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区的挑战

2017-04-27谢九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首钢重工新区

谢九

雄安新区虽然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千年蓝图,但要将这幅蓝图最终变成现实,仍然面临千难万阻。

搬迁之难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的成立,意味着北京大量的机构将逐渐向雄安新区转移。如何顺利实现这一史无前例的大迁移,将是雄安新区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按照《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未来北京重点疏解的对象包括:“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这四类非首都功能,无论是以行政手段还是市场方式,哪一类都很难轻易疏解出北京。在雄安新区的新闻发布之后,一份即将搬迁至雄安的80多家央企名单很快就在网上流传,虽然这份名单并未被官方证实,不过这也体现出人们对雄安新区的理解——以央企的身份而言,理应最积极响应政府號召,搬迁的阻力也应该最小。但即使是看上去最“听话”的央企,搬迁的难度可能也会大大超出想象。

2016年1月11日,在河北宣化经济开发区的北汽福田雷萨泵送机械厂内,工人在调试新建泵车生产线上的臂架自动焊接机器人

央企搬迁的第一个考验可能是人才流失。央企搬迁并非只是在雄安新建一栋总部大楼那么简单,真正需要实现的是人才的搬迁。即使央企能够服从大局搬迁雄安,但这并不意味着央企的每一位员工也都愿意从北京迁入雄安新区。虽然雄安新区的远景诱人,但就眼前而言,终究还只是一张白纸,尤其是一些对于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方面有较高需求的员工,甚至10年之内的雄安可能都难以满足其需求。随着央企从北京迁往雄安,将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而具体的流失比例也很难有一个精准的预测。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在于人才,如果人才流失过多,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力将会大大下降。

央企大规模的搬迁,还有可能会在短期之内对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冲击,当年首钢搬迁就是前车之鉴。首钢当时搬迁的设计方案也是经过了精心设计,关停了北京石景山地区的老厂之后,在河北曹妃甸、迁安等地新建工厂,并且借搬迁之机实现从原先的落后产能向高端产能转型升级。尽管设计初衷看上去很美,但现实却是极其残酷,作为首钢搬迁后的核心载体,在曹妃甸新成立的首钢京唐公司经营极其艰难,公司于2007年3月份开工建设,2009年开始陆续投产,2009年到2013年,投产后的头5年时间,公司连续亏损5年,累计亏损额度超过120亿元。直到2014年才首次实现盈利1亿多元,2015年实现净利润仅有800多万元。可以说,在搬迁近10年之后,首钢迄今尚没有完全走出搬迁带来的负面冲击。仅仅一家首钢的搬迁尚且如此艰难,近百家央企大规模迁移,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从悲观的角度来看,如果每家搬迁的央企都要经历数年的磨合甚至亏损期,这种巨大的成本不仅是央企自身的损失,以央企在中国经济的地位,甚至可能对中国经济都带来冲击。

从4月1日成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之后,尽管网络上关于央企搬迁的传言沸沸扬扬,也有很多央企纷纷表示要支持雄安新区的建设,但更多只是表态参与建设,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整体搬迁。网上所传中船重工成为第一家表态要迁址到雄安的央企,但细究中船重工的发言,其实只是做出了一个“迁企入畿”的表态,并不意味着公司要将全部业务甚至公司总部迁入雄安新区。和其他央企不同的是,中船重工已经在河北有大量的业务和子公司存在,比如原先从事蓄电池生产的上市公司保定风帆(600482),2015年获得大股东的资产注入,中船重工将旗下的动力资产全部注入保定风帆,现已更名为中国动力。中船重工还表示,正在筹划将拟注入中船重工电子信息产业资本运作平台“中电广通”的水声通信企业长城电子总部由北京迁入海洋装备科技产业园,其他水声及海洋电子信息装备研制能力等业务也将逐步注入园区。而海洋装备科技产业园位于河北涿州,也并非雄安新区所在。因此,网上所传中船重工将成为第一家迁址入雄安新区的央企,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在行政指令下的央企搬迁尚且不易,其他一些更多需要靠市场力量实现搬迁的产业可能就更加困难。以北京最近几年大力疏解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动批)为例,尽管河北、天津等多地都表示出积极的接纳意愿,但是因为动批商圈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多年的市场化积累,如果人为划定一块地方来接替,未必能够形成此前的人气,因此很多动批的老商家宁肯在动批附近另觅新地,也不愿搬迁至遥远的天津、河北等地。

尤其对于雄安新区而言,因为规划起点很高,北京淘汰出来的产业,雄安未必会照单全收,因此在产业对接上可能比动批疏解要更加困难。按照雄安新区的设想,未来“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在这样的定位之下,北京疏解出来的中低端产业,可能还入不了雄安新区的法眼。

钱从何处来?

雄安新区面临的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大规模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从何而来?

由于雄安新区已经明确表示“不是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因此,我国园区开发最擅长的土地财政模式,在雄安新区的开发建设中难以成为融资主流。如果没有土地财政的支撑,银行贷款毫无疑问会成为雄安新区开发重要的资金提供者。

近日网上流传一份河北省《关于金融支持雄安新区的情况报告》,从中可以窥见河北省对于雄安新区在金融方面的思路。其中提及“争取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协调各银行总行将雄安新区作为重点支持区域,单列信贷计划,在信贷投放上给予倾斜。组织相关银行在雄安新区开展金融创新试点,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和无抵押信用贷款等方式,重点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信贷门槛,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和高端高新产业创新发展”。“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对雄安新区建设的支持,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设立专项基金的形式,单独设立雄安新区专项建设基金,根据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分期分批投入。”“组织商业银行争取总行设立专项基金。通过努力,农总行计划设立雄安建设基金,首期规模1000亿元,根据需要还可设立产业基金等。其中,农行方面出资80%,剩余部分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落实。”在雄安新区这样的国家战略面前,国内银行的大力支持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过于倚靠银行资金也同样存在很多负面效应。

猜你喜欢

首钢重工新区
山金重工有限公司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