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2017-04-27王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图景自学课外

王伟

诗词教学过程是教师积极营造一种自由、和谐、平等而不拘无束的教学环境,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古诗基础和基本技能,发展审美鉴赏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规律的过程。为此我在教学中分为三大块六小节来教学:

一、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词

在讲课前5分钟,激发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掌握的一首古诗或古词,背原文,说主要意思及作者、年代。为学生提供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这样以来既达到检查课外学习的情况,为讲新课开了一个好头。这是课内向课前的开放。

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让学生背得琅琅上口进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不约而同地爆发阵阵掌声。此时,教师更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伴随着掌声和赞扬声,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让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步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二、巧用媒体,主动学习新课

在古诗词教学中,包含环环相扣的六個小环节:

1、读——自学质疑。指看题质疑和读诗词质疑。看题质疑包括诗词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题目意思等疑问。读文质疑指自学生字、生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试解诗意,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大胆质疑,共同释放。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的好:“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2、看——观察图景。运用课件,创设情景,突出重点。这样会突出诗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图景,基本掌握了诗的主要内容,并借课件的启发,理解了一些重点字词。

3、读——读议释疑。由于古诗词受字数、韵律的限制,且古人往往惜墨如金;又由于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多义性、模糊性、情感性、和象征性等特点,使的一些古诗词较难理解,因此借助课件图景,读读议以,开展讨论,可击破难点。如《绝句》中的“含”、“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窗寒”、“门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该怎样解释?为解决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反复阅读诗句,并用课件在原画面黄鹂、翠柳、白鹭、雪船上放映“窗”“门”特写镜头。然后让学生知道诗句的意思是: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东吴去的船只。同时,也知道了因为诗人的观察点——从窗外往外看,故用上“窗寒”和“门泊”。

4、思——体会诗的思想感情。音像结合,创设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突破难点。如学生理解了《枫桥夜泊》的内容之后,再一次投映图景,播放课文配乐的录音,形成一个“寒窗冷雪萧萧下,古寺冷钟声声传”的悲凉景色,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诗人愁郁的思想感情。

5、诵——诵出感情。反复吟诵,诵出味道使感情加深、升华。由于古诗文这类课文,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因素,教师更应重视吟诵的训练。如在教《示儿》一课时,通过录音示范、师生赛读、生生赛读、齐读等多种,诵出诗人陆游的豪迈壮志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6、评——评价读书。这是学生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通过评论读书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认真听的好习惯;在评论的过程中,不仅懂得诗歌节奏、韵律很美,还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培养了个性。

三、自学古诗词,再现创新

整个古诗词教学过程应该是“授之以雨”外,更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得之以渔”情况,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综合训练、思想教育落到实处,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新课结束后,出示三首写法类似于课外古诗词,让学生自学。如果学生真正能“得之以渔”,那么他们将会终生受益,有永远也吃不完的“鱼”。

古诗词包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这就是指导学生用现代意识,对作品进行历史的评价。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剔除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思想开放性的提问,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图景自学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Game of Drones
取经之路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