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2017-05-03胡少晖刘皖肖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

胡少晖+刘皖肖

摘要:新型城镇化改变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城镇发展为产业繁荣提供空间,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安徽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之一,新型城镇化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能动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质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与文献综述

城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达到了发展中国家中等以上水平。一方面,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住房条件也显著改善;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也伴随着城镇人口猛增、资源大量消耗、城镇环境不断恶化等显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要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建立产城互动机制,对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顶层设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的基础进一步拓展的。城镇化是农村不断向城镇转化的过程,随着城镇社会形态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逐渐成以中产阶级为主体市民结构的社会演化过程形成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市民社会结构之显著特征的有机统一过程(胡际权,2005)。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有着显著不同,为顺应新时代下中国经济转型要求,提出的新型发展模式,其重点关注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蓝庆新,2013)。事实上,不同行业领域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因此,新型城镇化到目前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单卓然,黄亚平(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重点在于改善民生、提高城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平等城镇化、幸福城镇化、转型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和集约城镇化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王新越(2014)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通过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拉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城镇功能,实现经济形态、社会功能、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建设,并不是毫无方向毫无节制地扩大城区,寻求统计数据上的城镇化率的提高,而应重点建设高质高量,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姚士谋,2014)。

2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对产业发展及结构升级影响的理论分析

党的十六大上,“新型城镇化”伴随着“新型工业化”战略被提出,其重点是通过产业发展和城镇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业化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走向高级的过程,是农业产业向非农业产业不断转移的过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的过程,也是单个企业向企业群、产业群不断集聚發展的过程。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依存,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城镇化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产业支撑。那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Michael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城市化的进程能够不断推动产业重组与产业分工,促进产业进一步集聚,从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得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吴福象、刘志彪(2013)通过研究长三角城市的城镇化发现,各种优质要素在城镇化过程不断集聚,实现了要素空间上的高效流动,释放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也提高了企业科研创新效率,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蓝庆新、陈超凡(2013)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使用空间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发现二者明显相关,且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明显的正面空间冲击效应。综上,认为城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产页结构升级。城镇的发展能够带来就业的增加,使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促进了商品消费(工业)及社会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业等),同时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繁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繁荣与市场扩大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基础设施资金有了保障,这也进一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会吸引更多的产业到此布局,形成良好产城融合。

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安徽省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之一。新型城镇化成为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研究新型城镇化在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3实证分析

为更好的衡量新型城镇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开放程度、环境发展、创新发展、生活质量六方面出发,设计出衡量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六大方面的得分,最终计算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指标体系及所占权重如下:

经济发展(23.22%):GDP(17.51%)、GDP增长率(12.87%)、地方财政收入(17.93%)、地方财政支出(14.9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57%)、第三产业比重(19.20%);

环境发展(19.17%):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7.29%)、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32.71%)、建成区绿化率(13.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5.34%)、年空气污染指数达优良的百分比(11.47%);

人口发展(13.7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20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4.01%)、人均GDP(2178%)、城市人口密度(29.17%)、非农就业人口比重(12.99%);

创新发展(14.22%):高新技术增加值(36.06%)、普通高等学校数(18.53%)、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45.40%);

生活质量(14.67%):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1774%)、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16.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25%);

开放程度(15.0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09%)、进出口总额(46.91%)。

按照熵值法计算出2006-2015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见表1。

由表1可知,2006-2015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0.0050上升到2015年的0.2214,增长幅度较大。从六大方面的得分情况看,人口发展得分从2006年的0.0634增长到2015年的01679,增速为164.82%;经济发展得分从2006年的00849增长到2015年的0.1500,增速为76.68%;创新发展得分从2006年的0.0001增长到2015年的02117,科技迅猛发展,创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安徽省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不断吸引外商投资,得到了很大发展;〖JP2〗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分从2006年的0.0001上升到0.1653;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06年环境发展得分为0.3271,而到2015年,下降到0.0870,可见,环境问题成为阻碍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图1可见,2009年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转折点,不断影响着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发展。2006-2015年,安徽省一产占比不断下降,非农产业占比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劳动力从农业产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二产占比看,呈现出倒U形变化,从三产占比看,呈现U形趋势。起初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产业发展带来空间载体,同时为工业发展集聚要素,使得工业不断壮大,但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第三产业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得优势显现出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见,在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动下,安徽省产业结构不断向着“三二一”趋势发展。

4对策与建议

4.1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改变传统城镇的发展模式,更注重环境效益,城镇品质,但环境问题仍然成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同时也阻碍了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优化。因此,只有在发展新型城镇化时,注重环境保护,提升城镇品质,城镇化才能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才能不断地升级优化。

4.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城互动发展

产业发展需要城镇提供載体,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城镇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要促进产城相互融合互动,产业带动城镇发展,城镇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一个协调机制。

4.3依托城镇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安徽省各城镇资源禀赋不同,要依托各城镇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优势,引导城镇发展特色产业,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走差异化道路,打造特色小镇。在大力发展城镇特色产业的同时,要树立品牌形象,创造品牌文化,进一步提升城镇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

[2]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02).

[3]王新越等.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4).

[4]姚士谋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06).

[5]蓝庆新,陈超凡.新型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财经研究,2013,(12).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