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者之气自浩然

2017-05-04夏秀

前线 2017年4期
关键词:四书仁政孟子

作為“四书”和“十三经”之一,《孟子》一书影响广泛,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韩国和日本也流传甚广。不过,与《大学》《中庸》等经典不同,这本书的成书和接受过程都颇费周章。

《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受挫时的产物。在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各国奉行“富国强兵”政策,“仁政”思想不仅不受重视,而且被视为迂腐的表现,因此孟子在游历各国推行“仁政”思想受挫之后,只好回家授学撰述,最终形成《孟子》一书。我们现在看到的《孟子》在内容上有两个版本,分别是11篇版和7篇版。11篇版包括内篇7篇、外篇4篇。关于内、外篇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后世儒者认为外篇在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内篇差别比较大,推测是由孟子的弟子等编纂而成,所以对11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另有一些严谨的编选,比如清代阮元主持编纂的《十三经注疏》中就只选择了7篇,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孟子》一书的接受也颇经历了一番周折。因为孟子的“民贵”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时的君权和社会等级次序,因而该书在成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重视,《汉书·艺文志》仅仅将其列在“子书”一类,直到南宋时期该书的影响才逐渐扩大,不仅被列为“十三经”之一,而且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孟子承学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一派,因此历史上有“思孟学派”的称谓,这一派的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强调以个体修养为基础,然后达至“齐家、平天下”的目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观点就是上述思想的典型体现。所谓养“浩然之气”,从个体角度说,就是要“尚气立节”,即一个人首先要有志气、有血气、有骨气,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有勇气坚持去做对的事情。除“志气”一义之外,所谓“浩然之气”还隐含有“节操”“法度”之义。在孟子看来,真正有志气的豪杰或圣贤必然是一个有分寸的人,有操守、有底线,特立独行。

与强调个体修养相一致,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提倡实行“仁政”,就是要以人身上潜藏的道德自觉性去改造社会。因此,在《孟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仁”字用得最多,“礼”用得比较少,“法”字基本不见,因为无论是“礼”还是“法”在孟子看来都是外在的约束手段,而实行“仁政”,还是要从“人心”开始,所谓“仁”就是“人心”。那么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指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要亲民,要做到与民同乐;二要用“贤良”,“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三要尊重普通民众,“民为贵”;四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所提出的所有这些施行“仁政”的举措即使在当代都颇有价值和意义。

孟子学识渊博,尤其熟悉《诗经》,所以在《孟子》一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他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孟子也是一位雄辩家,思维敏捷、见解独到。读《孟子》,我们常常会被他开阔的思路和严谨的逻辑所折服,也会因他坦荡的胸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备受鼓舞。

(作者:夏秀,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四书仁政孟子
当代人如何读“四书”
磨刀不误砍柴工
陈澔对《礼记》的诠释特色
先秦儒家经典中关于“诚”的论述
孟子说仁德
《聊斋志异》与“四书”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