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公共体育课建立微课中心的可行性

2017-04-28曾宪刚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体育

曾宪刚 陈 勇 唐 伟

刍议公共体育课建立微课中心的可行性

曾宪刚 陈 勇 唐 伟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高校体育课程微课制作以及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了建设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微课制作中心的构想,并从研制背景、研制目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等几个方面对构想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探索建设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微课研制中心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公共体育课程;微课;可行性;方案;改革

一、研究背景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传统的体育课堂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的组织方式。对于动作技能的教学来说,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通常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不同的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领悟速度也不一样,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动作要领,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进度;学生缺乏对科学锻炼的认识,不了解如何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设计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也不能监控自已的体质变化情况,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备受瞩目。尤其自2012年以来,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率先推动面向全国高校的微课比赛,微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围绕知识点开展设计的这一特点,非常适合讲授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动作技能类知识。高校可借助此技术打造大学体育微课中心,让体育教师将关注点由动作技能讲授转向教学应用,并真正以教学应用为导向开发出优质的微课资源,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

二、微课制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可行性分析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课题。微课,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或慕课教学必不可少的载体,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通过采购所需要的硬件设备、软件体系和教学云平台,即可建成一个集微课制作、发布及应用的高校体育微课中心。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可以将所开发的高校体育微课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并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教师面授与学生自主训练、整体教学与碎片化渗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五大”层面结合,推动高校体育学科数字化的创新与发展。

2.微课制作的必要性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微课研制中心的建设及应用,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①解决体育类微课资源缺乏、形式单一的问题。体育类微课资源比较匮乏,而且很多体育类微课仍以课堂教学片段为主,仅仅是使用摄像机拍摄课堂上教师的示范动作,缺乏对动作知识与技能的深度挖掘。本项目包含微课制作软件建设,采用模板化编辑思路,简单易学。教师就通过简单培训很快掌握几种常见微课的制作方式。

②解决微课制作成本高、难以形成系列的问题。体育类微课的拍摄难度较大,一节优秀微课的制作成本比较高昂。因此要想制作一个系列的微课,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公共体育微课中心能够帮助我校自建微课,降低建课成本。

③解决微课与学科融合程度低、教学设计缺少新意的问题。多数微课建设方案,技术要求偏高,普通学科老师难以掌握,也很难将学科知识、教学经验融入到微课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自然不容易产生好的教学设计。本项目可以打造一个简单化、移动化的建课环境,通过简化技术难度,让教师能够轻松掌握微课建设方法。

④解决微课教学模式创新乏力的问题。由于不少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与制作并不主要以应用为目标,导致现有不少微课作品在应用上普遍较弱,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普遍乏力。而项目设想除了建设微课制作系统,还包含课程编辑工具和教学云平台两大模块,能够实现从微课制作、课程编辑到教学应用的一站式服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云平台开展针对校内学生的翻转课堂或针对校外学生的慕课教学,实现微课教学应用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微课制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以微课、慕课、公开课为代表的教育创新应用备受瞩目。本项目在降低微课开发制作的技术门槛的前提下,旨在打造我校体育微课中心,以教学应用为导向开发优质体育微课资源,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

总体而言,本项目包括三个部分:微课制作系统、课程编辑工具以及教学云平台(如图1所示)。这三个部分覆盖了从微课资源开发、课程整合发布到混合式教学应用的全过程。

1.微课制作系统

微课制作系统是指集微课录制、剪辑、制作于一体,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微课制作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常见录屏类、抠像类、语音动画合成类等多种形式的微课的制作。

①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主体包括移动工作台、视频录制和采集设备以及支持视频存储和处理

的媒体工作站。部件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微课制作系统硬件设备列表

图1 高校体育微课中心方案整体框架

②软件工具

微课制作系统内置全套的多媒体微课制作软件,包括音视频剪辑、交互课件制作等。教师能够以模板开发思路进行前期设计,微课制作过程所用素材都以软件提供的模板为先。软件工具如表2所示:

表2 软件工具体系列表

2.课程编辑工具

微课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资源,通过微课编辑工具,整合文字、图片、动画、交互练习等各类素材,发布在在线开放课程中,并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以下4个步骤进行课程编辑:

①创建课程。教师可以自己添加一门新的课程,并设置课程的相关信息。

②添加章节结构。课程采用章、节、页面三层结构的组织方式,教师可以自己添加课程的章节结构,调整章节/页面的顺序。

③编辑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在页面中添加文本、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插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排序题、简答题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交互练习题。

④发布课程。编辑完成后,即可预览和发布课程。已发布的课程可以继续修改和更新。通过课程编辑工具制作的课程一次可以发布PC、Android、IOS等多个版本,支持移动学习。

3.教学云平台

教学云平台是指专门面向全校提供在线开放课程服务的慕课平台,功能覆盖“教、学、管、考、评、研”等教学核心环节。平台面向教师、学生、管理者三种角色,满足了数字化课程创建和发布、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数据支持下的学习行为及院系教学效能分析等教学信息化全面需求,同时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和服务。平台核心功能包括:

①教学管理。教师或管理员可以创建教学班,管理班级学生。对不同班级,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支持自定义课程内容(例如上传微课视频)、限制学习时间,帮助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混合式教学。

②教学互动。除了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教师也可以安排在线的教学活动,比如布置作业、专题讨论等,增强师生交流和协作学习。作业可以由教师评分,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减轻教师作业批改的负担。教师也可以使用直播课堂组织远程教学或实时答疑等问题。

③进度监控。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成绩,以及本班学生整体完成情况。

④在线考试。强大的在线考试系统、丰富的题库资源,支持院校和教师组织大规模在线考试。考试支持随机组卷、系统自动评分,考试成绩可以实时查询和导出,大大减轻教师出卷和批阅试卷的工作量。

⑤教学评价。平台提供多种课程评价指标,包括课程学习时间、练习成绩、作业成绩、讨论话题积分、考试成绩等。院校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成绩策略,为不同的指标设置不同权重,系统将自动汇总并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帮助教师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⑥教学分析。除了学生进度成绩,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进行了统计,教师可以结合平台的测试评价工具,将这些统计数据用于学术研究,探索各学科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

教育云平台可以为院校提供全校体育数字化教学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资源构建、共享和数字化教学所需要的基础软件环境,能够按照学生数量提供随时可扩展的带宽环境,以及多终端可访问的泛在环境,支持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湖北美术学院具备建设该项目的基础条件和能力,通过建设高校体育微课中心,能够为教师提供自主建课的环境;同时可以全面提升教师微课制作的水平,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硬件、软件和平台基础,使得数字化的内容资源和数字化的平台可以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曾宪刚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主任 教授

陈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副教授

唐伟 北京文化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1] 陈荣,徐浩,王剑,马健萍. 高校体育课程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现状与前景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

[2] 曾成,沈雅琼. 自制篮球侧掩护战术视频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1):63-68.

[3] Angarola. The Effects of Multimedia Tutorials and Observational Learning on Cognitive Outcomes and Skill Acquisition in Basketball[J]. 2005,(166).

[4] Bricken. Designing Virtual Worlds for Use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the Example of Experiential Algebra[M]. Educational Technology,vol.32:12. 12-19.

G642.0

A

1009-4016(2017)01-0054-04

湖北省青年优秀团队资助计划项目(T201418)。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