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远教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对策探讨

2017-05-04杨静伟

关键词:电子商务党组织电商

杨静伟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网购”在农村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广大农民也急切盼望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走出去”。然而,由于网购操作流程、运行机制、资质门槛等问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往往望而生畏、试而止步。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庄浪县已逐步形成既具有自身特点又有利于党员干部成长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这为帮助党员群众认识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找准契合点,坚持正确方向转方式,自觉服务发展新趋势。当前,脱贫攻坚仍然是县乡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一号工程”。找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契合点,进一步转变教育培训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创党员教育、村民服务、群众创业之家,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以实现农村与外界商贸流通的有效对接,还可以把剩余的特色农产品卖出去,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

“互联网+农村”,创村民服务之家。将远程教育平台、村级便民服务点和文化共享工程进行有效整合,建立村民需求信息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设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大平台,对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致富信息和办事流程等进行外链,实现在线咨询问答,进一步拓展服务村民空间,打造综合信息“服务站”,激发农民创收活力。

“互联网+农民”,创党员教育之家。把远程教育与电商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落实“周逢三”学习和政策理论学习日、技术技能学习周等各类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不同年龄、文化结构及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各具特色的“菜单”,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对部分党员干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吃力和路途偏远等问题,把相关课件制成光盘免费发放到户,切实增强教学灵活性,培育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互联网+产品”,创群众创业之家。鼓励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后备人才和部分个体经营户成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掌握信息化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销售苹果、马铃薯、粉条、小杂粮、根雕等特色产品,带动农民实现“在宽带上求增收、在键盘上奔小康”。让村里的小卖部兼具多種功能,帮助群众销售自产产品,购买优质生产生活资料,实行线上线下双线运营模式,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二、抓住关键点,坚持求实指向增活力,努力培植思想新动能。我国电子商务已进入密集创新和快速扩张的新阶段,日益成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力引擎。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性,以“深”为先抓培训、以“做”为先抓示范、以“实”为先抓成效,用新思潮激发农民致富的新动能。

“深”字为先抓培训,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补发展短板。发展电子商务,念好网络营销“人才培训经”是关键。要按照“先服务后业务”的理念,把大学生村官、农村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企业负责人、电商服务人员等作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排头兵”,依托各类职业技能院校、实践基地、电商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网络客服、美工设计、运营推广、网站建设、仓储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淘宝大学讲师和实体店经营者现身说法,增强培训实效。同时,把培训课件传送给各远程教育站点播放收看,扩大培训覆盖面。

“做”字为先抓示范,打造“看得见”的便利,聚共建合力。围绕建设电商运营平台“特色馆”,实现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所有贫困户能够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的“三有一能”的发展总目标。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点店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农家店、金融服务代办点、邮政物流代办点等便民商店,指导相关企业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落实帮扶人员,配备电脑、电视、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建成集网上代购代卖、物流快递配送、生活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电商服务点。

“实”字为先抓成效,创造“摸得着”的实惠,促农民增收。农村电商是新兴产业,要发展壮大,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把助农增收作为第一要务,发挥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作用,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掌握信息化技术,让农民需有所助、求有所应、做有所成。同时,要立足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把农产品与乡村景观、传统故事、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这个信息传输大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产品吸引力,让农产品“走出去”,让农民在信息化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把准切入点,坚持民生取向补短板,不断满足群众新需求。对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甘肃省58个贫困片区县之一的庄浪县来说,脱贫增收仍面临急需突破的瓶颈。因此,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打造“党组织+”的高效服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也十分必要。

“党组织+协会+贫困户”带好头,兴产业为民。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把党员骨干、专业大户组织起来,按照组织结合、工作结合、制度结合、监管结合、资源结合和活动结合的办法,积极发展苹果、洋芋、蔬菜、畜牧等各类特色产业协会,辐射带动困难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监督保证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群众学习政策、技术和先进经验,提升群众认知水平。在协会成立党员示范棚、示范岗,通过党员以身示范,使新技术、新品种迅速被群众接受应用,有效调动农民接受和运用新农技的积极性。

“党组织+企业+贫困户”领好路,助引资富民。采取不断夯实党建理念的办法,实施“请进来”计划,鼓励有条件的村党组织积极依托本村产业和区位优势,借力“联村联富、为民富民”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主动招商引资,将一些与村级产业发展关系紧密的外地或本地企业引进入驻本村,引导群众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入村企业吸纳困难群众就地务工,实现“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家”的致富增收目标。

“党组织+便民点+贫困户”尽好责,重服务利民。按照“转变职能、提升效能、优化服务”的要求,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和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一个窗口、一处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服务模式,制作便民服务站办事指南,做到基本服务事项、办事流程上墙;完善《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四项制度,全面推行乡镇干部驻村、村干部坐班值班和民事代办制度,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为群众代办事项,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的目标。

四、夯实基本点,坚持问题导向建机制,持续助推经济新跨越。坚持问题导向,核心是找准问题。农村电商发展决不能靠自发进行,应该是在有序合理的规划中稳步向前推进;也不应追求一蹴而就,要“点对点”地找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延伸综合服务的触角,有效助推农村电商健康发展,形成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格局。

发挥大学生村官“主动力”作用,建立全覆盖的直接联系机制。修订完善《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意见》,实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电商扶贫工作中作用发挥目标责任化管理,细化直接联系内容,交任务、压担子,让大学生村官在村级开展乡村服务站点建设、特色产品挖掘展示、商业洽谈对接、线下线上销售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对带动群众网销产品多、运行成效好的给予奖励扶持,并将电商扶贫成果作为推荐选拔的重要条件;将成效显著、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纳入年轻干部后备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

发挥远程教育“助推器”作用,实施无缝式的高效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开放日制度,规定每个站点每月至少安排4小时以上电商发展知识的学习时间。在培训内容选择上,重点突出电子商务基本流程、农产品网店建设、线上线下交易、现代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设立专题学习预告栏,把每期培训时间、内容提前公示在公告栏里,以便党员群众随时查看、准时参加。同时,跟踪播放省内知名电商培训师教学课件、本地电商从业人员成功经验,促进农村电商健康快速发展。

发挥党组织“压舱石”作用,落实互助式的自我发展机制。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组织引领,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电商服务办公室,为农村电商创客提供信息、物流、贷款、网络等服务。同时,通过党支部定期学习活动,指导促进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村民按照“一村一品一店”的策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一村”培育“一品”、“一品”叫响“一店”、“一店”引领“一片”,推动电商从自由发起到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党组织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清华党组织公开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