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高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比较分析与对策

2017-05-02吴锡川

物流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吴锡川

摘 要: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管理技术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但我们对管理技术与技能的认知与社会的需求总是存在偏差并导致教育某种失效。文章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的课程体系为例,从任务环境、内部环境、一般环境、职业环境四个层面对课程体系展开比较分析,提出大类与专业培养模式、制造业专业定位、大三专业选择、人才培养观念实施四个策略与举措,并阐述其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CFPIM;分类技术;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miss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kill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unfortunately our cognition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kills with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is always bias and leads to substantial invalid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wo curriculum systems of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and German Technische Hochschule Deggendorf as an exampl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task environment,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general environment and professio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kes the deep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curriculum syst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four measures and initiatives of the category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junior professional choic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concept, and expounds its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Key words: CFPIM; category technology;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educational concept

0 引 言

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管理技术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但我们对管理技术与技能的认知与社会的需求总是存在偏差并导致教育的某种失效。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在行业龙头企业20多年从事技术和中高层物流管理工作的切身体会和8年来一线教师与基层管理的经历,并查阅了美国、德国等在该领域高校的相关策略、举措与教育管理理论,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从任务环境、内部环境、一般环境、职业环境四个层面对课程体系展开比较分析,提出大类与专业培养模式、制造业专业定位、大三专业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四个策略与举措,并阐述其意义和作用。

1 课程分类技术

概念是管理第一重要技术,是理论与应用、反复思考与实践后深度提炼的文字表述。分类是管理的第二重要技术,是对一级概念的清晰透切理解并划分形成二级概念,如管理分技术与技能、营运型与项目型,因理解与重视不足,在教学中重视了技术却忽视了技能,或将项目型的人才与运营岗位人才混淆。图1是制造企业面对的环境,分内部环境、任务环境、一般环境和职业环境。高校的课程体系应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下面的课程体系分析将采用这种一级分类法,有助于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更好对接,有助于经管学院各学科的课程建设与管理,有助于教学的系统管理。

2 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从任务环境、内部环境、一般环境、职业环境四个层面,对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采购与物流管理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找出差异点、相同点和不足部分。

2.1 任务环境类课程体系比较分析。表1是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下称德代)和中国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下称嘉庚)物流管理专业2015年的任务环境类课程体系,企业面对的任务环境是供应商、顾客、战略伙伴、竞争对手、管制者,他们跟企业有密切或频繁业务接触,也是高校培养的经管类学生未来要面对的工作对象,课程设置是要能满足这种环境的总体要求,它包含国际语言、数学基础、统计技术、企业管理、管理技术、管理技能、知识管理与专利和项目管理。比较德代和嘉庚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德代和嘉庚的學时比率最大的是937.5%,德代在软科学的知识管理与专利保护大大优于嘉庚,项目管理的学时是嘉庚的3倍左右,统计类高出0.5倍,相反,嘉庚在英语类高出德代1倍多,企业管理类高出德代近1倍,总学时德代多出28%。其中,德代的企业管理、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着重通用领域,而嘉庚分类比较细,相当部分还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这不利于宽口径、厚基础、平台化教育。此外,德代的英语都是商务英语,更切合任务环境下的需求。

2.2 内部环境类课程体系比较分析。一个典型的研发、生产与营销三位一体的制造企业通常有市场部、研发部、工业工程部、物料部、制造部(或生产部)、财会部、人力资源部、IT软硬件部。企业靠提供产品与服务以获得持续发展,业务流程是不可分割的,为了便于分工与专业化才有了组织的划分,作为企业的员工,是企业不可分割的业务流程中的一员,彼此是相互服务与协作的,各部门各成员构成一个有机和谐系统,高校教育要满足这样的基本需求。德代的课程体系非常符合这种企业基本需求,在会计与税收类的学时最多,其次是组织与人员管理和市场营销;嘉庚在组织与人员管理上没有设置课程,市场营销占德代的三分之一学时,总学时比率差距非常大(如表2所示)。其中,德代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涵盖了研发部、工业工程部、制造部的需求,嘉庚仅涉及研发部。总体而言,德代培养的学生更能理解一个企业各部门的基本工作,更能适应和构建一个整体的企业文化与氛围。

2.3 一般环境类课程体系比较分析。一般环境包括国际、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技术、经济六个方面,如图1所示,企业经营者与管理人员必须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经营,同时要与政府的相关机构接触,如银行、财政局、劳工部、工商局、社会产品安全局、标准局、证券部等,高校培养的学生踏入社会后必须面对这种日益全球化的大环境。德代分别在金融、经济、国际政策、国内政策、法规五个领域设置了相关课程,其中法规的比率最大,有合同法、公司法和合同法与产品责任、企业重组与劳动法(这两个法是选专业后在采购与物流专业修读),其次是国内外的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比之下,嘉庚学院在法规方面是空白,在政策方面,嘉庚學院主要侧重于道德、思想、意识形态等的教育,双方在学时上的差异也是比较大(如表3所示)。

2.4 职业环境类课程体系比较分析。职业环境是针对学生毕业后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环境。研发、生产与营销三位一体的制造企业物料部最主要的岗位是助理计划员(助理生产计划员、助理物料计划员、助理作业计划员)、计划员(生产计划员、物料计划员、作业计划员)、计划主管、物料部经理。此外,还有管辖两个以上业务单元(BU)的区域供应链总监(两个以上物料部对接)、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全球业务单元物料部的对接)。德代选择的专业与职业岗位是对应制造业物料部的工作,其《物料管理》这门课高达240学时,是整个课程体系中最高的学时,也是专业与职业的主课。 按美国APICS CFPIM生产与库存控制资深人士(fellow)的视角,它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物料计划、作业计划、产能计划、需求预测和库存控制,兼顾采购执行、仓储与配送、产品与工艺、精益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是面向制造业的一门最重要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是基于国际环境主流ERP/MRP的运营管理平台下构建的知识体系,是理论与应用反复验证后得到的,进而形成全面的“最佳实践”与“通用实践”,是这个领域工作与职业的国际语言。德国的SAP ERP/MRP是世界第一,所以德国高校的《物料管理》课程体系更详细、更深入。德代《物料管理中的过程设计》课时安排180学时,这是在《物料管理》的理论形成最佳实践与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固化出详细的、高效的、广泛验证的流程,这个流程是ERP/MRP软件设计的基础。德代的《采购与物流应用软件》是专业课程体系中唯一的应用软件课程,是《物料管理中的过程设计》的具体体现,它包含了一线作业的运作需要、基层管理的详尽数据分析、中高层管理的KPI与决策系统等。这三门课程分别从理论到应用的方案路径与最佳实践、从路径与实践到操作的详细流程与步骤、从流程与步骤到计算机化辅助的纵向与横向运营管理,构成了从管理技术到管理技能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高效的专业与职业课程模块,体现了德代课程体系的严谨与精密,也反映了他们学校的本学科博士教师必须有5年企业经历的一种效果体现。此外,德代没有传统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国际广泛流行的《营运管理》这门课程,其实这门课主要是围绕制造企业的计划、供应与制造管理,本质上它是面对非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普及性的重要与核心课程,而作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必须开设更专业的《物料管理》课程。厦大嘉庚物流管理专业是2012年开设《物料管理》选修课程,2015年正式纳入专业必修课程,为2学分,按核心要求建立教学大纲共10章,包括全部上述主要部分,不含上述提到的“兼顾”部分,由于学时很紧,学生的理解与压力也很大,将协商后调到3学分48学时。此外,还开设了《高级生产计划与控制》2学分选修课,采用APICS CIRM、CPIM、CFPIM共同打造的《制造规划与控制》(MPC),它是在《物料管理》基础上的提升,同时在SAP ERP教学实验室建设完毕后,将开设一门《SAP ERP教学实验与应用》课程。相比而言,在管理技术迈向技能的路途中,嘉庚还远不如德代做得专业与实效。此外,目前还没看到国内其它高校开设这门基础课程,希望能引起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同仁的高度重视。同时德代的《物料管理》和《物料管理中的过程设计》这两本书,目前国内还没有原版与译本。需要说明,物料计划直接引导采购,所以采购执行(或采购部)通常是在物料部。从专业定位上,德代仅定位在制造业的核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环节,嘉庚目前定位在电商与商贸、制造业、国际物流和供应链金融这四个物流管理领域,力图给学生提供更宽泛的就业选择,相比之下,德代的定位比较单一、明确、具体,紧紧围绕制造企业的核心需求,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岗位角色,有利于学生选择职业,有利于快速赢得企业的认同,有利于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巩固,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积淀,有利于整个教学平台、实验平台、实践平台的完善与有效运作,有利于教师学术领域的推进,也有利于各环节的高效反馈与改进,等等。

3 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的策略和举措

通过上述四个类别的课程体系分析,结合德代的选课模式,提出大类与专业培养模式、制造业专业定位、大三专业选择、人才培养观念实施四个策略与举措,并分析策略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说明其意义与作用。

3.1 大类与专业培养模式。德代采用两年统一大类培养与两年分专业培养。该校的企业管理大类下设国际销售和市场营销、服务管理、采购和物流、审计和会计、税收和经济审计、银行和金融管理、企业财务和成功管理共7个专业或方向,大一、大二设立统一的大类公共课平台,大三、大四开始选专业并进入专业课的修读,采购与物流管理专业课在第三学年开始修读。大类平台课第一、第二学年的修读可称为“大类培养”,专业课第三、第四学年的修读可称为“专业培养”。国内高校在学生填报志愿时就必须确定所修的专业,并通常有个选项“是否接受专业调剂”,进入大学后可以在一年内有条件申请转换专业,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是融合进行的。两种模式比较而言,德国模式的大学生通过两年期的大类课广泛学习,通过与更多同年级、高年级的同学交流与互动和老师的引导与建议,对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有更清楚的认知,这时作出的专业与未来职业选择会更坚定、更明晰,个人兴趣与未来职业更能吻合,从管理的系统熵值(entropy)角度看,这样构建的个人人生系统是较少扭曲、背离、摩擦等消耗,其熵值是比较好的,个人的职业生涯动荡性(mobility)会大大减少,人生的职业熵值通常会越来越好。同时还能产生企业和社区群体更好的某种效率(synergy),表现在企业上,就是更能推动全社会企业健康良性发展。事实上,德国全社会的大中小制造企业发展得都比较好。众多企业在国际上都非常有竞争力,不少企业在其明确坚定的定位领域成为全球行业中的佼佼者(Niche),這无不跟他们的高校教育有密切关系。

3.2 制造业专业定位。从嘉庚物流管理专业而言,目前有四个领域的定位,没有重点,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厦门理工大学定位在码头与货代及相应的物流工程,集美大学定位在国际航运,嘉庚可以考虑定位在制造业,可以服务于福建省内外的制造业。

3.3 大三专业选择。推迟到第三学年选专业的做法,不只是德代这样做,国际上,不少高校纷纷采用这样的做法。从德国的大中小企业发展而言,这是个验证了的事实。人生事业兴趣为大,激情与执着才能带来精进,精进带来效率与效益,持续精进才能带来创新。大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该做什么?不断更换从业领域与岗位,不利于全社会“精于一业”的人文气质培养与稳固,也不利于科技兴国、管理兴国。

3.4 人才培养观念实施。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人才培养观念是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个性”就是热爱这个专业,是经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后作出的准确个性选择,是对未来职业环境的选择。“能力”就是在某个定位领域有比较深入全面的理解与领悟,表明在理论上有专业或职业的管理技术,表明对这个专业管理技术有透切理解,能把管理技术转化为应用的一种熟练技能,是职业环境中的能力。“基础”就是在某个通用的、基础的层面上有扎实的基本功。在管理上,就是对一些重要的基础与通用课程的管理技术有透切的理解,能准确地应用和坚定实施,是在任务环境中的一种基础能力。如德代中《管理业务计划研讨会》的修读,可以应用在不同企业,也可以应用在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部门,面对的是实际的业务状况与数据,对问题作深入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差异分析与改进,这样的实际操练是通过参与式的研讨会进行的。如戴尔公司,每个部门都要配备这样的人,而且长期做这样的工作,部门出什么状况,了然于心并有经过验证的方法与途径,最后这些人多数走上重要管理岗位,所以厚基础的意义是很大的,是一种方法与思路(基础)高效适时应对业务的能力。“口径”就是能面对企业中的一般环境不会发生大脑观念与意识层堵塞,不会发生常识性的决策错误。综上,人才培养观念有效实施可以借鉴德代的模式,不断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 结 论

课程分类是重要管理技术,把课程按任务环境、内部环境、一般环境、职业环境四个层面分类,有助于更好理解企业的需求,减少出现高校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偏差,有利于构建更切合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也有助于借鉴当今流行的两年大类课程平台共修与两年的专业分设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专业定位需求与企业职业核心岗位有效衔接,提出人才培养观念与模式的有效实施思路。

参考文献:

[1] 戴小廷.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考察及启示——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 物流技术,2016(3):177-180.

[2] 杨跃辉. 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50-151.

[3] 刘小卉. 美国大学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本科教育探析[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2):156-162.

[4] L. Drew Rosen, Stephen Mahar, Thomas Janicki. Survey Results on the State of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Profession for 2010[J].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2011(2):79-88.

[5] 李秉光,刘伯钧. APICS体系及CPIM认证在中国的发展[N]. 现代物流报,2007-05-10(007).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