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导入

2017-04-27肖玉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际

肖玉凌

内容摘要:当今国际交流中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语言教学不仅要引入外国文化,更应该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本土文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严重。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优化教材,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相辅相成。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本土文化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在社会心理、价值取向、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深刻影响着语言。近年来,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日益兴起,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异域文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外语教育的发展。但是,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得到了必要关注。却忽视了中国文化的适当导入,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1.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缺失

大学生经过八年以上的英语教育,很多在大学阶段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能与西方人士进行基本的语言流,但在涉及中西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时,多数学生便陷入如何用英文正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交际尴尬。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方面。

1.1“功利主义”泛滥:重视四、六级。忽视文化教学

目前,多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词汇掌握、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翻译都作出了详细甚至量化的具体要求。对外来文化教学轻描淡写,对本国文化教学却极少涉及。一些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功利主义”泛滥,将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忽视学以致用,不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虽然四、六级考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实践性,一些高校却将其作为获得学位、奖学金、助学金甚至入党的硬性指标。

教师忽略文化教学,学生盲从于四、六级考试,学生投入大量时间记单词,背语法,做模拟试题。不重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积累。一旦通过考试,就将英语学习束之高阁。正如有学者指出,“由于相当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仅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种学习态度势必会给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掌握这门工具产生负面影响。”

1.2“拿来主义”盛行:西方文化传播有余,本土文化严重缺失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西文化理应同等重要。但当前大学英语教材主要以介绍西方的语言与文化为主。绝大部分内容直接选自英美出版物,涵括了西方政治、经济、文学、宗教、风俗等内容,但涉及中国本土文化的篇章难觅踪迹。有学者指出《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80篇文章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只有1篇,仅占1.25%,而且出现在SectionB中。不是课程和教学的重点内容。”令笔者疑惑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这种几乎没有涉及中国历史名胜、传统节日及饮食习惯的教材。如何在跨文化交際中自信地、恰当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如何有效地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给世界?笔者在教学中曾要求学生将圣诞节与春节的文化习俗进行比较。好些学生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与女友一起过平安夜、收到圣诞老人赠送的礼物、与同学们一起祷告等,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是鲜有学生能顺畅地用英语表达吃团圆饭、拜年、压岁钱、贴春联等耳熟能详的春节习俗。

1.3本土文化修养薄弱:照本宣科,无心钻研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怎么学”与任课教师关系密切。重视本土文化引入,是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表达中西文化异同的重要保证。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面的能力缺陷跟教学有着极其重大的关系。”然而,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缺乏本土文化功底,无意深入钻研中国文化的精髓及文化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欠缺中国文化导入的能力与信心。因此,教师往往重视语言形式教学,偏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至于文化教学方面,照本宣科且局限于解读西方文化,不愿涉猎中国文化诠译及中西文化比较。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中西文化的深入学习是专业学生的功课。非英语专业的止于了解。至于本民族文化则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必要也无意花时间引入中国文化。

2.中国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输入外国文化。也要导人中国文化。201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改革调整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汉译英比例明显加重,并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新形势下,培育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意识,用准确的英语符号诠释并输出中国文化、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理应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2.1加强中国文化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撇开文化不厌其烦地讲解词汇、语法,学生则埋头笔记或思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笔者曾在一些任课班级就英语学习的兴趣、目的和方法等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相当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目的和方法不明确,甚至纯粹为了拿到毕业证。鉴于此,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有意识采取中西文化导入的方法,尤其是根据篇章内容收集整理教材中没有但内容相关的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文化素材,让学生运用中国文化视野审视并领略异域文化的风格与神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较大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有关中西文化的题材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将一些中文传统词汇与现代词汇如何用英语表达。如在对“hoo”、“fish”等词汇进行解读时。让学生联系中国文化中与跳、鱼、渔有关的词汇诸如“跳槽”、“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等,并与教材中与“hop”、“fish”相关的词汇进行对比学习,这样就使学生在把握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相关的中文词汇,同时使学生重新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凸顯中西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进行社会交际。这种社会交际需要建立在语言熟练和文化认知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不同国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质和风貌。这种差异体现于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和家庭观念等诸多方面。众所周知,中国人注重谦逊,讲求“卑己尊人”,面对赞扬,往往会自谦。西方人却迥然有别,当他们受到赞扬时,会报以“Thank you”表示接受。结果可能是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不够诚实:而中国人会认为西方人不谦虚。很显然,造成上述错误认识甚至交际障碍的根本原因恰恰源于中西文化差异。当然,在与英美人士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墨守成规也许无助于交往的加深与彼此信任。笔者在与一位叫shelly的美国朋友多年交往的过程中,随着彼此的熟悉与了解,见面时sheuv总喜欢用“吃了没有”或“您准备去哪儿”调侃式打招呼,我则回以“oh,good weather”或者干脆以“noneof your business”等回答。看似答非所问甚至不友好的一问一答,但此时彼此却能相视一笑。很显然,这种理解与幽默是建立在文化熟悉与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可见文化认知有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排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2.3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增进民族文化自信,有效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仅要引入外国文化的精髓。更要有能力输出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当代中国的优秀文化,让外国人了解并尊崇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如果我们不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不会用英语来表达中华文化,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正如有学者所言,“我们有责任在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更加深刻地领悟本国文化,更好地向西方国家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笔者认为,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确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称的文化强国地位,促进世界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必须要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确立本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有的地位,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有学者指出:“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导人,增强学生的母语文化输出能力,成为当前广大外语教师极为迫切的任务。”此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导入还有助于学生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

因此,为有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人。各高校应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把文化教学尤其是中国本土文化教学写进教学大纲,在优化教材、提升教师文化修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语言和文化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将继续撰文探讨中国本土文化导入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际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两块磁的交际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中西文化大对比之“交际语言”的差异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