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考“冷”下的热思考

2017-04-26陈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助学自学

陈萍

(绍兴市上虞区招生自考办 浙江绍兴 312300)

摘 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自考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终身教育理念、开放灵活经济公平的考试制度。但是新形势下自考要继续发挥其作用,必须加强领导,部门协作,调整专业设置,丰富自考内涵;加强助学,优质服务,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考试质量;规范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自考 冷 热思考

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它是以个人自学为主社会助学为辅、国家考试为标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与考试制度。其本质属性可理解为“国家对公民自主学习高等教育课程的成就认可制度”。

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自学考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并以严格的国家考试,保证了质量和信誉,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也受到了国外教育同行的瞩目。人口仅77万余的上虞区自1984年下半年开考,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历程,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区的自学考试自第一次开考就受到了社会考生的普遍欢迎,其后一直发展壮大,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及二十一世纪初达到鼎盛状態。从2009年始,自考学历考试报名人数及课次数骤降。[1]

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校扩招(上虞区近5年的普高和高职单考单招录取率均在92%及以上)、成人高考门槛降低、远程教育考试的引入,也因为人们经济承受能力的普遍提高,自考生源中的高考落榜生明显减少,许多已在途中的自考生也纷纷改弦易辙,放弃了自学考试。[2]

学历考试报名从门庭若市的盛况转为门可罗雀的状态。那么这样发展下去自考是否会趋于消亡呢?笔者认为不会,从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随着高职单独考试的英语纳入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范畴,以及大批文理学院在读大专生参加自考本科学历进修,本区的自考参与率又开始呈上升趋势。自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自学考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考试制度

首先,从自学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看,这一制度是应社会发展需求和社会成员提高自我需求而产生的。由于文革干扰,高等教育出现断层,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人才却缺乏人才,同时社会上大批有志青年迫切需要一种面向社会的国考制度鉴定并承认其学历,自学考试应时而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泱泱大国,经济底子薄,国民教育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世界排位居后,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步伐。按照我国当时的国力,建更多的高校或招更多的高校学生都不现实,因此,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论述教育制度改革时就指出:“教育还是两条腿。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

各级政府在教育工作报告中也非常强调要大力加强自学考试,并出台了许多政策:自考毕业生待遇等同于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生现金奖励、毕业生可“农转非(农业户口转居民户口)”、毕业生可异地就业等政策,鼓励自学成才。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推动下,自学考试得以蓬勃发展。

鉴于中国国情,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创举,自学考试这项制度不会是权宜之计,还将长期坚持下去。只要社会发展和社会成员个体有需求,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大众化的自学考试就是比较理想的出路,它能最大限度地容纳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二、自考是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考试制度

终身教育是一种把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的教育思想,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各个年龄段各种方式的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既有学校教育,也有社会教育。[3]

新的时期,再也不能奢望十几年的学校教育能给人终身享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人们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生活。如果说自考曾经为广大社会需获得学历证书的考生所需,那么新形势下的自考的部分职能已转型为人们的终身教育服务,自考为那些想转岗、想提升能力、想锻炼意志或想提高生活情趣的考生所需,已兴不衰的非学历证书教育考试便是明证。

实现终身教育,目标是建立一个学习化的社会,造就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并发挥个人独特才能的创造者。人们渴望通过终身性的学习,来掌握更多、更好的知识与技能,完善自己的个性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自学考试教育成了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

三、自学考试是开放灵活经济公平的考试制度

自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源于它自身具有的特点:开放、灵活、经济、公平。

自考具有最大的开放性。自考的大门向各界人士敞开,没有学历要求,没有年龄限制,没有一定的学制,可自由选择或改变专业。这种“宽进”的制度,使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了接受高等教育或获得各类证书机会的可能。

在自学考试的队伍里,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亦有稚气未脱的少年;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亦有初中以下的自学者;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亦有学生、部队官兵、甚至监狱围墙内的劳教者……自学考试的开放性,为一切有志成才者创造了平等的学习机会。

自考具有最灵活的适应性。自学考试可以因时制宜,按需设考,机动灵活,并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作出迅速反应。开考的专业,可以不断地停、转、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如开考初期开设的党政干部基础科专科专业,后根据体制改革的需要转为行政管理专业和政治管理专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根据形势所需,停了政治管理等专业,增设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律师、护理、教育类等专业。进入二十一世纪,逐步转变单一的学历教育考试模式,定位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证书教育并重的道路。自考专业可以是全国统一开考,也可以是全省开考,还可以结合本地区独立开考,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向地区和行业开设的水利水电中专、农技推广等专业。

就自学者而言,在自学方式的选择上也非常灵活、自由。学习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学习,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灵活的自学方式,也很好地解决了在职人员进修的工学矛盾。

自考主要“以考养考”,国家投入很少。实施终身教育,必然要加大教育的投入,这就使教育的超前性与社会承受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更加尖锐,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的起点低,覆盖面广,有限的经济实力,支撑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规模,这个矛盾尤为突出。而自学考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4]

对于自学者个人来说,学习经费投入是一般在校生的5 %,一般考生都能承受。社会上总会有一部分付不起高昂学费却又渴望自学成才的年轻人,他们也会选择自考这条经济的道路,比如近几年在自考学历考试报名中已占了相当大比重的外来务工人员。

自考具有公平性。它有严格的考试规则,社会可信度高。自考制度从建立之时起,就被列为国家的学历考试管理范围,有着严格的考试纪律和严肃的考风要求。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考务管理制度和犯规处罚条例,保证了自考纳入依法管教的轨道。自考的“严出”使自考文凭的含金量足,可信度高。

从自学考试的实践看,自学考试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三十多年的自考,为各地各行各业各部门各条战线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懂管理的专门人才。以上虞区为例,1990-2014年,大专及以上自考毕业生达2112人。现任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及个体经营户中,不乏历届自考生的身影,这些学有所成的优秀学员,无论在促进社会发展还是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自考在实践中也不免存在一些缺陷:

缺陷一:专业设置的局限。自学考试擅长开设文、理、法、财经等专业,拙于开设应用类、高科技专业等实践性强的专业。新兴学科、新兴产业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大大超乎人们想象,如果自学考试在专业设置上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就会被挤到历史的角落。

缺陷二:助学力量的薄弱。从本质上说,自学考试的质量取决于个人自学的质量,而不是取决于考试的质量。虽然已有了课程学习包、网上助学平台等助学方式,但整体的助学力量特别是农村地区还是比较薄弱的,封闭的个人自学依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信息时代,这已是一种落伍的学习模式。

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应发挥自身没有围墙、学制灵活等特点,继续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1.加强领导,部门协作,调整专业设置,丰富自考内涵

自学考试制度决不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更不只是自考办的事,而是政府部门、全社会都需关心的事,重视加强对自学考试的领导,应当是政府行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考试部门与人事部门、财政金融部门等通力协作,把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学历考试及证书考试等纳入统一的考试系统中来,让自学考试扩大为一种广义的国家级学历考试,同时也真正做到教考分离。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也有利于营造自学考试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面对科学技术、人才资源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自学考试也要解放思想,调整专业和课程,对现在开设的专业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变革的,人才市场饱和的,已老化陈旧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该停考的就停考,该合并的就合并,该调整的就及时调整。同时还需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一批新型的、综合型的专业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学考试要大胆出击,积极探索与行业部门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依照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开考或承担符合部门和行业特点的各类单科证书、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以高质量、严格有序的考试服务于社会。

2.加强助学,优质服务,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考试质量

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通过社会助学活动,提高课程的通过率,增长了学习的信息。对于实践类的考试,助学的力量更为重要。切实搞好形式多样的社会助学活动是促进自考事业继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自学考试应该积极与成人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高校及民办高等学校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并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作为社会助学单位,既继续满足考生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愿望,还为广大从业人员的职前、在职、转岗等继续教育的短期培训与资格考试提供助学力量。要加强对社会助学单位的管理,制定完整的对社会助学单位的管理条例,既激励社会助学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又让社会助学真正促进自考事业继续发展。

要开展优质服务,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在中国,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其实现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但是自学考试通向农村也面临着考生分散、交通不便、师资缺乏等实际困难,因此除发放学习包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设立基层农村自学考试辅导基地等途径,推进农村自学考试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助学力量。

3.规范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质量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是自学考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自学考试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自学考试的实践更证明只有不断强化自考质量意识,才能推动自考事业继续而健康地发展。而质量问题归根到底是管理问题。

自考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时刻注意维护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时候都不能以降低考试标准为代价来争生源,谋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精心打造自学考试的质量品牌。[5]

要继续严格抓自学考试的考風考纪。抓好考点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考队伍,严格按程序组考。充分利用标准化考场的设施设备,防止考试中的犯规舞弊,确保考试质量。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的世纪、学习的世纪。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自学考试,必像常青树一样,继续焕发出熠熠的生命之光。

参考文献

[1]郑若玲《坚持考试,改革考试――――潘懋元教授访谈录》,自学考试简报2002年第4期

[2]乔丽娟《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自学考试简报第7期,2006年11月

[3]邱宣利《试论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实践及发展潜力》,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4]胡海光《自考热下的冷思考》,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5]上虞自学考试办公室历年档案材料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助学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