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娄烦县汾河水库农村移民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2017-05-02王宇欣辛未冬

山西农经 2017年4期
关键词:娄烦县汾河库区

□王宇欣 辛未冬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娄烦县汾河水库农村移民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王宇欣 辛未冬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为了解娄烦县汾河水库移民目前生活状况,通过对汾河水库农村移民到县城移民区的移民访谈调查,从水库移民的背景、以及从移民目前的生活各方面现状入手,进一步谈了本人对移民政策措施的看法以及对此提出娄烦县汾河水库移民改善当前生活环境应通过政府支持和移民充实自身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从而改善生活水平。

水库移民;生活现状;改善建议;娄烦县

1 水库移民的背景

1.1 水库移民的背景

娄烦县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处娄烦县境内下静游村至下石家庄之间,南北长15km,东西宽5 km,总面积32km2,最高水线海拔1 131.4m。始建于1958年,建库淹没区涉及4个乡(镇)17个村庄,淹没土地3 333.33hm2,动迁移民2 362户10 501人。到现在,库区演变为4个乡(镇)22个村,32 000多人,占全县人口近1/4,库区贫困问题一直影响着娄烦县的经济发展。①

2005年娄烦县按照山西省政府批准的《汾河水库库区贫困移民搬迁工程规划报告》,实施了库区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主要采取迁入县城移民新区和随村集体新建或改建两种模式,安置库区4个乡镇22个移民村6 539户25 416人。其中,县城移民新区统一规划修建20.5万m2的住宅小区,安置移民2 294户8 934人。②

1.2 文章数据来源

本文调查的移民均来自汾河水库2005年移民,现居住在娄烦县城移民新区,年龄构成分布为28~63岁,大部分没有固定工作,家庭构成基本为四口之家。

2 娄烦县汾河水库农村移民到城镇的生活现状调查

2.1 娄烦县汾河水库农村移民到城镇的生活现状调查

2.1.1 娄烦县汾河水库移民的生活环境现状。生活环境,包括人们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同与个人生活质量具有直接的联系。本文的自然环境主要从水库移民现今的居住条件等方面谈,社会环境主要指移民新区的治安等方面来谈。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调查的满意度可以感知水库移民对条件变化的反映。

首先是自然环境,通过走访娄烦县成移民新区,得知县城移民新区占地面积14.83hm2,总建筑面积24.5万m2,其中:住宅建设面积20万m2,其他附属设施建设面积4.5万m2。新区内规划设计、修建了六层砖混结构住宅楼48栋,总安置移民2 294户,8 934人,安置征地拆迁户44户。新区内商店、饭馆应有尽有,与以前土路、土窑的生活环境相比千差万别。

在调查访谈了100位移民后,对有关移民现今的生活环境中居住条件的满意度情况调查为,移民们对自己目前居住环境很满意,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只占到了7%,移民搬到移民新区后,由窑洞、平板房换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孩子转学到县城,教育条件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出行及购物方便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移民的满意度大大增加。

其次是社会环境方面,移民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不是特别满意,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百分比占到了71%,而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只占到29%。这样的结果与之前的居住条件满意度有所不同。通过了解发现,移民们认为自己现在虽然居住条件改善,但生活开支加大,自身经济基础差,且与邻居亲密程度降低。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固定的工作,碰到大灾大病束手无策。由此推断虽然移民进入新的环境改善了生活条件,但由于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社会治安差等的影响对现今的生活环境满意度降低。

2.1.2 娄烦县汾河水库移民的日常生活现状。移民新区,道路宽敞,两旁的商铺繁华,而道路两旁的商铺外则聚集众多年纪大没有工作的人,道路上违章现象多。

通过调查发现,移民中有不少人文化水平都在初中以下,人口分布大多集中在40岁左右,不少都是年轻人已搬迁,而家里的老人还在家乡种地,所以这些年轻人在农忙时偶尔要回到家乡进行农活。但由于居住距离远、运输不便等原因,平时的休闲娱乐只能在棋牌馆或者广场闲聊来打发时间,而老年人平时生活主要是帮忙照看子女家里的孩子。

2.1.3 娄烦县汾河水库移民现在的经济状况。根据山西省政府批复规划和库区人口及上级补助资金,确定补助办法为原则上每人补助9 000元,其中迁入县城东区的每人补助9 000元,其它形式的每人补助7 000元,2 000元用于基础设施。③移民们在政府补助的结果上加钱买了新房,现今移民们对自己的收入状况很不满意,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占到了89%,而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只占到了11%。

通过调查发现移民在移民区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种地、开商店、打工、跑运输四个方面。(表1)打工的人数占比最大,所以移民的收入普遍分布在1到3万之间,与以往在农村的消费不同,现今生活消费领域包括衣食住行,暖气费,水电费,卫生费,及孩子上学费用等,而以一个四口之家来看,人均每天吃饭消费5元到10元,比起县城居民人均每天吃饭消费15到20元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一个四口之家一年的花费大概平均在1.5万元,所以移民生活中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对自己的经济现状感到不太满意。

表1 移民的收入来源调查表

2.2 小结

通过对娄烦县移民新区水库移民的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以及现在的经济现状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到移民新区移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状况的改变喜忧参半,一方面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改善感到高兴;而另一方面却对自己周围的治安条件差,街道管理松而不满。在移民新区移民的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活动虽然较之前在农村有所丰富,但比起县城人民来说还是比较单调的。最主要的是关于移民区移民的经济现状,由于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农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固定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主要靠打零工来赚钱养家,而调查中发现每户移民基本都户均4口人,家庭经济压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

3 对娄烦县移民新区汾河水库移民生活现状的看法

3.1 对移民政策和措施的看法

娄烦县根据省政府批复规划和库区人口及上级补助资金,确定了补助办法。迁入县城东区的每人补助9 000元,再补交5万元左右可以买一套100多m2的楼房。对于移民来说,搬到移民区后,移民区的食、宿、行、购都变的非常便利。对于移民后代来说接受教育的条件改善,整体素质提升,文化生活丰富,这样的政策利于移民的长期发展。

3.2 对移民改善当前生活提出的建议

针对移民新区移民由于收入增加少,开支却急速增加产生的经济负担变大提出以下建议:

3.2.1 由政府扶持来完善移民新区移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移民新区的水库移民大部分是属于农民,收入低,但是在生活水平高的县城,衣食住行消费增加,针对农村偏老龄化的倾向,我们农村老人现在的养老保障在2014年为每人900元,相对城市来说是很低的,所以政府应该在调研基础上针对移民探索建立符合移民实际需要的基本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2.2 由政府出面加快推进移民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来丰富移民的日常生活。首先是对移民新区的净化工程。重点解决移民区内道路乱停车、车辆违规行驶、商贩占用道路的问题。应该由公安局、城管等出面对这些现象进行管理制止,提高移民区内秩序。

其次是美化工程。加强移民区的文体活动等场所建设,提高移民区整体建设水平。要引进社区健身器材,由物业部门进行看管爱护。还要在移民区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丰富移民的日常生活,利于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增强幸福感。

3.2.3 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对移民进行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的培训。移民区内的移民大部分文化水平低,相关政府部门要依托当地大的企业,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一些专门培训促进移民就业。在移民中处于劳动年龄内,并且有培训意愿的,进行必备文化知识和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由此来提高水库移民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比如培养一些汽车驾驶员、电焊工、水泥工、砖瓦工等等。

结束语

首先,国家有利的政策是移民新区经济发展、移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在政策的制订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订对移民有利的各种政策,才能够切实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移民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现在社会需要的工作人员普遍文化水平高,需具备电脑操作技能和普通话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移民要不断充实自己,来提高自身能力而不被社会淘汰。

本文对娄烦县移民新区移民的生活状况调查还很不全面,很不完善,由于时间问题,我对访谈者个人的选取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而对于移民们改善目前生活所提出的建议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还存在一些可行性等方面的问题。移民的生活状况改善需要政府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扶,也要依靠移民对社会环境的自我适应来共同帮助。

[1]武晓波,刘小勇.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来自山西省娄烦县的社会调查报告[J].经济师,2012 (1):277-279.

[2]丰巨武.汾河水库库区移民搬迁规划设计工作综述[J].山西水利,2006,22(3):100-101.

[3]吕素全.汾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探讨[J].山西水利,2002(5):53-54.

注释:

①内部资料:娄烦县移民开发局汾河水库库区生产、生活发展思路汇报2015年5月6日

②内部资料:娄烦县汾河水库库区贫困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完成情况2015年2月28日

③内部资料:娄烦县汾河水库库区贫困移民搬迁工程完成情况2014年12月29日

1004-7026(2017)04-0007-02

X32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4.004

王宇欣(1993-),女,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硕士生;辛未冬(1980-),女,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娄烦县汾河库区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名家翰墨之
娄烦县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汾河水韵
娄烦县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突变理论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库区防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