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4-26胡万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每箱小刚小明

胡万国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四川广安 638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现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作法。

一、注意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在课堂中,教师要格外珍惜和爱护学生的创新萌芽,哪怕是稚嫩的,也要精心呵护。对学生迸发现的创造火花,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给予鼓励,而不是泼冷水;学生有不同见解,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而发表错误意见的学生,教师更应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引导。

有一次,教学“连乘应用题”,题目是“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有两种方法:①11×12×5,先算每箱卖多少元,再算5箱一共卖多少元。②11×(12×5),先算5个箱有多少个水瓶,再算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有一个学生却提出不有一种算法:11×5×12,有的同学说这种解法虽然结果正确,但很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算理不通,不能算正确。到底是不是偶然的巧合呢?这时,教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耐心地让这位学生大胆地道出他的解题思路。“这个算式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原来这位同学用了“假设”法,假设从每箱中拿出一个热水瓶,共5个,可卖11×5=55(元),像这样可以拿12次,所以一共可以卖55×12=660(元),列出综合算式是:11×5×12=660(元)。他讲完后,认为,这种解法也是可以的,并不是偶然的巧合,使同学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而在同一个班内学习的学生,他们在认知方式、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对他们的差异要进行区别的施教: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在群体教学中增加个别施教因素,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发展、提高。

有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时:“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队修了120米,第二队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有的学生喜欢用分析法来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则擅长用综合法,有的则两种方法灵活运用,齐头并进,有的学生喜欢用算术法解题,有的则偏爱列方程解题。我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不强求一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分析、思考后列式为:①120÷3-102÷3=6(米),②(120-102)÷3=6(米),③3×x=120-102.以上三种方法代表了学生解法的认知差异。激发潜能,开拓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三、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耐心,多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有深度、难度的问题一经提出,教师不要“过早”地做主引入,以免扼杀学生创新的机会。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形式、巧妙设问, 使学生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做这一道关于分数除法的应用题:小刚有若干本书,小华借走一半加一本,剩下的书小明借走一半加两本,再剩下的书小峰借走一半加三本,最后小刚还剩下两本书,那么小刚原有还剩下两本书,那么小刚原有多少本书?

由于刚接触分数除法应用题不久,学生可能一筹不展,教师有必要做些提醒,但也不能包办做题。故可以这样提醒:

师:大家还记得逆推问题吗?

学生回答,老师适当引导:逆推就是从最后的结果出发,一步步倒推,直到最初的条件。并提示学生:这道本题就需要从问题出发,一步步向前推,现在请同学来推论一下……

学生:小刚剩的2本书加上3本就是小明借走后的一半,那么就可以求出小明借走后的数量,同理可以求出小华借走后的数量,进而可求小明原有的数量。

师:所以小峰未借前有书?

学生:(2+3)÷(1-1/2 )=10(本),

师:小明未借之前有?

学生: (10+2)÷(1-1/2 )=24(本),

师:小刚原有书?

学生: (24+1)÷(1-1/2 )=50(本).

师:小明原有书50本,所以答案为50。

就这样,既给学生提示,又留有学生思考空间,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注意尽量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包办代替的填鸭式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多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自己总结概括规律、法则、公式等。同时尽量尊重和采纳学生的意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由设想变成可能。

五、注意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因此,在教学数学时,要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从面的学习到个人的独立学习,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关系”时,由于这些“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人人都有可“下手”学习之处?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智慧,从而“发现”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呢?我想到年历画。上课时,我拿来两本年历画(平年、闰年各一本),学生每人都准备了一张年历卡。于是就开门见山说:这节课学习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关系”,这两本年历上都分别蕴含了年、月、日的时间关系,你们能从年历上发现年和月有什么关系?月和日、年和日又有什么关系吗?谁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的关系?请同学们仔细看、用心想、然后在小组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一些规律来。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借助年历这个教具、学具,人人都有可“下手”之处,人人都有话可说。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了在参与中获取知识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创新”并不神秘,只要教師用心引导,点燃学生的小宇宙,教学之路必将风光旖旎。

猜你喜欢

每箱小刚小明
概率统计解答题易错点透视
买 苹 果
小明照相
你会“估”吗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不足为奇
小刚的理想
做不到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