水体;面源污染;影响 ;防治措施

1、彰武县种植业现状

彰武县土地面积545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3亩;全县耕地共17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14亩,其中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15亩,主要农作物品种有玉米、水稻、小米、高粱、荞麦等。2013年彰武县粮食生产连获丰收,产量达11.6亿公斤,连续三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彰武县种植业面源污染特征

1.1 污染源面面积广、治理难度大

养息牧河流域范围内种植业种植种类以谷物、稻谷、玉米、高粱等为主。农作物面积54126公顷,经济作物面积31552公顷。种植业面源污染面广,污染源分散且隐蔽,污染物排放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难度较大。加上农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使种植业面源污染难以像点源污染治理那样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措施,因此,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

2.2 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

种植业面源污染物不仅包括氮、磷等无机物,还包括农药带来的有机污染,污染物种类复杂。种植业面源污染物还具有数量大的特征,难治理,成本高,见效慢。种植业面源污染物主要是氮和磷,排放的大部分污染物在进入水体后浓度相对较低,由于浓度低,污染物来源多而分散,造成治理难度加大。

3、种植业面源的来源及危害

种植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 这些都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因子。养息牧河流域年氮肥折纯量为13416吨,磷肥折纯量为1466吨。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农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肥料流失系数手册》东北半湿润平原区-平地-旱地-春玉米,达标区域农田的氨氮、总磷流失系数分别为0.043%和0.067%。则种植业总入河排放量约为COD15.4t/a,氨氮5.79t/a,总磷0.98t/a。农村面源污染不仅损害农民健康, 同时也表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土壤、水质和农产品质量上。

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目前,在彰武县化肥农药尚不能做到测土配方、科学施用,直接导致农田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降低,保水性下降,宜種性降低,土壤退化。

农产品质量下降,产品竞争力受到影响。农田化肥的不科学施用,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违禁药物以及不合格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违规使用,导致农产品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

4、彰武县种植业面源的防治对策

2014年,我国发布了《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全面系统的提出我国种植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方法。结合该技术指南,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对彰武县种植业污染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4.1 源头控制技术

采取种植品种规模化方式,对农作物品种打破一家一户的模式,采取连片经营,集中承包方式,便于统一做到种植方式管理方式一体化,从而在化肥农药使用统筹计量,合理施用。定期利用彰武县现有的辉山乳业集团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熟化的粪肥进行改良土壤,从源头上对种植业污染进行防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拓展全县测土配方施肥范围,因地制宜示范推广施肥新技术、高效新型肥料,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推进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和秸秆养分还田。建立完善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防控体系,推进社会化玉米螟生物防治,建设设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形成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2016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积3万亩,实施高效控量施肥面积4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7万亩。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全覆盖,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

4.2 农田面源污染过程阻断技术

彰武县境内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四条河流。支流≥110平方公里的河流19条。柳河发源于内蒙古,从西北入境,流向东南,县内河长61.4公里,年均径流量为0.547亿立方米;绕阳河为南阜新县界河,县内河长72.93公里,年均径流量0.487亿立方米;养息牧河流发源于本县,由四个支流河汇集而成,年均径流量为0.955亿立方米;秀水河从内蒙古经四合城、大四家子乡流入法库县。年均径流量为0.16亿立方米。农田面源污染物质大部分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在其进入水体前,通过建立生态拦截系统,有效阻断径流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环境,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农田面源污染过程阻断常用的技术有两大类:一类是农田内部的拦截,如生态拦截缓冲带技术、生物篱技术、果园生草技术(果树下种植三叶草等减少地表径流量);另一大类是污染物离开农田后的拦截阻断技术,包括生态拦截沟渠技术、生态护岸边坡技术等。这类技术多通过对现有沟渠的生态改造和功能强化,或者额外建设生态工程,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联合作用对污染物主要是氮磷进行强化净化和深度处理,不仅能有效拦截、净化农田氮磷污染物,而且滞留土壤氮磷于田内和(或)沟渠中,实现污染物中氮磷的减量化排放或最大化去除以及氮磷的资源化利用。

4.3 化肥减量化施用措施

为了减少施肥对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的影响,应从循环经济理念出发,从养分平衡和施肥技术出发,科学制定环境友好的养分管理技术。科学施肥是通过合理减少农田养分投入,提高氮磷养分利用率,从而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联合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和处理,实现农区污染物减量化排放或最大化去除。

【参考文献】:

[1]. 朱兆良 孙波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环境保护》(2008年08期)

[2]. 方宇媛 许信旺 吴文忠 何小青 种植业水环境面源污染几防治对策研究《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猜你喜欢

面源污染种植业水体
探究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复合纳米材料Cu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宁夏海原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调研
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制约因素
代营粮食蔬菜种植业的条件分析
当前天然橡胶市场主要矛盾分析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